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憲省:我國的農業發展已到了最好時期

[ 作者:張憲省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28 錄入:吳玲香 ]

學科群發展將支撐山農走向“一流大學”

——專訪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

“可以說我將這一生都奉獻給了山東農業大學”,接受采訪的張憲省校長的這句話讓人動容,也體現出這位典型山東人重情重義的特質。

作為山東農業大學這所百年老校的掌舵者,在國家政策以及“雙一流”的引導下,一幅關于農業現代化的產業和學科發展的壯美圖景正在徐徐展開,而無論是制約學校發展方面的機制問題、發展方向還是硬件建設都已基本理順或者破題,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對于山農的未來,他充滿了信心。

農業將是依托大數據和智能的現代化產業

陳志文(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過去大家一說農業大學,就容易理解成“修地球”的,其實,農業院校是我們特別需要投入關注的,應該帶他們去看看,就知道現在“修地球”多么高大上。

張憲省:您這個建議非常好,咱倆想到一塊去了,我在想啊,明年的暑期我們可以辦一個中學生夏令營,讓孩子們看看什么是現代農業。

陳志文:您是怎么來認識現代農業的呢?

張憲省:設定一個農場的場景,那里非常漂亮,一進去那環境就讓人心情愉悅,賞心悅目,里面溫度適宜,冬暖夏涼,生長在其中水果蔬菜顏色鮮艷,一看就讓人食欲大動。這背后的一切都是由信息化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操控的,這才是未來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這對中學生們會非常有吸引力。

陳志文:而且這個職業會越來越吃香。我們現在經常講世界上一些發達地區,農業都非常精致,農田或者說是莊園都變成一個集旅游和生活一體化的特色小鎮。

張憲省:沒錯,像美國歐洲等一些農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但是我們國家在農業這個方面有自己的國情,我們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在我們國家的整個發展格局中占的比重很大,要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陳志文:可以說,未來國家一個階段的發展重點就是農村,實際上我們真正的潛力、空間也在農村,當然這也是中國的一個短板,農村發展起來了,中國就更加強大了。

張憲省:對,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脫貧致富的問題。

要真正脫貧致富,農業必須是智能化、現代化,要和物流等行業和產業緊密的連接在一起,這些結合起來,農業就真正成為現代意義上的農業了。其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農業的發展,已經具備了向現代化進軍的扎實的基礎,現在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時期。

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我國的農業發展已到了最好時期!

百年老校蘊含深厚文化和學術底蘊

陳志文:誠然,對于我們這些了解未來發展的人來說,農業現代化的前景和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對這個領域比較陌生甚至帶有偏見的家長和學生,作為校長你怎么去介紹山東農業大學呢?

張憲省:這個問題非常好,學生上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是影響一生發展和命運的大事,無論是他本人、父母,還是親戚朋友都會非常關心。這里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學生將來能不能成才,能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能不能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從這個角度思考,大學首先應該將學術育人作為大學的中心任務來抓,如果一個大學沒有學術水平,很難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因此這是一個基礎。同時,學生的培養是重心,所以我們山東農業大學提出了“育人為本,學術至上”。培養的人才質量高,才能真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就需要大學進行內涵式的發展。

從學生及家長的角度來看,既然成才和實現自我價值是目標,那么在選學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學校辦學的水平、歷史積淀,還有它的校友在社會各級的分布情況,這能提供一個參考,而不是簡單的看這個學校叫什么名字,這個學校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陳志文:尤其是名字,其實上個世紀末,中國只有1000多所大學,大擴招之后我們現在2600多所高校,很多高校的名字已經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而且叫的是天花亂墜,往往是家長和社會喜歡什么,什么時髦就起什么名字。但我們放眼世界,當今在國際上最著名的大學比如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英國的劍橋、牛津,這些大學的名字基本上是地名;再一個它們大多都集中在相對偏僻的小鎮上,事實上小鎮才是辦大學的好地方,學生上大學是為了學習,他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而不是和熱熱鬧鬧的大城市攪合在一起,我記得您在康奈爾大學做過訪問學者,康奈爾就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小鎮上。

張憲省:您說的沒錯,康奈爾大學非常有名,他就在一個小鎮上,應該說非常的偏僻,但是康奈爾大學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并且我認為康奈爾的農業專業在全球都是可以排在第一位的。

陳志文:所以你給學生和家長的建議就是, 一定是看高校的內核和歷史,要看它培養出來的人才結構如何,還有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要重視科研,并且要重視學生的培養。那農業院校很多,你如何把山東農大和其它學校區別出來?

