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莊鎮黨委、政府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區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科學審視、準確把握當前全鎮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以減量集約、創新驅動為引領,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和中關村科學城建設重大機遇,努力探索新時代海淀構建新型城市形態大格局下的“上莊表達”。
一、發揮“生態+”優勢,重塑“綠色上莊”
作為海淀北部生態“綠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莊鎮擁有全區66%的永久基本農田、15%的林地和山后近2/3的水面,鎮域“村水林田湖”自然稟賦和生態優勢突出。2018年初,鎮黨委確立了“生態立鎮、生態興鎮、生態強鎮”工作思路,著力構建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居宜業型城市形態。
(一)重點攻堅,狠抓水生態治理
已編制《上莊鎮水生態建設規劃(2016—2020)》、實施“綠心”啟動區(南沙河濱水綠廊)項目建設、開展南沙河上下游河道清淤及沿岸生態修復工程,形成了5公里景觀綠道,呈現南沙河“人水共融”生態景觀;加快上莊再生水廠建設,一期項目爭取2018年年底前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在爭取區財政資金支持完成上莊后河沙陽路北段治理工程基礎上,自籌資金1200萬元開展12項村級溝渠清理疏浚工程,同步啟動東馬坊、梅所屯、羅家墳3個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通過“點—線—面”結合,全力推進鎮域水生態治理,著力打造具有辨識度和吸引力的上莊親水生態系統。
(二)多措并舉,升級林田品質
通過完善土地利用保護的利益補償和獎懲機制,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全鎮已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2000余畝,新增平原造林2550畝,開展農用地保護性種植1.7萬余畝;對轄區內合同不規范、違章建設多及不符合區域發展定位的集體土地上企業進行整治,現已對不規范使用的640余棟農業設施大棚開展專項治理;2018年將著重規范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促進農用地經營權交付集體經濟組織(現已流轉回集體土地近3000畝),對收回的土地,積極對接高新農業科技公司,引導城市先進技術、人才等資源向農業農村流動,帶動農村地區產業升級發展。
(三)“一村一策”,統籌村莊環境建設
以“一村一公園”為目標,結合各村特色,打造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村莊環境。羅家墳村內排水渠經過治理已變身荷花池,成為京郊徽派水鄉小村;拆除東馬坊村村南工業區8萬平方米違建,村莊環境質量大幅提升;西馬坊、常樂村通過油菜花種植發展特色農業旅游,整體效果明顯,2018年全鎮種植油菜花1100畝;以“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為帶動,支持各村將清退回收的閑置場地用于打造親綠休閑公園,目前全鎮已相繼建成西閘、皂甲屯等7個村中公園,現正積極推進梅所屯、永泰莊等新一批村中公園建設,逐步實現“一村一公園”,打造更加優美的鎮域環境,提升群眾“綠色獲得感”。
二、挖掘“文化+”潛力,打造“魅力上莊”
上莊鎮擁有納蘭家族歷史遺存、千畝京西稻保護性種植基地和曹氏風箏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歷史文化積淀,以及孫冶方基金會、察哈爾學會等民間智庫,歷史文化底蘊深厚。2018年,上莊鎮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文化先行”專項行動,著力構建具有獨特文化氣質的人文活力型城市形態。
(一)積極謀劃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落戶上莊
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統籌研究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集論壇、沙龍、智庫、會議為一體的創新發展新地標”的部署要求,上莊鎮積極對接市、區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以特色小鎮建設為基礎,就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選址問題進行專項策劃研究,已形成初步方案,計劃在鎮域南部即南沙河南岸的常樂、東馬坊村約6.158平方公里的區域布局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將引入市場機制和社會資本,對該區域進行整體設計,以“會址+文化產業+生態環境”為主要發展模式,打造富有特色的產、城、景融合的新型功能區。
(二)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繁榮農村文化
西閘、羅家墳等4個村獲市級“美麗鄉村”稱號,其中李家墳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已建成1個鎮級文化活動中心和4個村級文化活動站;2018年啟動羅家墳、東馬坊、梅所屯3個村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計劃,以文化為抓手,通過“文明好家風”“上莊好青年”評選及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活動,不斷賦予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新農村。
(三)保護傳承村莊傳統特色文化
持續將各村傳統文化與本村農業發展、文創產業發展相融合,打造上莊文化、上莊精神和上莊品牌,使文化軟實力成為上莊轉型發展的驅動力和硬支撐。以西馬坊村千畝京西稻保護性種植基地為依托傳播傳統農耕文化;成立榆河書畫協會、曹氏風箏工藝坊,發展李家墳村文化創意產業和特色旅游業;建設納蘭主題文化公園,帶動永泰莊村納蘭文化及東岳廟的保護傳承。
三、探索“創新+”模式,建設“活力上莊”
受“場鄉分家”歷史影響,上莊鎮一直處于集體經濟薄弱、產業開發滯后、公共服務匱乏的狀態,為改變這一困局,提升地區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上莊鎮積極對接高新企業和科研院所,打破慣性思維,摒棄舊有模式,聚焦“一鎮一園”和特色小鎮建設,著力構建政產學研相融合的創新引領型城市形態。
(一)拓展發展新空間
結合北部地區規劃修訂,加快“一軸三區”布局建設,即以上莊路為主軸,串聯上莊南北中三個板塊協調發展。南部以重大環境建設和文化發展項目為依托,以南沙河流域沿線村莊為重點,集約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植入高端產業,推進村莊改造與產業升級融合發展,形成高端產業要素集聚區;北部以加速提升農田、林地、水系等自然生態資源的品質和服務價值為重點,不斷為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積累條件,形成生態文明集聚區;中部以沙陽路沿線為重點,完善教育、醫療、衛生、商業、居住等基本功能,加大“一鎮一園”規劃建設推進力度(目前起步區一期19.45公頃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由市規委面向社會公示),形成城鎮核心功能集聚區。
(二)培育發展新動力
加快推進上莊路北延和翠湖南路項目建設,早日打通上莊橫縱發展“主動脈”,帶動地區發展質的飛躍,其中水庫大橋重建工程已完工并通車;發揮屬地作用,構建較為完備的路、水、電、氣、熱、網等基礎設施,同時以上莊路、上莊再生水廠等項目建設為依托,帶動南玉河村整村騰退、上莊村部分村莊騰退,培育全鎮村莊及產業發展的“升級版”。
(三)構建服務新體系
切實增加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實現群眾服務站建設全覆蓋,開展社區規范化示范點、農村社會服務管理創新試點和智慧社區建設;將提升現有教育資源水平與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相結合,加快推進上莊組團C地塊教育設施建設;以國家衛生城區創建為契機,積極推動上莊衛生院、上莊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切實補齊城市功能和民生短板。
(作者單位:海淀區上莊鎮政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農村經濟 2018-07-2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