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和重大歷史任務,是實現農業升級、農村美麗、農民富裕的關鍵所在。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首次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底中央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以及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其中的20字總要求,是對農業農村農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產業興旺,就是要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態宜居,就是要大力改善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凈的田園風光;鄉風文明,就是要促進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事業發展,推動移風易俗、文明進步;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使農村更加和諧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廣東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社會發展短板成為最大關切。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當前廣東最大的發展不平衡仍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仍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建設繁榮、富裕、美麗的現代化農村,已經成為全省廣大農民群眾最熱切的向往和最大的福祉。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之策,是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必然要求。
二、圍繞質量興農,實現農業升級、農村美麗、農民富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質量是關鍵。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農業發展的巨大契機,但農產品全球化競爭、“舌尖上的安全”也構成挑戰,如何把優質“產出來”、把安全“管出來”、把品牌“樹起來”,提質增效是王道。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旗幟鮮明地指出要“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廣東要圍繞質量興農,著力做好“特”字文章,培育特色產業強鎮強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等,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不但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還要實現農村現代化。質量興農與綠色興農是統一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農業發展中的綠色化,既是質量興農的要求和目標,也是綠色興農的根本之道。堅持綠色興農,必須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生態宜居美麗農村新格局。美麗農村既有物質上的要求,也有精神上的要求。物質上,只有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才能真正實現讓農村留住人,把更多的城市人吸引到農村去旅游和創業。精神上,高質量的鄉土文明、鄉土文化,優良家風鄉風民風,是美麗鄉村的文化載體;高質量的基層治理機制,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組織保障。
鄉村振興,人是內生動力,質量興農引領著農民的素質提升和生活富裕。農業產業升級需要創新驅動,而創新要靠人才,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求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這為破解農村人才瓶頸制約、走質量興農之路提供了制度性方案。當質量興農能為農業帶來更高附加值,讓從業者過上更體面、有尊嚴的生活,必然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土地,為中國農業的更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作者系廣東財經大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