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魏玉棟: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

[ 作者:魏玉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04 錄入:王惠敏 ]

    對美麗鄉村事業而言,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迄今為止最為重大的利好。2018年全國兩會釋放出的包括機構改革在內的一系列重要改革、重要政策、重要理念,不少都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保駕護航”的。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美麗鄉村建設無疑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主要表現在:內涵將得到新的豐富,力度將得到新的拓展,重要性也將得到新的提升。這是一個新的重大歷史機遇期,美麗鄉村事業將為農村振興、國家復興承擔更為重要的責任。

    一、主動與十九大“對表”,推動美麗鄉村進入新時代

    三個多小時、三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里的新提法、新要求、新舉措不少,有人統計有40多處。就美麗鄉村建設而言,有“四個新”尤為讓人振奮:一是把“美麗”二字寫進了奮斗目標,形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

代化強國”新表述;二是對主要矛盾認知出現轉化,形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判斷;三是“美麗中國”獨立成章,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四是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形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要求。所有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四個新”必將把美麗鄉村帶進新時代。

    增加“美麗”二字,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認識的再提升,是對這一奮斗目標要求的再提高。“美麗”二字將直接影響到戰略實現路徑和建設內容。美麗鄉村建設無疑是實現“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抓手。

  之前,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出自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改革開放這么多年,最直接的成效就是推動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極大躍升。如今,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方方面面的變化最終促成了社會主要矛盾出現變化,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判斷,非常及時、正確,體現了一種巨大進步。就鄉村而言,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在: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鄉村發展整體水平亟待提升;國家支農體系相對薄弱,農村金融改革任務繁重,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機制亟待健全;農村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強化。不僅與城鎮相比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而且鄉村內部之間也存在較嚴重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鄉建馬太效應”比較普遍。美麗鄉村建設所要解決的,正是鄉村發展中所存在的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里,“美麗中國”只提到一次,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里,以“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為題獨立成章。這體現了中央對“美麗中國”的重視,也反映了對“美麗中國”內涵認識的不斷豐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從空間區域上來講,美麗中國有且只有兩部分組成:美麗城市和美麗鄉村。沒有鄉村的美麗,就不會有中國的美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里,“美麗中國”出現了三次,除了這一章之外,還有兩處:一處是在基本方略之一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里,指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另一處是在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階段所作的戰略安排中,指出第一階段就要做到“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可見,中央對“美麗中國”作出了系統安排。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推動中國鄉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那么這是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呢?它是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質量興農之路、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善治之路和中國特色減貧之路,這是一條通往美麗鄉村夢想的道路。

    二、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美麗鄉村建設如何進一步開展?會不會用鄉村振興戰略來替代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這些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下面結合個人的認識與研究,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很明確的一點,就是不會出現鄉村振興戰略替代美麗鄉村建設的情況。相反,正如筆者開頭提到的,美麗鄉村建設會因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而恰逢其時,在全面貫徹落實其總要求、總部署的同時,會在不同層面上與之互為犄角,而在基層建設實踐中融為一體,進而得到更大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第一,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一脈相承,共同構成新時代“三農”發展的基本架構。“美麗鄉村”發端于習近平同志2003年在浙江實施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于2013年由農業部率先推向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則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著眼于鄉村發展的瓶頸問題、著眼于農民群眾的殷切期盼、著眼于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而作出的戰略部署。因此,二者同根、同源。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新時代的“三農”發展架構基本形成。

  第二,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定時期的戰略性安排,美麗鄉村建設則幾乎是永恒的話題。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主要從當前影響到鄉村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入手,確立目標、提出要求、設定步驟,該改革的改革、該完善的完善、該廢除的廢除,其內涵與內容將會相對明確。美麗鄉村的建設內容則隨著建設所處的不同階段、面對的不同問題、發展的不同需要而會有所不同。“美麗”沒有盡頭。

  第三,鄉村振興戰略是戰略層面的部署,美麗鄉村建設則是措施層面的抓手。兩者在不同層面上形成很好的互補、搭配關系。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下一步將會出臺一系列具體政策、實際舉措,這些政策與舉措將進一步豐富美麗鄉村的建設內容,推動、打造美麗鄉村的升級版、未來版。二者的共同目標都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從事農業生產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第四,鄉村振興戰略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動員,美麗鄉村建設則是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創造性探索。鄉村振興戰略體現出的是政府的意志,主要運用的是行政的手段,通過制度性改革、政策性調劑、行政性干預,以解決那些市場不能解決、基層難以解決、群眾盼望解決的深層次瓶頸問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促進鄉村發展的良好環境、支持體系。美麗鄉村的創建發軔于基層的創新創造,而后逐級得到認可,最后形成社會共識、中央號召、全國政策,使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得到貫徹實施,從而推動鄉村社會的進步。

