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魏琦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需要關注四個問題

[ 作者:魏琦?金書秦?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18 錄入:吳玲香 ]

農業綠色發展更多要依靠縣級及以下的基層政府和部門抓落實,基層人力物力有限,如果頭緒過多,容易出現跑偏甚至不落實。

農業綠色發展不僅涉及農業、農民、農村,還涉及消費和投入品等各個環節,需要各個部門全面系統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農業綠色發展已經從理念轉化為實踐,取得了良好開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綠色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鞏固已有成績的同時,迫切需要深刻認識和科學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更大成績。

農業綠色發展開局良好

首先面源污染攻堅初見成效。2015年,農業部出臺了《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不到3年的時間,已經取得明顯進展。化肥使用量增幅明顯縮窄,接近零增長。農藥使用量開始減少。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水平不斷提高。其次打造了一批農業綠色發展綜合樣板。2015年,農業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明確提出要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2016年這項工作正式啟動,全國共有100多個創建主體,2017年經農業部等八部門認定,對首批40個符合條件的創建主體授牌。再次取得了一批制度成果。一是制修訂了一批法律法規。2014年正式生效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是農業污染治理領域的第一個全國性法規。2014-2017年,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法制辦先后完成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均新增或完善有關農業綠色發展的條款和內容。二是出臺了一批重要文件。2015年先后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好了頂層設計。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這是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文件,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 首次被寫進黨章。三是國務院各部門的專項規劃、行動和規章。在污染防治領域,國務院出臺了“水十條”“土十條”和“氣十條”。國務院印發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也用專章闡釋和規劃綠色興農。農業部相繼實施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等。可以說,在制度建設方面,農業綠色發展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形成。

四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盡管在一系列措施的有力推動下,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各項工作仍有改善空間,客觀認識農業綠色發展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也有助于下一步找準方向、把握節奏。

化學投入品減量基礎還不牢。一是化肥用量增加的省份還不少,地區間增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異。2015年總量減少的省份有12個,增加的卻有19個,2016年化肥用量增加的省份仍有8個。減量的主要是中東部省份,增量的主要出現在西北、東北等地區。二是農藥數據的標準化還不夠。目前國家統計數據反映的是農藥制劑量,近年來在180萬噸左右,但是該數據難以反映農藥使用的健康和環境意義,例如100萬噸20%濃度的農藥制劑對環境健康的影響遠遠大于200萬噸5%濃度的制劑。在農藥工業和農業生產部門,普遍使用的是基于活性成分的折純(折百)量,一般認為在32萬噸左右,但缺乏官方公開發布的連續、準確數據。考慮對環境、健康和質量安全的影響,折百量顯然更有意義,如若使用該指標,未來就需要在農藥使用的監測和統計上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套較為準確的數據。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手段還不多。目前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依靠行政命令,重堵輕疏現象較為普遍。例如畜禽污染防治主要依靠禁養區劃定和搬遷,根據環保部的通報,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4.9萬個,面積63.6萬平方公里,累計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21.3萬個。強力關閉或搬遷也帶來了養殖戶失業、污染轉移等一系列新問題。同時,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的激勵措施(沼氣發電上網、有機肥生產和使用補貼等)卻長期難以得到落實。又如秸稈禁燒,有些地方主要采取人盯人戰術,行政成本極高,但依然屢禁不止,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找到適合當地資源化利用的出路。

各部門力量還有待進一步整合。各部門密集出臺了很多政策文件,但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部門分割、政策分散的問題。農業綠色發展更多要依靠縣級及以下的基層政府和部門抓落實,基層人力、物力有限,如果頭緒過多,容易出現跑偏甚至不落實。各地方各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的政策必須要有明確的問題指向和可操作的具體措施、路線清晰,要盡量減少基層操作者及社會主體學習和領會的時間和精力,避免多層傳達后政策原意扭曲。如果有關部門僅將出臺文件作為其工作成績,則難免有形式主義之嫌。

一些思想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幾類問題。一是地方思想轉變的節奏跟不上中央要求,上動下不動、頭轉身不轉。有些地方盲目追求GDP的沖動仍然強烈,例如不顧當地糞污消納條件或水資源約束限制過度擴大養殖規模。二是對農業綠色發展的認識還較為狹隘,有的認為就是農業部門的事情,有的甚至簡單理解為綠色農產品。農業綠色發展不僅涉及農業、農民、農村,還涉及消費和投入品等各個環節,需要各個部門全面系統推進。三是從只發展不保護,走向只保護不發展。有的地方一刀切地劃禁養區,禁止一切養殖行為;還有的地方劃為保護區后連原來傳統的農業生產也不允許,將生產與生態截然割裂。生態穩定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流動性,不是劃完界限以后就封閉不動了,有些生產行為本身就是生態的一部分。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幾點建議

抓緊建立專項考核制度。根據中辦、國辦《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要求,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對各地農業綠色發展情況進行動態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政績考核范圍。在有關項目和資金安排上,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地方予以傾斜,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不力的進行問責。

協調組織綜合督導。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既是政治任務,也是社會期盼的民心工程,黨中央高度重視,各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習近平總書記在2011年就曾撰文指出“關鍵在于落實”。針對部分政策遲遲未能落地的問題,建議由國務院組成跨部門的綜合督導組進行專項督導,找出措施未能落地的癥結,對落實不力的部門啟動問責機制。此外,新出的政策文件務必求實,避免為了完成“出政策”的任務而出政策,把新文件寫成對已有政策的綜述,切忌形式主義。

大幅增加投入。綠色發展背景下,農業既要提供足夠、優質的農產品,還要提供更多的綠色功能和服務,其公益性和基礎性的特點進一步加強,具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提高生態環境服務的雙重公共屬性,因此要大幅增加農業資金投入。一方面,原有的支農惠農投入不能減,要保護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重點增加對農業提供生態產品的補償。新增的資金投入優先保障已有激勵措施的落實,例如沼氣發電上網、有機肥生產使用補貼等,還要盡快啟動秸稈還田、農膜回收利用等領域激勵政策。

引導鼓勵綠色消費。農業綠色發展是一項全民行動,著眼長遠,要培育造就一批綠色生產、服務、消費主體,使得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實踐。在源頭,要通過標準和規范促進投入品的綠色化,重點是培育一批認同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有綠色生產技能的新型經營主體。在農產品消費端,要加大宣傳,使全社會接受綠色發展理念,并轉化為行動,為優質農產品出高價,為綠色發展當吹鼓手。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2018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精品 | 热久久99这里有综合久久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另类在线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