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曙光:從歷史與現實視角看農墾的核心制度設計與未來戰略

[ 作者:王曙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27 錄入:王惠敏 ]

摘要:農墾系統是我國實現農業產業化和解決國家農業安全的重要載體,但長期以來農墾在國家戰略層面和社會認知層面被深度邊緣化。文章從我國古代屯田制度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出發,探討了屯田史上政府干預與激勵機制構建、實施國家戰略與市場機制之間的關系。汲取歷史經驗,我國在農墾核心制度設計方面必須實現幾個兼顧,即兼顧實施國家戰略與構建靈活的激勵機制,兼顧保障農墾體系的國有性質與提高農墾的經營自主性與市場競爭力,兼顧提高農墾的效率和提高農墾職工的福利。文章強調,農墾切忌為市場化而市場化,切忌在市場化過程中忘記“建立應對農業產業化和農業全球化挑戰、保障我國農業安全和糧食安全的國家隊”這一“初心”。

關鍵詞:農墾系統;制度設計;農業經營主體;

從我國目前多層次農業經營主體的情況來看,實事求是地說,農墾體系必然合乎歷史邏輯地、歷史性地成為解決我國農業產業化問題和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核心依靠力量,農墾必須自覺承擔起這一重大歷史使命。社會上對于農墾體系實際上基本處于忽略的甚至是無知的狀態,對于農墾的重要意義、對于農墾的歷史發展脈絡和邏輯、對于農墾在當今中國農業生產中所占據的競爭地位、對于農墾的產業發展現狀等,基本上極其隔膜的。一個極為龐大且極其重要的產業,在社會公眾的觀念中竟然如此淡漠,即使在那些受到很好教育的有比較強的社會認知能力的人群中,了解農墾體系的比例也極低,有些人甚至有很多誤解,這種狀態是非常令人詫異的。對于這一擁有上億畝耕地、眾多優秀農業企業和上市公司的龐大農業產業系統,社會公眾認知度如此之低,至少說明農墾在媒體和社會公眾中已經被嚴重邊緣化。我曾經說,中國有兩大農村和農業系統曾經在中國農業農村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這兩大系統仍舊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而且將來還會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發揮更大更關鍵的作用,但是這兩大系統都被嚴重忽略了,其中一個就是供銷社系統,其中一個就是農墾系統。一個歷史時期以來,農墾系統無論在國家戰略層面,還是在社會公眾認知層面,都被深度邊緣化,這對我國農業產業化戰略的實施,對保障我國農業安全尤其是糧食安全,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農墾系統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農業系統。這個農業系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為解決糧食問題、為邊疆穩定、為改造傳統農業等國家目標而建立的一整套體系。從歷史的角度來說,農墾系統的建立實際上是新中國在工業化和趕超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制度后盾,與人民公社制度、供銷社制度、農信社制度一起,構成了支撐中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四個輪子。因此,農墾系統,主要是為中國的工業化服務的一個系統,同時它還承擔了傳統上屯墾戍邊的功能,即保障邊疆穩定的功能。要注意,不僅是新疆、西藏、黑龍江、海南等陸海邊疆省份有農墾系統,我們大面積的內陸地區都有農墾系統,農墾系統遍及全國,覆蓋各個省份,因此,戍邊的功能只是農墾的核心功能之一,但不是全部的功能。

