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鄂東南梁子湖畔的張遠村,曾經是一個省定的貧困村。2013年,在當地政府主導和鄉建院指導下,張遠村探索農村內置金融發展的新路子,創建了“中興土地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這個平臺,完成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了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促進了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同時把合作社收益的相當部分,以紅包的形式發給村莊里的老人,走出了一條通過激發村莊內生動力,創建新型合作金融組織,讓村莊發展既有速度,又有人文關懷;既滿足個體發展需要,又照顧村莊集體福利;既促進農村農業現代化,又讓農耕文明得以保留和延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本。
梁子湖畔的貧困村
張遠村地處鄂州市西南邊陲的丘陵淺山區,據傳有1600多年的建村歷史。該村轄16個村民小組、437戶、1338人;總面積10945畝,其中耕地44047.5畝,山地4250畝,養殖水面1306畝。張遠村雖然資源豐富,地理位子也不差,但由于分戶經營,承包地分布零散,耕作條件差,外面的企業進不來,難以實現規模經營,農戶間的小規模流轉,租金每畝僅百元左右,因為種田不劃算,很多農田被拋荒。
村里的青壯年幾乎全部外出打工或到武漢、鄂州市等周邊城市做點小生意。全村1338人,常年在外的有1040余人,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整個村子的勞動力不足90人。早年,這里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體負債20多萬元。2008年湖北省將該村列為貧困村。列入貧困村后,雖然得到政府很多扶持,村兩委一班人也想了很多辦法,但始終難以擺脫貧窮落后的局面。
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鄂州城鄉一體化試點村------長港鎮峒山村考察。筆者沒有去過峒山村,據說這個村建設得很漂亮,但據陪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當地干部透露,這個漂亮的村莊沒有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原因大概與這個村莊模仿城市建設,在村莊里找不到“鄉愁”有關。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十分擔憂地指出:“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港鎮峒山村考察時的擔憂,引起了武漢市各級黨政領導的思考,如何在深化農村改革的過程中探索出解決總書記擔憂的新路子?為此,梁子湖區委領導請來了從湖北走出去、長期為三農鼓與呼的知名人士李昌平,請他來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涂家垴鎮張遠村做實驗。
創建內置金融合作社
“內置金融”是李昌平根據自己十多年實踐創造的一個新詞。內置金融指在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和農戶承包經營制度下配套建立的村社合作金融,以村社為邊界,由農民主導,主權屬于村社成員,為村社成員服務,收益歸村社成員共享。“內置金融”可以較好地緩解廣大農民融資難題,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性,激活農村資源,促進農村自主發展,有效提升基層組織服務和治理能力,是以農信社、農商行等為代表的“外置金融”的很好補充。
2013年8月, 鄉建院鄉建團隊來到張遠村。在當地政府的配合下,鄉建協作者走村串戶調查村莊發展狀況,了解村民現實需求,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創建內置金融合作社的實施方案。接著就是宣傳發動,讓村民充分了解創建內置金融合作社的意義和方法。梁子湖區政府為了支持張遠村的改革實驗,拿出100萬作為種子資金注入合作社,鄉建院也拿出20萬入股合作社。有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有鄉建院的指導,張遠村鄉賢和老人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很高,大家都踴躍報名加入合作社并主動交納入股資金。
緊接著,村里召開合作社籌建大會,討論通過合作社章程,選舉合作社理事會和監事會,理事會理事長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同時從理事會、監事會成員中推選5名德高望重的村“五老”社員組成資金互助管理小組,負責資金發放審批。2013年11月18日,經過兩個多月的籌建,張遠村“中興土地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合作社共有各類社員52人,累計入股資金189萬元。
合作社助力村莊發展