張憲省:山東農業大學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山東農業大學的歷史可以回溯到1906年,是我們國家為數不多的百年農業老校之一。其次,山東農業大學從第一任校長開始就提出“學以實為貴”,意思就是說,我們培養學生,學習不是最終目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應用,所以一直到今天山東農業大學有一大批的校友在社會各界、在一線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應用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這也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最后,正是因為山東農業大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和學術底蘊,所以山東農業大學現在也聚集了一大批的優秀科學家和專家教授,近期就有三位杰青來山東農業大學工作,現在正在談的還有三位,所以說山東農業大學的辦學優勢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陳志文:因為我們農業院校里,包括大量老牌的農業院校都是1952年院校調整后單獨設立的,像咱們這么歷史悠久的確比較少。

張憲省: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高校的發展、特別是農業院校的發展,所以在1952年進行了全國院系大調整,山東農業大學是由當時的山東省省立農學院、山東大學農學院、金陵大學園藝系、南京大學一部分和齊魯大學農專等組成的新高校,實力非常雄厚。響應當時國家的號召,農業大學要在農村辦,因此就將校區從濟南搬到了泰安,我們的老校區就是現在山東大學在濟南的洪家樓老校區。

陳志文:那時候包括西北農林大學在內的很多老牌農學院都去了當時的小城市。

張憲省:這些農業大學搬到小城市之后,確實對我們國家農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這樣與農村、農民結合的更緊密了,所以說我們的畢業生都到了基層,之后又進到了重要的領導崗位。

我們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光院士就有9位,其中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振聲院士,李振聲院士在小麥培養方面有自己的獨特貢獻,他把普通小麥和燕麥進行雜交,培育出了小燕系列的小麥品種,這些品種不光是產量高,而且品質好、適應性廣。

山農三個學科進入山東一流學科行列

陳志文:我們山東農業大學最突出的學科有哪幾個?

張憲省:我們的優勢和特色主要集中在農業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比如作物學、園藝學、植保、資環、生物學、畜牧、獸醫這類學科,在國內這些學科的領域里還是有相當的影響力,特別是我們的作物學和園藝學,僅作物學這一個學科在農大就有兩位院士,對我國小麥的優質、高產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我們園藝的束懷瑞院士在蘋果的高產、優質等方面貢獻非常大,也是國家果樹領域里為數不多的老院士。

陳志文:實際上,這也構成了山東農大的特色,或者說是特點。

張憲省:我們這些年來也是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來看待學科的成長,因為現代農業發展非常快,現在的學科交叉、學科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通過核心學科的擴展,我們也發展了很多相關學科,包括食品加工、大數據,材料等學科也發展很快,這些領域也都是和傳統農業緊密關聯在一起的,這些學科的拓展也為農業的現代化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

陳志文:我們國家雙一流啟動后,按道理是對農業院校,像你們這種有鮮明特色的學校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為雙一流核心強調實際講特色,那么你怎么評價雙一流?

張憲省:“雙一流”建設是我國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我認為它在未來會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雖然我們這一次沒有進入國家“雙一流”的行列,但我相信五年動態調整以后,山東農業大學至少會有學科進入到國家一流學科。同時山東省在去年也布局了“雙一流”的建設,我們有作物學、園藝學、動物和植物科學三個學科進入到山東省的一流學科建設的行列,這三個學科都是我們的優勢學科,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學科。今年山東省會再評一流大學,我相信山東農業大學有實力進入到山東省的一流大學行列里去。

陳志文:“雙一流”是新時期高校發展的一次重要契機,那么對于上個世紀的211、985你又如何評價?

張憲省:應該說985和211工程都是我們國家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舉措,對于中國高校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與之前的排名相比,在985、211工程的推動下,中國的大學無論是在世界大學還是在亞洲大學的排行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發展非常快,我們國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人才的培養、科技創新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適時推出了“雙一流“的建設,既是對原來985、211工程的繼承,同時又是一個很大的創新。

陳志文:在“雙一流”的大背景下,你考慮如何借這個“東風”將把山東農業大學做強呢?

張憲省:國家的“雙一流”為山東農業大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在過去的一年中,如何基于我們的實際來提升大學和學科水平,我們也討論和思考了很多,大家基本達成了共識。首先,要建一流大學,先要建一流學科,而一流學科的建設,一個是凝練學科方向,既要考慮山東農業大學原來的基礎,又要根據現代農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來定學科方向,特別這里邊要關注學科的交叉和融合,有些工作現在已經在開展。譬如說,我們借助山東省的一流學科建設,自己立項了一批培育學科,這些培育學科特別關注學科交叉及學科融合,即涉及到不同領域,同時又把我們的優勢學科和相關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科連在一起來進行整合,促進整個學科群的發展。學科群的發展將會支撐山東農業大學在未來辦成國際知名的一流大學。

陳志文:其實這是重新對自己做一個定位、塑形,就是在這個新時期,應該定位在哪里,辦什么樣的學科,辦什么樣的核心和基礎學科。

張憲省:要實現國際知名大學這個目標,需要一代一代農大人的努力,近期我們還是要努力推動我們的學科方面進入到國際,也包括進入到我們國內的一流學科的行列中去。

一個月引進仨杰青靠的是學術氛圍

陳志文:你是一位校長,首先要做一個設定目標方面的表率,你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什么?

