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基礎工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鄉村如何振興,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實現全面振興。下面就此問題談一些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走自己的路
首先,中國鄉村發展,在發展路徑上不能盲目照搬別國模式,需要走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美國的模式不能照搬,歐洲的模式不能照搬,日本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因為中國鄉村的要素結構、中國的城市和工業發展水平、中國社會的人文精神,都不同于其他國家。其次,從中國國情出發,鄉村振興的主要目的應主要是解決好社會的穩定問題。發展靠城市,穩定靠鄉村。未來中國鄉村,應為中國社會提供堅實穩定基礎。再次,要認識到鄉村振興面臨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鄉村振興只能是在鄉村原有基礎上的振興,未來要實現鄉村跟城市一樣的發展水平,還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
唱好三部曲
目前,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一是村民居住散亂無序,臟、亂、差較嚴重;二是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三是農產品市場風險高,價格波動大;四是農產品品質較差,亟須大力提高;五是農村社會管理成本大;六是農村一些自發形成的農民合作組織規范性差,掛牌居多,帶動作用有限;七是貧困戶精準識別難;八是農村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滯后。如何解決好這八大問題,需要推進鄉村社會全面改革,需要唱好三部曲。
第一部曲:整村。
整村,主要是整合村莊,核心是實現集中居住,實現農民生活社區化。整村的好處有:一是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進一步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二是將來可以大大減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化效應;三是可以大大降低農村社會的管理成本,有利于實現有效治理;四是可以釋放更多土地;五是有利于保護環境。如何整村,一是小村并大村;二是散居的要集中居住;三是貧困地區要重點推進并村;四是一定要做好科學規劃;五是要穩妥推進,不能急躁;六是政府要進行強力動員。
第二部曲:建場。
建場,就是建設一批集體農場,核心是要實現農民生產的合作化。為什么要建設集體農場?因為從中國的要素結構和城市發展水平看,中國的農村合作應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為主要特征較為合適,而單純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都不應成為主流形式。
其中,集體農場的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對應土地集體所有制,國家應實行兩種戶籍制度(此戶籍制度不同于過去的戶籍制度,主要是體現職業區別,而且主要是為了保護農民利益,無身份意義):農村戶籍和城市戶籍。另外,應容許農民在兩種戶籍中自由選擇,不應人為限制。但同時規定,凡選擇城市戶籍的農民,應自動喪失與土地有關的權利,包括土地承包權等。來自土地的收益(除屬于國家的以外),應歸屬真正耕種土地的人,這有利于提高農業的競爭力,有利于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另外,通過這樣設置一個經濟壁壘,也有利于防止農村人口到城市的盲目流動。
再有,集體農場的主要管理者,包括書記和場長,應為國家派出(具體應是上面選拔任命,但集體農場職工對不稱職管理者有投票罷免權。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利于實現農村社會管理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機統一),其工資由國家統一支付,而農場其余人員工資根據農場效益核算發放。
集體農場建成以后,國家所有對農村和農業的補助,可統一歸農場管理。
集體農場可根據需要,設幼兒園和小學,規模較大農場,也可考慮設中學。
集體農場職工來源:現有本村農民自愿加入,招募農業大學生加入,可分流鄉鎮部分干部帶部分工資(部分工資根據農場效益發放)轉入農場工作。
集體農場可考慮實行政社合一制度。村委會集體并入集體農場。同時,村委會集體變為集體農場監督組織,對集體農場領導班子享有監督權。
另外,集體農場一定要加強科學管理。農場內部具體生產過程,也可以搞生產承包制(各地可因地制宜選擇),但不能完全放任農戶自由經營,一定要“統”與“分”有機結合起來。既要發揮好“統”的作用,也要發揮好“分”的積極性。
如何建設集體農場,一是要科學論證,要請技術專家論證,要根據本地氣候土地等資源條件,選擇最優的農場產業;二是要做好農民的思想工作;三是基層組織要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部曲:改制。
改制的核心是實現農業的半計劃半市場管理體制。這里既要改變過去對農業完全計劃管理的弊端,但也要防止市場對農業的傷害。要發揮好計劃和市場兩方面的優勢,農業管理體制應實行半計劃半市場體制。
所謂半計劃半市場管理體制,就是國家先對農產品進行統一需求預測(國家肯定要比一家一戶對農產品的需求預測更準確,因為有大數據的優勢。另外,農產品的需求也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然后在需求預測基礎上,根據各地比較優勢,將生產任務指標具體分配到各地集體農場。同時,對生產指標以內的農產品,國家統一從集體農場收購;國家對統一收購的農產品,按計劃手段派銷到城市各單位消費;國家按計劃價格從各單位收入或職工工資中扣除有關費用。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一是通過國家建立了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直接產品聯系通道,大大降低了農產品流通成本;二是有利于農民收入的穩定;三是有利于降低城市居民的消費成本;四是有利于實現對農產品質量的有效監督;五是有利于農產品的價格穩定。同時,國家在對農業加強計劃管理的同時,還要發揮市場的優勢,集體農場計劃指標以外的部分產品,可進入市場流通,其收益也歸集體農場統一支配。
如何改好制,需要中央各部委各部門發揮好協調作用,需要城市的積極配合。
要唱好三部曲,為穩妥起見,不妨先試點推進,可優先考慮從貧困地區試點推進。
要實現三大關系的質量提升
首先,要進一步提升鄉村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質量,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互生。從生產看,需要著力實現鄉村生產方式的生態化。鄉村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應圍繞生態化展開,尤其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從消費看,需要著力建設鄉村社會以節儉為核心的消費體系。節儉是消費文明的高貴品格。
其次,要進一步提升鄉村社會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質量,實現鄉村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互助。要大力加強鄉村社會的道德建設。要著力改造鄉村社會舊習俗。對一些婚喪嫁娶中的陳規陋習,要堅決予以取締。要高度重視家風建設。
再次,要進一步提升鄉村與城市關系的質量,實現鄉村和城市關系的和諧互養。城鄉關系是社會經濟關系中的重大關系。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思路。如何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筆者認為,最終目的應是實現城市和鄉村形成和諧互養關系。
另外,在鄉村振興的基礎上,國家還需要大力激活城市內生動力,尤其是要高度重視城市的創新問題。城市發展,既要重視制度的創新,尤其要注重制度的公平建設,還要高度重視技術的創新,形成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良性互動機制。
黨的領導是關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進一步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振興和數字振興。要抓好關鍵少數,以關鍵少數帶動好絕大多數。要進一步完善鄉村干部的業績考核監督制度。要對鄉村振興中的各種腐敗行為嚴懲不貸,決不能心慈手軟。要造就一支真正愛農村、懂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作者系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甘肅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民生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