合作社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成立土地托管中心,配合政府正在開展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確權確利不確地”的方式,明晰集體資產產權,在此基礎上通過土地流轉信托,實現農民家庭資產的金融化。村民土地以小組連片的方式進入托管中心,每畝租金220元,全村有14個村小組的1700多畝土地連片進入托管中心,然后合作社申請土地平整項目,經過平整,土地面積增加到2000畝。目前這些土地由合作社統一租給了武漢市一家農頭企業要搞有機稻生產基地,每畝租金為400元,1800畝旱地則由合作社統一租給一家公司建藍莓基地,荒山也大部分承包給了村里的種植大戶用于種香蓮等。
合作社成立后做的第二件事是開展資金互助業務,主要是解決社員生產和經營貸款難問題。由于歷史和本村資源稟賦的原因,張遠村的種養殖大戶和外出經商搞建筑的村民較多,但因為缺資金規模都做不大,合作社的成立為他們解決了這一難題。由于有了合作社資金幫助,張遠村有一批普通的“泥腳子”變成了大老板。合作社運行4年來,總共借出資金1372萬元,到2017年,合作社敬老社員由初期的7名增加到18名(每個鄉賢出資3萬,3年不要分紅),老年社員由初期的25名增加到168名(每個老年社員出資0.3萬元,取得每年不低600元分紅資格),資金總額達到656萬,當年利息收入76.8萬元,除去開支盈利近30萬元。
由于“熟人社會”的作用,加上合作社借款“四不原則”、土地加社員擔保等措施,合作社借款風險控制得比較好,合作社借出去一千多萬元,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筆死帳。從這幾年情況看,合作社每年盈利大約在20萬元左右,這些盈利的差不多一半用來給本村老人發紅包,另一半作為合作社風險金和積累,另外,從2016年起,村兩委每年從合作社獲得5萬元的分紅(梁子湖區政府投入合作社的100萬種子資金由村兩委代持)。目前,合作社累計賬面盈利130多萬元。
村莊老人的盛會
張遠村老人每年有一次盛會,也可以說集體過年。筆者有幸見證了一次張遠村老人的盛會。2017年農歷臘月24日,是南方過小年的日子。這天,鄂東南部深處一個小山村洋溢在喜慶的氣氛之中,該村村部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打扮艷麗的村姑村嫂在小廣場上排練節日,小廣場旁邊則熱氣騰騰,廚師正在忙著準備午餐…….不知道的以為是哪家在此辦喜酒,實則是張遠村一年一度的盛會--------“中興土地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分紅大會。這天上午,該村一百六十多位老人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村部,除了本村老人,還有在這個村掛點的鄂州市司法局領導、鄉建院專家、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以及鄉賢代表等也來了。
分紅大會先是理事長作工作報告,然后是領導專家講話,接著就是給老人發紅包,參加大會的168位老人每人得到金額為1100元(老社員)或800元(新社員)的紅包,會上共發紅包16萬元。分紅大會結束后是觀看由本村村姑村嫂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節目,內容包括唱歌、跳廣場舞等,幽默風趣、有板有眼的演出,不時引來群眾大聲叫好。最后是大家一起聚餐,當然在聚餐前少不了放煙花爆竹……..張遠村的老人們很喜歡過這樣的集體年。湖北電視臺《壟上頻道》欄目組聞訊趕來,制作了專題節目在當日電視臺播放。張遠村這樣的分紅大會已開了五次,今后肯定還要開下去。
一千塊錢的紅包,對很多人來說無疑不足掛齒,但對于農村老人尤其是農村貧困老人來說,還是很有分量的,無怪乎有老人感慨地說,合作社比自己的親兒子還好!的確,在農村有多少為人子女者每年過年能固定給父母一千塊錢的紅包?還有,這個錢對老人的意義,除了錢本身的作用,還給了老人一種指望和依靠,因此老人平時手頭緊又急用錢,向別人借點錢也多了一點底氣……更大的意義則是,老人加入了合作社,在某種意義上就成了“一家人”,彼此間便少了一些隔閡和冷漠,多一些交流和互助。老人心情好了,身體健康了、對社會仇視少了,矛盾糾紛少了,干群關系和諧了,村風民風自然就好了!
十九大報告首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但對于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社會各界還在探索之中。張遠村創建內置金融合作社的實驗,可以說是鄂東南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本,盡管它在很多方面還需要完善。張遠村實驗的啟示意義在于鄉村發展不能只注重外部輸入,只強調利益驅動,而忽視激發村莊內生動力,忽視村莊道德建設,忽視農耕文明回歸(如鄉賢文化、孝道文化的恢復和發揚)。鄉建院在張遠村創建內置金融合作社的實驗與習近平總書記早年在浙江倡導的“三位一體”合作社在機制上是一致的,因此這樣一種實驗其實就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具體實踐。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黃縣政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