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精神指引下,從健康中國行角度,敘述了基本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的內容、銜接、滲透的密切聯系,找到了新時期基本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如何結合、如何發展的新路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代中國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的催化下,華夏沸騰,天地云勇,這劃時代的理念讓炎黃子孫不得不肅然起敬,再看今天的健康中國行孕育了新時代、新時空、新跨越夢想,蕩起走出國門、建設世界,讓世界人都健康、都超越的號角。那么我們的基層公衛、基本醫療有又如何從自我出發、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向世界接軌呢?
攜手并進,揚起健康的風帆
當今的環保治理、劃時空的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新醫改,尤其離不開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我們的醫療機構有兩大功能,就是深入抓好基本公共衛生建設、發展和醫院、鄉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醫療質量、醫療服務。二者在基層衛生發展和建設中相輔相承,缺一不可,基本公共衛生帶動預防醫學和基礎醫學的發展,基本醫療又給“治未病”、“預防保健”提供堅強后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中談到的“發展理念,是發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我們農村衛生院首先應明確公衛、醫療的關系,才會和諧奮進、攜手起航,啟迪健康發展的新思路、播撒健康中國行的火花。
拋瞄起航,用心構建新公衛
實現公共衛生戰略,大數據+“互聯網+”的思維,已構成“醫、養、健、管”大健康全產業鏈。新農村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直接影響著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新思想中倡導的“為民”、“擔當”、“發展”,那么公共衛生就是立足老百姓,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帶頭和推動城鄉居民的健康事業發展。
幾度何時,城鄉尤其農村出現“重醫療,輕預防”,公衛服務落實不到位,“一切向錢看”導致醫院管理、醫學服務有變味傾向,盡管分級診療、鄉村一體化建設,也還存在“收入第一、醫院經濟發展第一,醫療預防發展其次”觀念,而且流動人口大、農村外出人員多、經濟狀況差,村醫及村民文化素質差,直接影響現有公衛模式,影響公衛服務。二是人員少,公衛技術人才缺乏,現有醫學人才中存在學歷低、職稱底、年齡高,人才隊伍建設存在隱患,本轄區公共衛生人員均是非公衛專業技術人員,轉業而來,缺乏良好的公衛管理素質和技能。三是資金缺乏,基礎公衛設備差,,公衛環境建設、宣傳、公衛服務(比如老、弱、婦幼檢查訪視)不能及時到位,相關經費也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目前基本公共衛生落后,乃至影響健康中國行的發展。還有,政府、公衛、醫院協調差,工作落實困難。市縣鎮、衛生院站部分同志對公衛管理和服務認識不足,尤其衛計整合后,很多人還不知道公衛應做什么、如何做,上下溝通差行動慢,直接導致基本公共衛生開展困難。
綜合以上,為讓農村群眾擁有健康、享受健康服務,追求健康生活,以全民健康推動小康發展。筆者認為:
一、強化領導,迎難而上。提升公衛發展意識,構建國家、市縣、鄉村公共衛生一個系統服務模式,政府牽頭,引領全公衛發展,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公衛發展目標及考核細則,同時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的公衛管理、技能學習、培訓、滲透,家喻戶曉公共衛生開展的項目、意義乃至相關的經費。
二、強化人才隊伍建設,轉變“重醫輕防”觀念。“服務百姓,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在公衛服務中銘刻永遠,采取從公衛專業上引進人才,從單位及基層醫療隊伍中選派精英通過培訓提高而充實到公衛隊伍建設中,同時也建議政府、衛生單位加大對公衛項目資金的傾斜,讓公衛人員能有信心、有干勁把公衛工作干得有聲有色。
三、是強化交流,深入載體。農村信息差,在互聯網的今天,我們的公衛載體、醫學服務平臺就應規范管理、及時提供報送相關信息,以便做出正確的應急應變決策。還有抓住健康中國行發展機遇,完善公衛事業發展方案,農村醫學衛生服務與社保事業、公共衛生和諧發展,如把發現的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重精病進行公衛管理和社保病種的門診、住院補償方案結合開展,定會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讓公衛事業在群眾心目中根深蒂固,讓老百姓對公衛知曉、滿意。增強服務意識,從百姓利益抓手,公衛事業發展定能方興未艾。
主動作為,簽約服務進萬家
身為基層醫生,我們必須轉變理念,由等病人服務轉化到主動上門為病人服務、為老百姓服務,包括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婦幼管理、慢病管理、特殊病種管理、傳染病管理、中西醫健康服務管理、計劃生育服務、健康營養、衛生執法等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呢,就應堅持中國健康衛生發展方針,完善制度,落實措施,走簽約服務進萬家鄉村健康行之路,毫不動搖跟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節拍。在工作中克服慵懶散浮拖思想,作為醫護技人員在深入實踐的同時,要不斷強化專業知識提升,不斷“充電”業務技能,抓好專業學習、協助邊緣學科的發展,尤其是公衛科,應采取上門訪視、建檔立卡、體察民情、主動診病,抓好健康服務,做好工作記錄、留下影響資料。整體團隊服務中好的經驗,應相互交流、互進互勉,才會真正體現“眾人劃槳開大船”、“百萬雄師過大江”。
要抓好團隊服務,第一是抓好基本醫療,鄉村醫生、家庭醫生主動簽約服務。村醫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做好門診日志記錄及存檔;第二是以村民需求為導向。以村民健康檔案為基礎,對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給村民提供健康生活行為干預,為行動不便者提供電話咨詢、上門服務、家庭護理、家庭病床、家庭康復指導服務;開展中西醫適宜技術,對特殊病、慢性病進行規范化管理、治療指導服務;第三是健康評估與轉診。不定期或每年一次對村民進行健康評估,對訪視評估中發現的病情進行逐級轉診和醫療救助服務;第四是個性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村站醫生主動個性化服務、開展健康管理、落實公衛補償費用,在診療中收取適當正規服務醫藥費用,并與團隊醫護技人員做好掛鉤協作。
新常態、新思想、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外交思想,完全可融入基層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發展,體現團(個)體技術特色、管理特色、新思維特色,讓健康發展理念上下相通、國內國際相通,讓簽約服務、上門服務理念更人性化,讓世界人都知道我們贏在與國際接軌的起跑線上。
(作者系三臺縣金石衛計辦黨總支書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