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魏延安:鄉村振興需要聚天下英才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27 錄入:吳玲香 ]

干事興業靠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最終要靠一大批人才來推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針對當前農村人才現狀,如何培養更多人才,作一些討論。

一、明天誰來種地的問題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總體看,當前農村人才匱乏,特別是青年人才不足,不禁讓人擔心鄉村后繼無人。但從實際看,還不至于這么悲觀。

前幾年,針對“明天誰來種地”這個命題,各地共青團組織相繼做了一些調研,青年人返鄉意愿的調查統計比例各省大體在3%-8%之間。有人說這個數字低了,我感覺一點都不低。中國農業的主要問題是有限的資源無法養活更多的人,農村不需要每個人都回去,能回去3%—8%就是勝利。

還必須關注明天種地的主要勞動力是誰?從今天的情況來看,農業的主要勞動力已經轉為以機械化和社會化服務為主的新“勞動力”,讓年輕人回去繼續像父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是不現實的。以“三夏”為例,過去靠人力畜力,一般需要搞四十多天,但現在一個禮拜就差不多了,主要是機械化和社會化服務的功勞。有農民形象地說這是“三指”農業,一指地在何處,拖拉機收、種;二指家是哪戶,糧食運到樓上;三指老婆是誰,給人及時掏錢。

也應該注意到,城鄉人才的雙向流動也已經開始。不僅是進城的年輕人加速返鄉,更重要的是城里的白領、海歸、教授也紛紛開始了“新上山下鄉”,為農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二、年輕人要回到農村是有一定條件的

鄉村人才,年輕人是最活躍。關于青年返鄉,研究的文章不少,結合實際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職業要體面,收入要可觀。其中,職業體面是前提。

有一個形象的故事說明這個問題。在陜北調研一個農戶,老兩口在家養了一群羊,年底一賣掙了10萬元;小兩口在城里打工,過年回家凈掙5000元。老兩口就說小兩口,這還打什么工呀,城里那么辛苦,不如回來養羊,小兩口異口同聲說,打死不當羊倌。到了正月初五餃子一吃,小兩口繼續進城,臨走時還拿走老人5萬元,可謂新時期的“以鄉補城”。由此,我們更能感受到,一號文件所講的“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多么重要。

收入可觀是另外一個條件。年輕人現在花費很大,回到農村首先要解決收入問題,但傳統種養業一般很辛苦且收入不高。所以,年輕人到農村不喜歡干一產,喜歡二三產業,大多從事產后服務業,特別是創意農業、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據商務部通報,2017年全國農村網店達到980多萬家,從業達到2800多萬人,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當然,讓年輕人留下還需要一點配套,就是城鄉公共服務水平要盡快一體化,農村要比過去更美,也要比過去更亮,生活現代化水平更高,尤其是網絡要更快更便宜,城鄉之間的交通還需要更便利,讓他們在城鄉之間來去自如。

只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部署,逐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還會有更多年輕人在農村干事創業。

三、放寬鄉村振興的人才視野

鄉村振興,僅僅盯著返鄉是不夠的,還應以開放的姿態歡迎各類人才到農村。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在返鄉群體之外,還要關注下鄉群體,加上各類社會力量參與,才能“眾人拾柴火焰高”。

歡迎哪些人下鄉?一號文件點了八個群體:“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筑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這些都是鄉村振興急需的人才領域。

不僅如此,一號文件還提出,“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也就是說,除了鼓勵原來出去打工現在又回來的農村人干農業,還要歡迎各類的白領、海歸、博士、高管等城市人才到農村創業。為此,國家也及時調整了政策。2018年元月國務院常務會通過《關于進一步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的意見》,返鄉下鄉人員一體看待,城市農村創業政策一體享受,如原來城市創業者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一年以上的有補貼,現在農村同樣可以;這個意見還提出,實施促進農村創業的“五個行動”,為各類人才到農村提供便利和幫助。

可以預計,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還會有更多的人才到農村創業,國家也會繼續調整和出臺一批無論返鄉還是下鄉人員的城鄉一體化創業政策,讓農村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熱土。

四、農村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鄉村振興需要培養大量人才,但絕對不能把人才培養等同于一般培訓?,F在各地通報的培訓數字都很大,一個省一般都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但培訓完到底有多少人成為人才,是值得反思的。今天培訓講一下,明天有可能印象不深了,后天可能還是不會干。培養是從有創業想法開始,就要以培訓為先導,然后提供實訓、政策、扶持、指導等一系列的跟進服務,確?!胺錾像R,送一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有十幾個環節,橫跨多個部門。

根據這些年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體會,讓大家像學習BASIC語言一樣從頭學起,是十分困難的,現在需要提供一個WINDOS操作系統,鼠標一點就能輕松創業,電商平臺與各類電商服務商就應運而生。對農村人才而言,也需要提供一個綜合性人才服務平臺,服務人才發展的各個方面。

今天把農村人才挖掘出來,培養起來,就應建立長期系統的培養機制,而不是經常搞一次性培訓。圍繞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分門別類,讓各類農村人才全面成長。

五、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需要加強政策有效供給

一號文件提出,“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創新,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維。目前開展人才培養的路徑大體有政府、高校、企業三大類,政府的培養投資很多,規模很大,但是個性化明顯不足;高校的培養理論很深,很成體系,但是實踐能力差;企業的培養往往題目很新,但是體系很差,良萎不齊。適應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需要,應該關注“四新”領域。

一是關注產業新業態。三產融合、六次產業有大量機會。在此背景下出現的農村新事物已經很難再說是一產、二產還是三產。如休閑農業,種地叫一產,加工是二產,吃住是三產,城里人到地里體驗生活更難確定是哪一個產業。

二是關注發展新方式。今后農業發展不是動員人人都去種地,整個農業經營要向社會化邁進。我們常講美國農業很發達,200多萬農民養活了美國還大量出口農產品,但每一個美國農民背后平均有八個農業服務人員在支持,1500萬美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隊伍才是幕后英雄,未來中國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三是關注人才新需求。特別是年輕人,傳統的養豬、養牛不喜歡,但創意農業、互聯網+農業、農村電商等卻十分喜歡,是創業的重點領域,需要人才培養體系相應跟得上。

四是關注學習新方式。今天的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手機可以,看書也行,沙龍受歡迎,而正襟危坐式的學習越來越少,于是學習產品的供應也需要改進。

由此,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政策要改進:一是調體系,科學確定培養目標、內容和配套扶持措施,適應鄉村振興和人才發展的現實需要。二是變方式,更加靈活,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更加個性化,努力形成“螞蟻雄兵”態勢。三是做定制。多搞一些調研,從需求側倒推供給側改革,有的放矢開展培養。四是搭平臺,重視鄉村人才的組織化建設和交流融合,多提供互相學習碰撞的機會,其產生的成果可能比培訓活動本身還好。更要按照一號文件提出的“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形成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生態圈和協作鏈。

(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七日初寫,二月七日對照一號文件原文修改完善,二月二十六日摘要首發于中國日報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 亚洲欧美俄罗斯在线观看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综合久久久 | 亚洲福利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