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農墾系統依托自身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物流產業,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又面臨諸多問題,如何進一步推進農墾電商物流產業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基于農業部農墾局對全國29個墾區139家農墾電商物流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總結了農墾電商物流產業發展現狀與特征、典型做法與經驗,分析了農墾電商物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與問題,并結合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戰略背景提出了進一步優化農墾產業鏈布局、創新電商運營模式、構建統一的電商價值體系、完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培育壯大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農墾 ;電商物流
一、引言
近年來,農產品電商物流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在對接農產品生產與市場、促進農產品銷售,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撐了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2016年,全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達到2200億元,約占全國生鮮農產品市場的10%。農墾集團順應“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潮流,依托自身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物流,農墾區域性電商平臺發展迅速,墾區企業網店數量不斷增加,初步建立了具有較大輻射范圍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在供給側改革的戰略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推進農墾電商物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農業部農墾局聯合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于2016年8-10月間,針對農墾電商物流企業基本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和研究分析。本論文基于全國29個墾區139家農墾電商物流企業的問卷調查數據,對農墾電商物流發展現狀與特征、成功經驗與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探討供給側改革視域下農墾電商物流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路徑與措施。
二、農墾電商物流產業發展現狀與特征
(一)以生產型企業為主參與電商運營
從回收的問卷來看,目前涉及電商物流業務的農墾企業共有139家,其中參與電商平臺建設或利用第三方平臺銷售的生產型企業96家、占比69%,貿易公司19家、占比14%,物流企業13家、占比9%,批發市場5家、占比4%(見圖1)。北京百年栗園、上海海博物流、廣東廣墾綠色農產品等一批生產型企業在經營上包含電商類型,通過第三方平臺或自建平臺等形式參與電商業務。涉及的產品涵蓋糧油加工品、畜產品、水產品、蔬菜、水果、茶葉、葡萄酒、干果制品及其他農產品加工品等一系列范圍,其中乳業、米業、糧油加工、蔬菜、茶產品等的網上交易訂單較大。
(二)大中小型企業均不同程度涉及電商物流業務
從上報企業的營業收入情況來看,500萬元(含)以下企業13家,占比5%:500-1000萬元(含)企業7家,占比5%;1000-5000萬元(含)企業35家,占比25%;5000萬元-1億元(含)企業16家,占比12%;1億元-10億元(含)企業39家,占比28%;10億元-100億元(含)企業15家,占比11%;100億元以上企業1家,占比1%(見圖2)。
(三)借助第三方平臺為主,自建平臺為輔
有57家農墾企業參與電商平臺建設,其中39家借助第三方平臺(包括淘寶、天貓、京東等)、占比36.6%,以建設旗艦店、專營店等形式進行網上交易;16家自建電商平臺渠道(其中3家也同時兼有第三方平臺)、占比16.3%,其中天津北大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具有完全意義的自建平臺性質;2家為提供電商平臺服務的企業、占比2.4%(見表1)。
(四)不同墾區和企業的電商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就電商發展水平排序,上海、北京、黑龍江、新疆兵團、寧夏等為第一梯隊,遼寧、江西、廣東、江蘇、安徽等為第二梯隊,河北、山西、福建、廣西、陜西、內蒙古、甘肅、山東等為第三梯隊。以網上訂單交易量進行衡量,排在前幾位的墾區企業有光明乳業、上海海博物流、北大荒米業、北京百年栗園、江西竹香飄飄、黑龍江完達山乳業等。
三、農墾電商物流企業的典型做法與經驗
(一)入駐B2C電商平臺,依托旗艦店、專賣店開展零售業務
光明乳業將注意力集中在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四大電商平臺:天貓、京東商城、1號店和蘇寧易購,同時加強對渠道的集中管控;重視自營旗艦店的發展,重點發展莫斯利安品牌天貓旗艦店,開張當天完成4047單、銷售額130萬元。完達山乳業與京東、蘇寧、1號店等平臺合作,開設完達山官方旗艦店進行產品宣傳展示和銷售,打造品牌效應。蘇墾米業注冊成立了蘇墾天貓旗艦店,陸續進駐京東商城、蘇寧易購、1號店、微商城以及工行、建行等多家銀行網上商城和積分兌換平臺。
(二)入駐B2B電商平臺,開展大宗批發業務
北大荒米業入駐阿里巴巴的1688采購批發平臺,并作為阿里巴巴B2B糧油類目重點扶持對象開展業務。遼寧農墾五四農場投資近4000元在阿里巴巴注冊誠信通用戶、開設店鋪,產品以批發為主,走批量銷售。上海蔬菜集團以實體批發市場為依托,探索網上批發市場B2B商業模式;以農產品電子競價系統為基礎,嘗試儲備糧拍賣等現代交易模式。
