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來到農村,就像種子落進了泥土。農村既是施展才華的舞臺,也是礪練人生的學校。當下,社會各界對大學生村官充滿期待、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在農村一線干出激情、創出事業。大學生村官能否不負重望、有所作為,不僅需要組織上的關心和培養,更需要自身努力和付出。
要沉得下心。從校園到農村生活的轉變,現實與理想的差別,如何面對產生的失落感、自卑感。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及時調整心態,找準定位,對工作有一個明晰的認識和端正的態度,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職責,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村官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是村級組織的“新鮮血液”,是黨政干部的儲備后備人才。要明確自己到農村究竟要去干什么,怎樣才能干出一番成就,把自己的遠大抱負與到農村一線的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擯除思想上自我定位過高、工作怕吃苦、依賴心理強等問題,不斷地矯正自我,錘煉自我,做到身處基層更要心系基層,真正融入到農村這個大熔爐之中。
要學得進腦。學習是增長才干、提高素質、干好工作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村官擁有較高的學歷層次、較好的專業素養,但同時大都缺乏對農村社會的了解,缺乏艱苦環境的鍛煉,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有的即使出生在農村,也基本是從家門到校門,對“三農”工作知之甚少。基層是最生動的“課堂”、最厚重的“教科書”,農村是礪練人生的“大學校”。大學生村官要盡快打開工作局面,必須首先當好小學生,從頭學起。要向書本學,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現代農業、市場經濟、實用技術以及依法辦事、民主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做到懂政策、知全局;要向基層干部學,學習他們的寶貴經驗和務實作風,學習他們的群眾語言和工作方法,做到能說農家話、能理農村事;要向農民群眾學,在工作遇到困難與阻力時,在處理復雜矛盾和熱點問題時,到群眾中去躬身問計,求得解決問題的對策和辦法,做到貼民情、解民憂。
要干得出彩。農村廣袤天地為大學生村官施展才能、干事創業提供了無限寬闊的舞臺。只要想干事、會干事、多干事,就一定能干成事、干好事、干大事。大學生村官既要胸懷大志、志存高遠,更要腳踏實地、聚小成大。要多做利民的事,著力向農民宣傳黨的惠農政策,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做好民事糾紛調解,推動村容村貌整治;要多做惠民的事,積極參與新農保、新農合、最低生活保障推廣落實等工作,落實糧食直補、困難補助等惠民政策,讓農民群眾更多地享受發展的成果;要多做愛民的事,對農村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五保戶、特困戶、殘疾人等困難群體,認真落實好有關扶危濟困政策,積極幫助協調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要多做富民的事,擔當起富民生力軍的重任,充分利用自身的所學所長,結合本地實際,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大力發展富民項目,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京山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