農墾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屯田制度。屯田的主要目的,是穩定邊疆,節約軍事開支,可以使邊疆戍卒一邊從事軍事防衛工作,一邊從事農業生產工作,一手拿鋤,一手持槍,當兵和農耕兩不誤。屯田制度是我國古代軍事經濟和國防經濟的重大發明,屯田制度將國防功能和農業生產功能的融合,對我國大面積邊疆地區的穩定和農業開發以至于農耕文明的開展,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秦朝的屯田制度已經有一定的雛形,秦始皇時期蒙恬曾經在與匈奴的斗爭中最早嘗試了這種制度,戍卒在長期鎮守邊關的同時筑城并從事農耕,建立了比較牢固的后勤保障。到了漢代,歷代都曾經實施屯田,文帝時為北擊匈奴接受晁錯建議進行移民屯墾,發展邊疆生產,政府對屯田進行各方面(居住點建造、種子和工具的供給等)的政策支持與鼓勵,漢武帝在通西域時也實行屯田制度,宣帝時著名將領趙充國建屯田于湟中,以亦兵亦農就地籌糧之法,破解羌人之亂鞏固西北邊疆。三國時期,曹操的屯田制度頗為有效,官屯和民屯兼備,建立起比較嚴密的以政府管理為核心的準國有農墾經濟體系,對于開荒發展農業生產以及曹操統一北方有重要意義,其管理體制對于后來中國歷代屯田制度都有很大影響。

歷史上的屯田制度對于今日我國的農墾體系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當然也有很大借鑒和啟發意義。歷史上的屯田制度,其軍事功能和農業生產功能的合一,這一體制流衍至今,我們當今的農墾體系也仍然基本沿襲了這一功能定位。屯田制度中核心的制度設計就是集中式的生產方式和較為嚴密的組織形式,而這種集中嚴密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是以政府比較嚴格的介入和大力的支持為基礎的,這就不能不使屯田制度帶上濃厚的國家干預(扶持)的色彩,或者說屯田制本身就有現在國有企業的一些色彩,盡管不能從產權上完全說是國有經濟。這種濃厚的政府干預和國家扶持的特征,以及類似于國有企業制度的制度設計,也對今天的農墾體系有很大影響。亦兵亦農的身份本身,就決定了屯田制度不可能是一個以市場交易和市場機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而必然是一個政府強力介入的經濟體系。這一制度本身,當然一方面保障了屯田制度要履行國家義務,要執行國家戰略,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屯田制度本身的一些問題,尤其造成了屯田制度中政府角色的過重,造成了屯田激勵機制的缺失,曹魏屯田制度后期的衰敗就與此有直接關系。

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都值得汲取。我們今天的農墾改革,實際上還是繞不開這個根本性的問題,即國家和農墾的關系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國家與農墾企業、地方政府與農墾企業、農墾企業與農墾職工之間的關系問題,這些關系的正確處理,涉及到國家對農墾體系的戰略定位,涉及到農墾和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的定位,涉及到農墾體系內部的激勵約束機制的構建。實施國家戰略與構建靈活的激勵機制,必須兼顧;保障農墾體系的國有性質與提高農墾的經營自主性與市場競爭力,必須兼顧;提高農墾的效率和提高農墾職工的福利,必須兼顧。縱觀中國歷史上長達兩千多年的屯田史,這幾個關系處理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屯田(農墾)的生死存亡。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農墾系統運行的外部機制有了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金融資本、人力資本和各種投入品要素的配置手段充分市場化了,市場機制的廣泛發揮作用為農墾內部的改革提供了歷史機遇,同時也給農墾的體制變遷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與挑戰。農墾改革的大方向是市場化,是在一個市場化的大背景底下實現各種要素的更有效配置,原來的傳統的僵化的體制必然要遭受嚴重的沖擊,在人力資本管理、企業內部治理和企業經營各環節必須建立充分市場化的機制,而能否建立這一市場化機制,決定著農墾體系的存亡興衰。但是在市場化過程中,農墾切忌為市場化而市場化,切忌在市場化過程中忘記“初心”,這個“初心”就是建立一個能夠應對未來農業產業化和農業全球化挑戰的、能夠保障我國農業安全和糧食安全的“國家隊”。實施國家戰略、履行國家農業安全職能,這個目標,必須與市場化并重,切勿單純為市場化目標而忘記國家農業安全目標,必須實現這兩個目標的均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疆農墾經濟雜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之一线久久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