(三)依托農墾優質農產品,建設發展自營電商平臺
在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的同時,蘇墾米業積極推進“蘇墾尚膳”自營平臺建設,整合墾區內外優質農副產品,打造江蘇省一流的農副產品供應平臺。北大荒米業自建北大荒微商城,并與食行生鮮、淘必速、順豐嘿客、地牛網等O2O型電商展開合作。上海蔬菜集團以“上菜網”為核心,推動自營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發展,構建了批發市場綜合交易云平臺,實現了市場交易和管理的電子化、信息化。
(四)開展O2O業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1.線上向線下引流,線下平臺與線上平臺形成合力。北京百年栗園旗艦店是天貓“喵鮮生”品牌合作商家,流量達到每天7000,穩定并逐漸增加了忠實消費群體。廣東廣墾綠色農產品旗下“佳鮮農莊”依靠公司線下實體門店的布局,在實體門店3公里經濟圈內發展電商業務。
2.線上專供產品,線上線下產品差異化。完達山乳業為了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和分渠道運作,推出四支線上專供產品(聽段粉、優瑞佳、茁悅、邦優),用于線上渠道的開發和運作。光明乳業設立了莫斯利安原味350g、莫斯利安果蔬味135g等區別于線下產品的新包裝,有效防止了線上線下產品的沖突。
(五)依托質量追溯系統和冷鏈體系,確保良好的貨源基礎
1.跨界聯合,建立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遼寧農墾五四農場依托農墾聯合技術公司升級完善產品質量追溯系統,追溯碼由傳統條碼更新為二維碼,網購用戶在收到商品時只要掃描二維碼便可清楚了解產品的品種、規格、產地和廠家等詳細信息。上海蔬菜集團引入戰略投資者,大力推動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大數據平臺、移動電子交易支付等十大科技應用和改造項目。
2.冷鏈設施初具規模,保證特色產品的高質量。墾區上報的物流企業有13家,擁有倉儲面積72.4萬平米,其中冷庫面積33.3萬平米,占比46%;擁有物流車輛844輛,其中冷鏈車輛332輛,占比39%(見表3)。友生活冷鏈物流公司引進了TMS、WMS、GPS、RFID等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冷藏配送運作流程的系統化、車輛在途及運行監控的實時化和車輛運營管理數據的精準化。
四、農墾電商物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與問題
(一)適合電商模式的產品開發能力和營銷能力較弱,產業鏈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
1.適合電商模式的產品開發能力和營銷能力較弱,農墾企業電商應用有待向縱深發展。農墾企業網上電子交易的訂單數量和種類非常有限,營銷手段、運作能力和管理能力還差強人意。許多企業自產品上線以來,一直沿用商超同款產品,未能及時拓展適合電商消費方式的產品。
2.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不夠深入,農墾產業鏈布局有待優化重構。農墾電商企業主要以參與電商平臺建設或利用第三方平臺銷售的生產型企業為主,存粹意義上的電商公司數量不多,亟待促進有條件的企業從生產型向銷售服務型、綜合型轉變。
(二)自營平臺和第三方平臺融合發展有待加強,農墾電商運營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
鑒于第三方平臺發展成熟、知名度高,農墾電商企業目前主要依賴第三方平臺進行商品宣傳和銷售。然而,目前一些第三方平臺逐漸加大了引流、頁面位置、搜索信息推薦等隱性收費科目,正在不斷推高農墾電商企業的運營成本。融合發展自營平臺和第三方平臺,進一步創新農墾電商運營模式,還有很多需要破題之處。
(三)公共品牌建設剛剛起步,農墾品牌的統一價值體系和社會認知度有待進一步彰顯
盡管首農、光明、北大荒等企業品牌已經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但是在米業、乳業、果蔬、茶葉等行業仍存在諸多不知名的小品牌,農墾品牌的社會公眾認知度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進一步彰顯中國農墾公共品牌、構建農墾電商統一的價值體系,是農墾系統面臨的一項難題。
(四)農墾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第三方冷鏈企業亟待發展壯大
1.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還未形成一體化的農墾冷鏈物流網絡體系。農墾企業冷庫規模小,許多老舊土庫亟待改造。農墾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仍然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缺乏上下游之間的整體規劃與協調,冷鏈產業鏈斷裂。
2.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規模弱小,多數企業難以完成端到端的冷鏈產品供應鏈流程。農墾冷鏈企業總體上處于小、散的狀態,其基礎設施、節點網絡、信息系統、服務質量還不能夠滿足相關生產加工企業的要求。多數農墾冷鏈物流公司不具備端到端的冷鏈產品供應鏈管理流程和資源, 難以進行有溫控的長途貨運、貯存、本地配送和直接送貨到店的服務。
(五)農墾電商物流企業建設發展資金不足、中小企業貸款融資困難
在墾區電商門店建設、生產基地、加工體系、供應鏈管理、系統支撐等方面,普遍存在建設前期投入較大、資金后續投入不足的問題。近年來,農墾企業市場化融資渠道及規模雖有拓展,但保險、證券、資產管理公司、金融及融資租賃、信托等機構的融資介入尚處起步階段,融資品種的合理組合及期限科學配置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農墾電商物流產業轉型升級路徑
(一)進一步優化產業鏈布局,構建復合型、一體化的農墾電商經營體系
1.促進有條件的企業從生產型向銷售服務型轉變。在產業鏈條整合上,更好地發揮電商、物流、配套體系的作用,打造獨具農墾特色的“互聯網+農場+追溯+物流”電商體系。運用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手段,讓信息在全產業鏈上流通,以信息促進企業從生產型向銷售服務型轉變。
