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醫生總是一針見血,藥到病除,不會開一堆藥試。武林高手總是一招致敵,擊中要害,不會出招過多。許多事情,把它弄得很深奧,搞得很復雜,是因為沒有認清其本質,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脫貧攻堅亦如此。
從脫貧攻堅的實踐來看,任務不可謂不艱巨,推進起來也不可謂不難。但是,卻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說簡單。
說它艱巨、很難,是因為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許多地方發展的基礎條件很差,識真貧、真扶貧、真脫貧,難以立竿見影。
說不復雜、甚至簡單,是因為致貧原因就只有那么幾類,對應路徑也只有那么幾條。
從致貧原因來看,不外乎三類:一是有勞動力但因為缺資金、缺技術、缺門路,無穩定的收入來源致貧;二是因學、因病、因災等支出突然巨增,收不抵支使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因殘、因老等,完全喪失勞動力,因缺贍養而衣食不保。
三類致貧原因,對應路徑也無外乎“三條”:一是產業就業。對有勞動力但缺資金、技術、門路的,通過產業、就業扶持,幫助其發展產業、實現就業,增加收入。收入增加了,貧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二是濟困解難。對因學、因病、因災等支出巨增而陷入困境的,則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使其減少支出或不支出,保障其能夠生活在貧困線以上。三是托底保底。對因殘、因老等完全失去勞動能力又缺贍養的,則通過低保、集中供養等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招”致敵,舍此無他,若有也僅是圍繞這“三招”而展開的枝節。因此,脫貧攻堅應求大道至簡,把“三招”用好,切不可把什么東西都往脫貧攻堅框里裝,把簡單的問題弄復雜。脫貧的衡量標準,應與貧困人口生活到貧困線以上緊密相關,不宜把發展的問題攪到脫貧的問題中來。脫貧攻堅應盯住貧困人口,聚焦脫貧標準,對癥下藥施策,抓住要害,不可有違“精準”。脫貧攻堅工作既要在依法、規范上下功夫,求效率,更要注重結果,以成敗論英雄,應去繁文縟節,避免文瀆主義。
(作者系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人民政府市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