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發展歷史來看,鄉村是遠早于城市的。人類最早以家族形式沿河、海、湖、草原、高山居住,從事的勞動是農業或畜牧業。通過讀書、經商、從軍、做官等渠道,鄉人可進入城市,但很多人到老后依然愿意回歸故里。“少小離家老大還”,古今“賀知章們”為什么對家鄉有強烈的鄉土情結?鄉村魅力如下:
第一,鄉村遠離城市喧鬧,讓人們安靜下來。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樓大廈疏遠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距離,緊張、煩躁壓迫著現代人的神經,于是“生態熱”、“休閑熱”成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今天,已擁有了輝煌工業文明的后工業社會,卻正在失去與大自然和諧相依的優良傳統。而與城市強烈對照的是,鄉村田園撲面而來的是泥土氣息與花香、一望無垠的田野、純樸的農民、清新的綠色食品對城里人構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
第二,鄉村是城市的營養池,是農民養育了城里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優質的農產品從來都是保命的,健康的體質離不開健康的食物與中藥材。我國傳統農業專注于土地,把發展的思路拓展到關注人-地-人和諧共存的更廣闊的背景之中,這也正好契合了長期以來農民渴望脫貧致富的愿望。“天時、地利、人和”,“六畜興旺、五谷豐登”。鄉村向城市提供的不僅僅是保命的食物,還有中草藥、花卉、寵物,既滿足了國民物質上的營養需求,又滿足了精神上的營養需求。
第三,鄉村具有優美的生態環境,這是鄉村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由于元素循環,傳統的鄉村是沒有垃圾的。空氣新鮮,鳥語花香,小橋流水人家,就是對美麗鄉村的真實寫照。在沒有工業污染的鄉村,農民連喝水都是就地取材的,不要說淺水井,連河、湖之水都是直接可以飲用的。鄉村除了野生動物,雞、鴨、鵝、狗、牛、馬、騾、驢等動物,也是自由自在的;鄉村中的大樹老樹記載了鄉村平和的歷史;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軟實力,更是硬實力。
第四,鄉村具有濃郁的人文情結,歷史沉淀深厚。鄉村多以家族居住,親情味濃郁。村民不像城里人那樣,連對門姓什么都不知道,而是互相熟悉,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他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之中。其實,城市與鄉村也有千絲萬縷的血緣聯系,加之“上山下鄉”的歷史經歷,尋根的潛意識驅使市民尋找一個恰當的時機與方式,于是旅行社的“當一天農民”、“插隊落戶”等項目一經推出,即產生了強烈反響。這些都說明,鄉村的人文情結是普遍受到歡迎的。
第五,鄉村是理想的養老之地。過去農村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其最高境界就是親情養老,而不是依靠什么外來的力量。老人在家庭里起的作用也不只是等待別人來養活他,他們還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照孫兒孫女,照看家庭,并在家里的大事問題上起決策參謀作用,畢竟老人經歷多見識廣。另外,農村家庭還養殖很多小動物,這些都可以給老人帶來快樂。人總是要死的,誰也逃脫不了這一客觀規律,“壽終正寢”是過去中國的死亡的最高境界。過去,農民家里如有老人去世,大家都忌諱說死這個字眼,而是用某某“老了”。老了,也就是了了,萬事皆空。老人在兒女照護下坦然離開,回到黃土地,這才是真正的“安樂死”。如果恢復了農村養老功能,那些來自“少小離家”的就可以“老大回”。將鄉村建設成別墅級的養老公寓,在那里讓人去接地氣,可為國家科學解決養老難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微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