2.構建復合型、一體化的農墾電商經營體系。與社會力量合作,促進有條件的企業構建全產業鏈布局、形成復合型、一體化的電商經營體系。打通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多個產業環節,實現產業和金融的相互支持,依托產業鏈構建供應鏈、打造價值鏈,促進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
(二)進一步創新電商運營模式,推進農墾企業電商應用向縱深發展
1.融合自營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建立實體、網絡、微商全方位銷售體系。鼓勵農墾企業建設發展自營電商平臺,擴大網銷覆蓋面。建立公司實體店、公司官網、手機APP及網上商城等線上、線下同時銷售的全方位銷售體系。建立企業微信商城,加入美團等流行的APP,開啟O2O模式,將線上支付與線下經銷店結合起來。完善微信公眾平臺,定期發布促銷信息,拓展一批微商,通過微商代理的模式打開新的銷售渠道。
2.推進農墾企業電商應用向縱深發展,形成技術改進、體系升級、價值創造和資本吸引的良性循環。鼓勵有能力的農墾企業與專業的網商營銷機構和信息技術公司合作,加速構建適合電商特點的經營管理體系和技術升級。開發更適合電商平臺的產品,按電商的消費行為改進產品包裝形式,與線下產品形成差異化。改善網絡平臺形象,升級網店裝修,舉辦大型網絡促銷活動,加大品牌推廣力度。
(三)彰顯中國農墾公共品牌,構建農墾電商統一的價值體系
1.彰顯中國農墾公共品牌,提升農墾品牌的社會認知度。整合農墾在果蔬、茶葉、米業、乳業等行業存在的諸多品牌,改變農墾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各自為政狀態的狀態。嚴格中國農墾公共品牌授權管理,墾區企業使用中國農墾公共品牌,進駐中國農墾官方旗艦店,必須經過品牌管理委員會評估認定,簽署授權使用協議。
2.構建農墾電商統一的價值體系,彰顯農墾農產品市場價值。進一步發揮首農、光明、北大荒等有較高知名度的農墾品牌的影響力,建立更加嚴格的全程質量控制和標準生產體系,向市場傳遞“良品生活、源自農墾”的品牌價值主張,充分體現農墾農產品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市場價值。
(四)進一步完善農墾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培育壯大第三方冷鏈企業
1.完善冷鏈基礎設施,建立一體化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在點上要改變冷鏈物流硬件設施建設滯后的局面,在鏈上要考慮冷鏈物流硬件設施與物流各個環節的完美結合,依靠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和低溫食品加工企業,串聯供應鏈上下游節點,逐步形成以核心企業為軸心的一體化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
2.大力發展專業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打造品牌化冷鏈物流企業。組建獨立運作、單獨核算的第三方食品冷鏈物流企業,逐步發展倉配一體化、國內干線運輸等業務,提供國內領先、完善的食品冷鏈物流服務。
(五)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強化農墾電商物流企業投入
1.建設農墾投融資平臺,多渠道吸納社會和民間資本進入。通過股權劃轉或增資擴股等方式將分散的農墾優質資源歸集到投融資平臺,同時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補充,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和股權資金,不斷擴大投融資平臺的資產規模、現金流量,確保投融資平臺擁有質量良好的資產和穩定現金流及利潤來源,具備可持續的融資、投資能力。
2.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強化農墾電商物流企業投入。適時出臺平臺補貼政策,支持農墾企業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發展電商業務,支持有條件的農墾企業自建平臺。出臺配套體系建設補貼政策,對配套建設投入較大的農墾企業進行專項補助。設立冷鏈物流專項資金,對農產品冷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予以補貼和金融信貸支持。
主要參考文獻
[1]陳甦.湖北農墾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運營對策與措施[J].科技創業月刊,2017,(14):6-8.
[2]李鵬偉.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6,(3):65-66.
[3]苗潔瑩.探究農產品電商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6,(11):77-78.
[4]任路生.黑龍江墾區“十三五”加快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的思考[J].中國農墾,2016,(5):20-21.
[5]葉亞芝.關于建設農墾可追溯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思考[J].中國農墾,2014,(6):21-24.
[6]張燕.北大荒物流公司構筑現代物流大平臺[J].黑龍江糧食,2013,(4):43-44.
[7]鐘肯.在新起點上謀劃農墾流通電商工作發展新局面[J].中國農墾,2016,(12):10-11.
作者簡介:李紅梅(1973-),女,管理學碩士,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經濟研究處處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農墾經濟與政策;王永剛(1967-),男,管理學碩士(后),教授、高級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物流與電子商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疆農墾經濟》2018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