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脫貧攻堅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高質量脫貧理念,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推動脫貧攻堅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
在持續增收上精準發力,確保實現穩定脫貧。通過全面落實各項扶貧政策,綜合實施各類增收幫扶措施,確保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選準優勢特色產業,制定產業扶貧發展規劃,發揮金融扶貧引導和協同作用,加快發展油牧菌菜果等傳統產業,打造特色種養基地、產業扶貧基地和示范園區,提升產業帶貧能力,促進群眾穩定增收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著力促進就業創業。搞好扶持就業創業政策,培育發展扶貧就業創業基地,開辟轉移輸出、縣內務工、就近就業、公益崗位等就業扶貧模式。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和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返鄉創業,通過促進創業,吸納更多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全面落實扶貧政策。加大精準扶貧政策兜底統籌力度,不斷健全完善扶貧政策保障體系,全面落實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社會救助等各項扶貧政策,確保貧困群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進一步兜牢精準脫貧“最后防線”。
在補齊短板上精準發力,全面提高脫貧質量。在脫貧攻堅中,深度貧困地區、特殊貧困群體和農村基礎條件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表現尤為突出,是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最大短板。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補短板。充分發揮政治制度優勢,深化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加大資金項目傾斜力度,強化產業發展、異地搬遷、生態保護等措施,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堅中之堅。聚焦特殊貧困群體抓重點。針對游離在貧困線邊緣的脫貧戶,建立健全脫貧退出動態監測和防范返貧長效機制,持續強化幫扶措施,穩定脫貧成果。針對因病因殘致貧的特殊貧困群體,健全完善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的綜合性保障體系,以政策兜牢民生底線。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強弱項。在不斷鞏固提升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根據非貧困村建設需求,加大投入力度,統籌推進道路、飲水、公共服務建設,做到同步推進、協同發展,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在扶志扶智上精準發力,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志智雙扶”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一方面要注重扶智,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堅持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特別是緊盯貧困農村特色產業、著眼就業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著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積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水平,讓農村貧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和高質量教育,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另一方面要注重扶志,增強脫貧致富信心。針對部分貧困群眾依然存在“干部干、群眾看”“等著扶、躺著要”的現象,堅持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強化正面引導,加大政策宣傳和教育引導力度,鼓勵貧困群眾自立自強,破除等靠要思想,提振脫貧志氣、挺起脫貧腰板,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統籌結合上精準發力,致力推進全面發展。把脫貧攻堅放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中去謀劃去推進,實現統籌兼顧、互促共進。要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互銜接。把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和原則融入脫貧攻堅中,不斷充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目標,打牢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提高治理能力,實現貧困人口的持續增收,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要與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相互促進。把脫貧攻堅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等工作有機結合,形成縣域經濟發展與脫貧攻堅雙輪驅動、互促并進的良好格局。要與協調推進民生事業有機結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發揮好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事業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持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求實求效上精準發力,以作風攻堅促脫貧攻堅。脫貧攻堅重在一個“實”字,貴在一個“效”字。責任要實。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明確責任、狠抓實效。作風要實。以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作為重要載體,把糾“四風”轉作風貫穿脫貧攻堅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認真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大興學習調研實干之風,以作風攻堅促脫貧攻堅。效果要實。突出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健全完善督導考核評價體系,提高考核評估的針對性指導性,加強過程督導,用好巡查利劍,暢通監督渠道,提升工作質量,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河南省漯河市委常委、舞陽縣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2018年07月0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