張憲省: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我個人的小目標,從學術角度來講,在農大的教授,還有我們農大的校友里面,我想將來培養出一批院士、杰青,還有長江學者,我的個人目標就是做好人才建設。

陳志文:其實雙一流建設,表面上是學科,但抓手卻是人才,你談到自己的小目標就是做好人才建設,那你將會如何去做?

張憲省:人才是支撐學科發展的核心,人才隊伍的建設我們抓的非常緊,引進和培養都是一種方式,都是服務于農大師資隊伍建設的大目標。

我們師資隊伍建設的特點是,第一空間非常大,十三五期間我們計劃師資達到1500人,現在還不到1300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還需要大批的優秀教師充實到師資隊伍中去,那就要首先抓培養,我們一大批年輕的教師非常努力,發展勢頭非常好,然后抓引進,僅靠培養不能滿足學校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引才的力度非常大,待遇給的非常高,但是我認為待遇還不是最重要的,高層次人才應該更看重學校里邊的學術氛圍,我在學校里能不能干出一番事業,實現個人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學校做的還不錯,一個月引進了3位杰青。

陳志文:一個月能夠引進了三個杰青,你覺得靠的是什么?

張憲省:靠的是一個是學術氛圍。首先大家在這里能做

學問,能干大事。其次有非常好的平臺,我們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還有博士后流動站,博士點,這些為高層次人才發揮作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當然我們不能忽視如何解除高層次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他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和人才培養、科研、工作當中去,這些已經得到了教師和國內同行的認可。最重要的是,現在我們學校也非常重視團隊的建設,剛才說到學科的交叉與融合,這是人的交叉和融合,不同的人來自不同的學科,組成團隊,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這樣才能辦大事情,在科技創新上做出創新性的工作來,特別是原始創新。

陳志文:你能不能凝練一下,山東農大的吸引力的是什么?簡單一句話,吸引人才的核心是什么?

張憲省:山東農業大學吸引人才的核心還是學術,靠學術氛圍、靠學術發展。

“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山東農業大學”

陳志文:我特別注意到你說學術氛圍,就是說不僅是所謂事業的平臺,還有軟環境,是不是這也是你一直待在山東農大的原因。您早年山東農大畢業,之后北京讀的博士,也有海外求學的經歷,像您這樣履歷的很多人都去了更好的學校、更大的城市,你為什么又回到了山東農大?

張憲省:可以說我將這一生都奉獻給了山東農業大學,當然,山東農業大學培養了我、養育了我,也成就了我個人的事業。

首先我的本科是山東農業大學畢業的,我這個人非常重感情,自然對自己的母校感情非常深厚,當時有一些很著名的高校還有科研院所希望我過去,我都沒去。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母校建設好,發展好,最吸引我的當然還是山東農業大學的學術底蘊,我在這個地方能夠干成一番事業,事實證明現在這個目標也基本上實現了。當然,對于我們廣大師生員工對我的要求上還有差距。

陳志文:你校長當了幾年了?

張憲省:這個,我這個時間是比較長,我副校長是99年,算年頭的話17年副校長,校長是現在正好一年多一點。

陳志文:給自己打個分,如果滿分是10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張憲省:我給自己打個分,6分吧,算及格。

陳志文:那你未來希望自己達到多少分?

張憲省:干完這一屆的話,我還是希望能打到9分。當然這非常難,但我還是有信心能實現這個目標。

為什么這么說呢?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山東農大的發展勢頭還是非常猛,原來很多制約學校發展的問題,比如內部運行機制、考核、分配、下放辦學自主權等都基本上得到了解決,現在可以說更加符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更有利于我們學校的發展,目前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今天是周六,晚上你可以看一下,我敢說所有的實驗室燈火通明。

陳志文:換句話講,自信從6分到9分的原因是,基礎性的問題都解決了,剩下就是怎么干的問題了。

張憲省:沒錯,還有涉及到一些學校發展的硬件條件,我們有一些已經啟動了,有一些也已經破題了,這個也非常的關鍵,未來的農大,我們的教師和學生,他們的工作、研究以及生活條件都會非常好。

這里面還有一個例子,一旦步入正軌,有些方面的發展甚至會出乎我們的意料,比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6年,我們全校的國家自然基金一共是49項,而今年我們達到了91項。

陳志文:這個巨大的變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張憲省:靠的就是機制,怎么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出來,把大家的潛力充分的挖掘出來。在我們的省屬高校里面,我們的國家自然基金排第一位,在全國地方高校里面也是名列前茅。

陳志文:您感覺自己有怎么樣的品質,讓你能成為一個著名的學者以及百年老校的校長?

張憲省:首先,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其次,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第三點,做事要公正、公平,要敢于擔當,在利益面前,要多考慮大家。

陳志文:過去講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實見校長,也就相當于見了這個學校,我感覺就是很扎實,很樸實。我們也祝愿山東農大在張校長的帶領下,早日實現自己的一流學科的目標,或者說世界一流學校的目標,也希望張校長早日達到9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教育在線 (頭條號原創)2018-05-2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色77777 | 综合日韩天天久久一本 |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在线je80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