  第五,美麗鄉村建設服從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安排,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的關鍵抓手是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央針對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推出的重大部署,是本世紀中葉之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因此將會成為我們黨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盡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的一個重要安排。今后的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服從于這個安排,以新的20字要求為方針,主動換擋提質升級。誠如是,美麗鄉村建設就是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的重要內容、主要載體和關鍵抓手。 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那么這是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呢?它是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質量興農之路、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善治之路和中國特色減貧之路,這是一條通往美麗鄉村夢想的道路。

    三、2035年前后,基本實現美麗鄉村夢想 

    中國人千百年來“美麗鄉村”的夢想什么時候能夠實現?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傳遞出的信息可以判斷,這個時間節點應該在2035年前后。也就是說,到那個時候,我們要讓鄉村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中央明確提出了2035年美麗中國基本實現。

  以此為目標,如何推進今后的美麗鄉村事業就擺在了眼前。筆者認為,需要做到“三個著眼于、三個推進”。

  (一)著眼于新時代,創新推進

  黨的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并稱之為“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針對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意味著”和“五個是”作了闡述和注解。與之相應,“三農”的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那么什么是“三農”的新時代呢?可以簡單描述一下:是努力建設、即將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時代,是合力推進、即將實現美麗鄉村夢想的時代,是著力部署、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時代,是銳意進取、全面構建現代鄉村治理結構的時代,是良好傳承、鄉村文化全面繁榮的時代,是生活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

  在新的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需要創新推進。如何創新推進?可從美麗鄉村三要素“資金、土地、農民”作一分析。

  一是資金。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主要從三方面挖掘潛力。首先是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今后需要出臺更多、更優惠、更全面的政策,不斷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支持力度。“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怎么體現?這是最主要的體現。其次是激發社會資金支持力度。現在社會上的資金很多,包括銀行的資金。這些資金如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目前還缺乏系統的激勵體系和環境。2015年五六月先后出臺的兩個文件,直接激發了社會資本以PPP模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這兩個文件是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以及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國務院新一輪機構改革中,不但成立了農業農村部,而且對涉農財政項目進行了“歸大堆”,總體加大了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再次是調動農民資金參與力度。只要把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農民群眾就會自發地投入美麗鄉村建設。這方面各地都有不少很好的實踐。

  二是土地。我們之前通常說,農村有“三塊地”:農用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這種說法不全面,比較準確的說法,要么是“兩塊地”,即農用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后者包括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公益性公共

設施建設用地;要么說“四塊地”,即農用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公益性公共設施建設用地。因為公益性公共設施建設用地相對比較穩定,沒啥爭議,也沒有多少文章可做,所以才稱“三塊地”。現在“三塊地”一般指的是:征收土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三塊地”三篇大文章,無論怎么做,都要遵循三個先決條件,也叫“三個底線”,不能突破:土地公有制性質不能改變、耕地紅線不能突破、農民利益不能受損。最近幾年,中央在“三塊地”上持續進行探索性改革,不斷釋放重大利好。2014年12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對“三塊地”改革提出了明確目標和要求,隨后在33個縣開展了為期3年的試點。2017年底,試點被延長1年。從主管部門透露的信息看,試點工作已經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效果初顯,已形成相對成熟的規則體系;宅基地制度改革在保障農民取得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和完善宅基地制度等方面作了積極探索;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一些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始破題。

  三是農民。農民是美麗鄉村建設最關鍵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如何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如何把勞動力培育成愛家鄉、會技術、懂市場、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日本的美麗鄉村建設叫“造村運動”,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他們非常注重尊重和體現民意,著力培養農民的自主與自立。運動中,農民是行動的主體,政府不下行政命令,不拿錢包辦,不指定生產品種,不統一發放資金,而是在政策與技術方面給予支持,一切行動由各社區、村鎮自己掌握,這就使各基層單位和廣大農民放棄了依賴思想,主要依靠自我奮斗。在總結造村運動的經驗時,他們有一條就是造村運動不是簡單的“造物”運動,更重要的是“造人”運動。人的提升,才是最終目的。第二,“新農民”如何導入、如何發揮獨特作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新農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外面干得比較好,有經驗、有技術、有資金、有資源,已經不是農民的村民,如何讓他們回到家鄉支持家鄉的建設。這方面,貴州省有個“春暉行動”,做得很好,發揮了很大作用,值得其他地方借鑒。另一類就是有鄉村情結、愿意到鄉村生活、創業的市民。如何做好他們的引導和服務,讓這兩類“新農民”融入鄉村,成為新鄉賢,需要引起重視,需要有一個大的系統性的良好環境。

