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中國的農村中經濟薄弱村找到了一條快速脫貧致富的有效路徑——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搞的紅紅火火,不能不說這是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創新舉措。
以江蘇省盱眙縣霍山村為例子:
霍山村原來是“省定經濟薄弱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5萬元,累計負債77萬元。農民退出宅基地,平整復墾成耕地后,到有關交易市場轉讓出售土地使用指標,每畝可得到30萬元—50萬元的收入,補償農民標準為1.7萬元—2萬元/畝(注:其中只有70%歸農民,30%歸村集體約為5100元),縣里獎勵鎮里標準為每畝3萬元。該村去年退出共1100畝,村級共獲得561萬元的一次性收入。共計復墾1600畝,按每年每畝租賃費800元計算,村里每年可得到120多萬元穩定收入。一下子摘掉“薄弱村”帽子。
農戶退出后不再享有原宅基地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承包管理權和林權等,這些權利收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統一經營管理。按照國家對土地進行了三權分置: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狹義地講農民已經完全與土地剝離。
從上述霍山村為例子,無論是農民還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是所屬鎮政府,或是盱眙縣財政都獲得了巨額資金,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以土地改革撬動發展的新路徑。
在一片形勢大好中,我們不能不居安思危,在熱火朝天中,不能不淋點清醒的雨,如何科學、依法、規范使用這筆資金,如何讓農村利用這筆可貴、唯一的資金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讓農民以“土地之金蛋”孵化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走上良性的、可持續的發展之路。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暫時繁榮,不能不引起我們思考與重視:
一、科學理解“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
2018年李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盤活農村土地存量,釋放土地紅利,利用規模有序的土地流轉,實現貧瘠變“沃土”、土疙瘩變“軟黃金”、有地農民變“有產居民”三個轉變。
“這是一項很大的政策,實施好這項政策,既能提高補充耕地質量、保護生態環境,也能緩解耕地占補平衡壓力,還能對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資金支持,發揮‘一石多鳥’作用。”(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
鄉村振興重要的是解決錢的問題,縣級政府通過轉讓出售土地使用指標獲得巨額資金,首先解決基本公共服務鄉鎮全覆蓋,同時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
二、科學規劃、精準使用,切忌“用之如泥沙”。
巨額資金到賬后,不能頭腦一熱,好大喜功,認為有錢了,花就是了,只要錢都花在農民身上,自己也是“大干苦干實干”,“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一方面“依法”粉飾政績,以城市為標準規劃農村一草一木,一方面是“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而我們不得不面對:錢用一點少一點,而且土地再也擠不出來了,如果不把“蛋”孵出“雞”,怎么能使農村發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所有要精打細算,科學安排這筆巨額資金。在現代金融制度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現金的形式保存在自己的業務庫,另一部分則以存款形式存儲于央行,后者即為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的特點是典型的規模可測、可控資金,只要 “機構專業”,“規模合理”,“科學運營”,就會發揮既能控制“熱錢”、“準熱錢”,又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獨特作用。
所以,縣級政府應該科學、依法、規范、創新使用通過轉讓出售土地使用指標獲得巨額資金,既要有“只爭朝夕”干勁,充分利用資金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更要科學統籌安排資金的使用,縣級財政設立專用賬戶,在放權鎮級和村級自主使用的權利同時,加強監管、科學指導,使鎮、村發展納入全縣(區)發展一盤棋中,同時加大考核力度,提升考核標準,在重視現有成績的同時,更要評估其發展的可持續性上,在使用資金上,無論是縣級、鎮級、村級,都要明確貼“終身追責”標簽。對于農村而言,老百姓最雄厚、最唯一的資本就是土地,老百姓就靠地,土地是農民安家立業興業之金蛋。不能大手大腳把錢花完了讓金蛋變為“啞蛋”,要開拓投融資渠道,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
三、開拓創新,以“五個振興”為目標,探索農業保險和脫貧攻堅政策深度結合,增強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
通過轉讓出售土地使用指標獲得巨額資金,必須有一部分要預留置給農民購買對應的保險。要開展農產品產值保險、價格保險、收入保險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試點。通過“擴面、增品、提標”,即“擴面”:超前謀劃、布局、創設新的保險品種還,要“增品”;“提標”就是提高保障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抓好"人、地、錢"三個關鍵,要強化制度性供給。解決“人”的問題,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解決“地”的問題,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以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鄉平等交換機制,加快釋放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紅利;解決“錢”的問題,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以“蛋生雞,以雞生蛋“良性發展,同時財政要優先保障、金融要重點傾斜、社會要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
堅決執行黨領導一切,在農村基層實行“把合作社建在支部里”,以村為單位,成立村集體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并可選擇進社務工,有效帶動農民實現土地分紅、就業務工等方面收入。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制定了清晰明確的鄉村振興任務書和路線圖,我們要矢志不渝為民理財、為民謀幸福。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