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農場現代化農業發展紀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大興農場把農業生產作為農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堅持“農業立場、水稻富民強場”的發展戰略,打造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充分發揮“綠色效應”、“機械效應” 、“科技效應”來探索新時期破解“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通過綠色優農、機械促農、科技興農等方式加快培育農場經濟發展新動能,為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農場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動力源泉。
“綠色效應”引領發展新模式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食品安全、健康養生已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追求,所以發展綠色農業勢在必行,成為時代發展之選。大興農場以優質、高產、節本、高效為主攻方向,突出打造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走質量興農、綠色優農、品牌強農的發展路線。堅持市場導向,按照“穩水稻、壓玉米、增大豆、提品質、突特色、增效益”原則,穩定并擴大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減少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優質大豆、紅小豆、蕓豆、白瓜等經濟作物種植。重點實施“優質米工程”,大力發展鴨稻、蟹稻、鰍稻,種植香稻三江6號、綏粳18、糯稻龍粳57及常規優質稻空育131等優特水稻35.2萬畝,并充分利用大興土壤特質、積溫優勢,突出大興水稻自然天成“富硒”的獨特優良品質,今年種植“高富硒”水稻2萬畝,并不斷加快推進“富硒”產品認證,走“高富硒”綠色特色產品之路。
大興農場不僅從土壤優勢、品種上“煉金”,在培育技術、施肥、管理模式上也大做文章,把水稻生長的各個環節“精加工”,以品質提升拉動農業效益提升。
積極探索晚熟優質品種配套栽培模式,2018年重點示范種植口感好、效益高的13-15片葉優質水稻1200畝,通過減氮、增施有機肥、促早熟等一系列提質措施,逐步實現超早育秧的規模化種植、市場化銷售。在運用超早育秧的同時,繼續實施“三減”工作,擴大落實水稻側深施肥25.2萬畝,完善落實好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加強產地環境監測、生產過程監管和綠色產品質量追溯認證工作,實施綠色生產和標準生產“兩個全覆蓋”,推動農業綠色、有機、高效可持續發展,打造一條高效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化綠色農業新模式。目前,大興農場綠色產地認證面積58萬畝。
“機械效應”穩控成本提效率
“今年,農場繼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水稻側深施肥插秧機、秸稈還田設備、全履帶拖拉機等緩解用工和降低成本等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應用,并加大補貼力度,提高種植戶的購機熱情,進一步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促進農場經濟發展穩步前行。”大興農場農機科科長隋世峰說。
大興農場緊緊圍繞農業生產“控成本、精管理、增收入”工作主線,積極強化成本控制,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眼農業機械化發展短板和滯后區域,重點推廣大棚電動擺盤機、寬窄行側深施肥插秧機、原有高性能改裝側深施肥插秧機、運苗割曬多用機、改裝履帶割曬機、北斗自動駕駛導航、牽引式打捆機、收獲打捆一體機等高效新機型、新技術。從水稻育種、清雪、擺盤、覆土、插秧、施肥、收獲、秸稈處理、整地等每一環節,實現機械全程化。并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與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為路徑,推動農機裝備、服務組織和作業水平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型升級,促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同時,加大重點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支持力度,強化綠色生態導向,對側深施肥插秧機、錦禾高光不等距側深施肥插秧機、改裝側深施肥插秧機、大棚電動擺盤機、水田管理多功能機、全履帶拖拉機、自動駕駛導航等6項農機補貼300余萬,進一步提升種植戶對新機型的購買熱情,促進新機型的推廣應用力度,推進全面機械化進程。據數據顯示,農業各環節“機器換人”步伐明顯加快,截止到目前,今年,農場新購進側深施肥插秧機及改裝側深施肥插秧機154臺、購進大棚電動擺盤機60臺、運苗割曬多用機12臺、全履帶拖拉機4臺。農場機械總動力達22萬千瓦,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達98.8%以上。
“科技效應”創新驅動促發展
今年,大興農場引用一臺無人駕駛的側深施肥插秧機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指引下自動完成水稻插秧工作,該系統依靠衛星定位技術,實現車輛按照設定的路線自動行駛,僅需一人負責裝苗即可完成插秧工作,既節省人工又實現增效。這正是大興農場利用“先進科技+現代農業”,以科技成果促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大興農場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三農”工作方向,把科技創新作為驅動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藏糧于技,為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翅膀。
近年來,隨著商品糧最低保護價降低,常規品種水稻難以提升價格,如何節本增效、提升水稻品質以增加市場占有率,成為了農場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務。大興農場將“先進科技+現代農業”有機結合,采取與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及農業研發公司合作開展一系列如超早育秧、側深施肥、旱直播、水直播栽培技術、優質米篩選等30余項試驗項目。采用“航空育種”方式,使常規品種通過太空搭載,大幅度縮短了水稻的生長周期,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增強水稻的抗逆性。并加大航空技術推廣應用,創新“航空育種+菜籃子”工程,大力培育航天椒、航瓜和秋葵等18類蔬菜,品種多達38種,豐富職工綠色餐桌,拓寬綠色增收致富路。今年,又結合“酵素水稻”“量子生態水稻”等先進技術,從水稻的抗寒性、抗倒抗病性及稻米的口感等多方面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創新水稻生產節本增效的模式,為深入推進農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場經濟發展新動能,開創農場現代農業發展新局面提供保障。
現代化新型農業航母之路已經起航,大興農場乘風破浪,在改革發展潮流中,闊步向前走好農業振興經濟發展每一步,為農場經濟的快速騰飛砥礪奮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北網 2018-06-1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