    (二)著眼于“三階段”,協調推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在這一階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通過實施七大戰略,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對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了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國家戰略布局的階段性安排出發,美麗鄉村建設也可以分階段來部署和安排。筆者認為,大體可作“三步走”的戰略分析,據此可把美麗鄉村建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13年到2020年為試點探索階段。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各種類型的鄉村都進行了試點性創建,樹立了一批典范,也探索了一些經驗,尤其是在理念、理論、觀點、思想上有了重要突破,形成了重要共識,這些都為今后在全國的全面推開提供了堅實基礎。這個階段還有三年的時間,而這三年是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關鍵期和攻堅期,主要做好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對接,在鞏固成果、深化改革、擴大試點三個方面下工夫,主動做好美麗鄉村在全國村莊全面推開的準備和銜接工作。

  第二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為基本建成階段。這個階段是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這兒說的“基本實現”主要指的是農村地區,因此,這個階段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決定性進展階段。我們看一下,無論是根據布萊克標準、英格爾斯標準,還是世界銀行的人均收入劃分標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我們國家的很多城市已經步入了現代化的行列,還會有一些城市在今后幾年內進入這一行列。那么剩下的就是廣大的農村地區,2035年之前,國家主要就是解決占國土面積超過90%的鄉村地區的基本現代化問題。農村地區基本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美麗鄉村的基本建成。所以說,沒有美麗鄉村,就沒有農村的現代化,也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第三階段,從2035年到2050年為全面提升階段。隨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夢想的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在低沉了兩個世紀之后重新走在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迎來偉大復興。民族的復興必然伴隨著鄉村的復興。可以想象的是,到本世紀中葉的時候,經過30多年的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們的鄉村無論在顏值上,還是在生活幸福指數上,都將全面超越城市,從而成為人們最為向往的地方,徹底改變長達一個世紀的“人往城市跑”的趨勢。那個時候,鄉村的美麗將是“全面的美麗”。“全面的美麗”指的是各個區域、各個方面、各色人等的“美麗”。

  (三)著眼于“全面性”,整體推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與以往的報告相比,很大的一個不同就是突出強調“全面小康”“全體人民”“公平正義”。其中,“公平正義”提到5次,“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到6次,“共享”提到了7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提到了14次之多。所有這些,共同構成了強國戰略的“全面性”特征。基于這一點,今后的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更加強調普惠制、強調所有村莊的共建共享、強調所有農村居民的獲得感,而不是再去“造盆景”、做樣子了。

  一是通過擴大鄉村試點,逐步過渡到全部推進。今后三年的美麗鄉村試點,應集中探索普通村莊創建美麗鄉村的經驗和模式,而不是像部分地區在第一階段時把精力、物力、財力用在了“立花瓶”“造盆景”上。在已經是美麗鄉村的村里搞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是沒有意義的,只會加重“鄉建馬太效應”,只會增加社會的不公,只會影響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擴大試點鄉村的范圍,讓更多的鄉村參與進來,為2020年在全國村莊的全面推開做好準備。

  二是通過擴大創建內容,逐步過渡到全面推進。囿于各地條件的不同、各地財力的不同,尤其是對“美麗鄉村”這四個字認識的不同,就全國而言,麗鄉村建設的內容五花八門。盡管在2015年6月1日就實施了國家標準《美麗鄉村建設指南》,但相關規定并沒有在各地得到全部執行。在今后的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需要各地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的20字總要求,對照國家標準規定的“村莊規劃、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基層組織、長效管理”8個部分,對當地的建設內容進行重新梳理,該補充的補充,該完善的完善,該提升的提升,逐步實現涵蓋鄉村各個方面的“全面創建”。

  三是通過擴大村民共享,逐步過渡到全體推進。當前,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不平衡性還體現在試點村的內部。譬如,一些地方由政府出錢對村民民居進行了改造,部分試點村只改造村頭或主要街道兩旁的;修路、綠化也是只管大路、不管小巷。這就直接造成了同一個村里的居民的獲得感不一樣。美麗鄉村建設不應該造成新的不公。在今后的建設中,應考慮全體村民的共建共享,盡量做到不讓一戶、一個人遺漏。美麗鄉村一定是屬于全體村民的美麗鄉村,而不是只屬于少數人的美麗鄉村。

  正如中央所指出的,無論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還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筆者相信,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必將推動農業更全面升級、推動農村更全面進步、推動農民更全面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將共同支撐起中國鄉村的未來。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原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辦公室主任、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研究會顧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共黨史研究》2018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网 | 亚洲中文另类婷婷久久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综合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 日本欧洲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