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武曉娟:端牢飯碗:守護糧食安全

[ 作者:武曉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20 錄入:王惠敏 ]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40年前,為了能吃飽肚子活下去,小崗村的村民掀開了中國改革的大幕。今天,許多人連饑餓的滋味都未曾嘗過,從城鎮超市到鄉村集市,粗糧細糧一應俱全、蔬菜副食目不暇接,“菜籃子”豐富,“米袋子”充實,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國”。但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糧食安全這根弦不能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仍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藏糧于地,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

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科學合理利用農村土地資源,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過去耕地數量減少,既有城鎮化發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集約的因素。農業資源超強度開發,批而未供、閑置撂荒大量存在,導致耕地退化比重較大,土壤養分失衡、污染加劇、生態調節功能減弱、基礎地力后勁不足。新形勢下,黨中央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守住18.65億畝耕地數量紅線,又要守好良田沃土的耕地質量底線。

具體來說,需要圍繞鄉村振興目標,加快推進土地整治和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產能。完善土地整治實施模式,健全“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引導和規范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形成土地整治綠色技術體系。同時,高標準設計,高水平建設,挖掘耕地資源潛力,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實現藏糧于地和增產增收,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土地資源要素的支撐保障。

藏糧于技,為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

耕地有限,技術進步無限。“藏糧于技”,就是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科技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科技體制改革縱深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長足發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然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從農業科研投入來看,農業新品種培育、病蟲害防控等涉及作物產量方面的科技投入較多,但高效種養、資源環境、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等方面科技投入較少,而后者恰恰是農業質量和效益提升的關鍵;從科技成果轉化來看,農業科研與推廣兩張皮,科技與產業發展脫節,中間缺少一體化的連接機制。不少科研人員的目標是完成課題、通過品種審定,不太考慮品種是否適合推廣。

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推進科技創新。首先,增加財政投入。整合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經費,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其次,健全協同創新機制。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發揮農業龍頭企業主體作用,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形成協同創新機制,突破單一主體的局限。再次,提高科技研發的針對性。根據我國國情農情和農業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科技研發。最后,加大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力度,讓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作用,帶動其他經營者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供需對接,加速成果轉化。

藏糧于民,讓農民增收致富同步奔小康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大量糧食存于農戶之手,在供應緊張時,農民不會跟風搶購;豐收時,也不會大量拋售,對穩定市場極為重要。我國國情決定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普通農戶仍是農業生產的基本面。要保護好小農戶利益,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入規模經營、現代生產,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

“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曾嚴重影響著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又高漲起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為農民吃下了“定心丸”;糧食收購價格保持整體穩定,讓農民在增產的同時實現增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及時下發,讓農民逐漸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諸多的政策利好之下,農民多種糧、種好糧的自覺不斷提升。隨著城鄉統籌不斷深化,外出農民工由原來的“孔雀東南飛”向“春暖燕歸巢”轉變。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隨著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全國31個省份都出臺了戶籍改革意見,全面取消農業戶口。這標志著二元戶籍制度退出歷史舞臺,意味著在中國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城里人”和“鄉下人”戶口身份識別將不復存在,農民不再是身份,而是職業。

當農民成為一種職業,新的理念、新的經營知識等將會培育和造就數以億計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與傳統的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既有經營能力、學習能力,又有互聯網知識和新技術運用能力,不但能夠自己致富,還能夠帶領鄉親奔小康,他們將是未來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建設力量,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AⅤ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激情五月 | 午夜亚洲影院在线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午夜福利精品自拍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