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琦,作為連續三屆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近百余件,在新時代新一屆履新職期間,又攜帶了6份提案上會,此次重點關注的是食品安全、鄉村振興、追溯體系、飲食文化、農產品品牌建設等方面。
嚴琦委員在接受食安君采訪時表示: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是事關老百姓舌尖上安全的一項基礎技術保障工程,也是促使農產品流通方式現代化的有力舉措,更有利于提高監管效率,明確監管責任。同時,加快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
完善追溯體系 確保食品安全
隨著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農業部不斷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力度。那么,在嚴琦看來,目前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盡管取得長足進步,但仍存在若干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生產環節與流通環節銜接不夠;二是缺乏全國統一的追溯平臺建設;三是追溯體系的后期維護投入嚴重不足;四是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參與意愿不強;五是消費者接受程度低;六是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
嚴琦建議,盡快理順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乃至運輸環節,推出全國統一的追溯體系建設標準和方案;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對生產者的補貼,提高他們參與追溯的積極性;加強宣傳,提高查詢便利度;加強對追溯信息真實性的監管;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提高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的強制力。
引導和扶持農產品品牌建設
嚴琦認為,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由于受傳統農業生產經營觀念的影響,品牌創建和保護意識不強,對提高品牌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長遠性,對農產品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淡薄。目前,一些農產品生產者在農業發展項目中沒有很好地依托區域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在創建農產品品牌時,沒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豐富農產品的文化底蘊,忽視了農產品品牌文化內涵的研究挖掘和建設深化;在農產品的銷售方面仍然保持由“生產者一批發商一零售商一消費者”的單一傳統模式。同時,政策落實還不夠,農技服務網絡不健全,創新能力不強,因此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需求,農產品深加工少,保鮮技術落后,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高,科技保障不夠有力。
為此,嚴琦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增強主體意識,創建優勢品牌。引導涉農企業參與特色農產品品牌創建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建議各地要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統籌規劃,將各地特色農產品品牌發展、品牌企業發展等編制到各地特色品種保護發展規劃。三是建設農產品品牌傳播渠道,拓展農產品品牌空間。通過建立個性化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村電商發展與特色農產品的有效對接,推動特色農產品“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融合,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就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四是政府加強協調引導,有針對性地制定并落實扶持政策。政府在傳遞市場信息、地域資源整合、組建農業專業化團體、協調農業企業或團體與下游商家的關系、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品牌推廣平臺、協助農業企業或團體進行品牌宣傳和公共關系活動、組織品牌建設培訓和專家指導、提供農業科技服務等方面采取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引導和扶持農產品品牌建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食品安全觀察員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