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十九大精神,落實省委補短板征集“金點子”活動,湖南日報、新湘評論、湖南人自己的銀行——長沙銀行聯合主辦“縣域經濟大家談”征文活動,本期刊發江蘇無錫福祈制藥有限公司制藥技術員王勇來稿。
湖南省地處華中要地,長江中游地區,是華中經濟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沿海地區的經濟由高速轉向發展減速,產業西遷,湖南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地位逐年提升,科技創新和供給側改革的深入,為湖南的經濟發展增添了動力。隨著國家城鎮化改革的深化,縣域經濟的發展和振興鄉村經濟的持續性推進,對于擁有七千萬人口大省的湖南,是一次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為了這一即將到來的發展機遇,湖南有必要從省域規劃到鄉村的建設,對湖南的改革進行一次深入的思考。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是通過農村物資、人才與財富向城市集中的方式,推動城市經濟體系的創建。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創建城市,我國的行政體系由省——地區(市)——縣的傳統農業結構體系,發展為省——市——縣(區)的工業化結構體系,城市的獨大和城市對周邊財富的吸引,已經逐步走向阻礙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體系的完善,因此,在十多年前有專家提出省管縣的概念,通過省管縣的形式,避開城市,促進農村城鎮化體系的改革和發展。
本人在十多年前,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綠色田園都市的概念。主張通過主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聯動,促進城市間協同體系的發展;城市與城市周邊農村的聯動,促進城鄉經濟協同體系的發展。城市通過對農村的服務,可以更好的完善城市服務設施的完善與物流中心地位的創建;農村通過的對城市設施和物流中心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促進農村財富體系的完善。如今,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城市病的體現,將大量的農村人口集中到少數幾個主要城市就業已經不太現實,因此,我們在繼續完善城市經濟的同時,還需大力發展以縣域經濟為主體的城鎮化建設和新型農業為主體的鄉村經濟體系建設。
一、地域篇
從湖南省的地域結構與城市分布來看,湖南有區域性中心城市一個——長沙,中心一體性城市兩個——湘潭和株洲,地區性中心城市五個——岳陽、衡陽、邵陽、常德和益陽,經濟帶一個——長沙至岳陽經濟帶。
從區域性規劃的角度出發,可以考慮將長沙的兩個中心一體性城市(湘潭城區、湘潭縣、株洲城區、株洲縣)與長沙市從行政區劃上合并,實現城市的一體化規劃,并為長沙的未來發展提供充足的城市預留,通過組團規劃模式,將長沙主中心發展成集金融、商貿、科創、旅游于一體的中心城市,城市組團通過與主中心的協作,擔負城市居住、購物、教育、產業、物流的職能,通過綠色城市和大長沙的創建,為湖南整體發展提供中心支持。
對于衡陽、邵陽、常德和益陽四個地區性中心城市,分別合并該城市的一個或兩個郊縣,為城市規模的做大提供空間的預留,并接受來自周邊農村的富余人口。在城市化發展的當今,人口已經日益成為左右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質的勞動人口聚集、合理的城市用人成本,已成為吸引企業入駐的重要因素,城市的發展已經由招商時代步入規劃時代。因此,城市的自身發展空間已經成為決定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
對于地區性中心城市岳陽,地處長沙到武漢的中軸線,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洞庭湖畔的優勢,已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未來的岳陽到長沙城市聚集區將聚集湖南人口的至少30%,因此,長沙至岳陽經濟帶的建設將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于上述八座城市以外的其他區域,可以考慮將城市以外的縣域從城市中剝離,中小城市可以參考縣域進行規劃。由湖南省政府對城市以外的縣域進行統一規劃,由2至3個縣域合并為一個新縣域,在行政上將新縣域提升為副廳級縣域,將縣域中的原縣城所在城區和開發區合并為副處級縣轄市,在縣域的中心區域設立新縣城,通過發展新縣城,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將廣大鄉鎮按人口和土地規模進行鎮域合并,將鎮域有限的可用資源用于新型城鎮建設,支持農民通過宅基地的置換到城鎮建房并居住,借民資壯大城鎮,同時借城鎮的生活設施吸引居民到城鎮居住,通過人口向城鎮集聚,推動城鎮小規模工業的發展和返鄉農民的創業。將原有的鄉鎮駐地和人口較多的村落設立為控制性村鎮,城鎮和村鎮以外的區域設為禁止居民建房的區域,通過宅基地置換、適當補充和發放房票等形式,引導農民到城鎮和村鎮建房,或者到城市和城鎮購買由政府建造的安置房定居。農民承包的農田和林地則通過三權分立的形式,由種田大戶或合作社發展家庭農場和林場,實現農業由手工農業向機械化農業轉變,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革命。
二、城鎮化人口土地與房產篇
城鎮化的推行和農村產業振興,必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尊重意愿、自主選擇的原則下,將大量農村農業人口和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移落戶城鎮,保證城鎮化工作的順利推進。在農業人口實現轉移的過程中,既要尊重意愿,維護民眾的合法利益不受侵范,保證轉移人口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防止在城鎮過程中社會財富的流失和浪費,又要緊守土地紅線,防止因城鎮化而造成的濫用土地等現象,造成土地資源的無辜浪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農村逐步推行土地確權,推行農民宅基地確權,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為我國的城鎮化推行提供了保證。土地的流轉和機械化、規模化農業的蓬勃發展,使大量的原農業人口能夠安心的到城鎮和工業化密集地區就業。
農民走出農田,走向城市和城鎮,農村土地得到流轉,為農村經濟的振興提供了基礎。在推行城市和城鎮規劃工作的條件下,政府應支持外出務工人員在工作所在地,向所在地政府提出申請,在城鎮新建安置房住宅規劃區內申請安置性住宅,并在新建安置性住宅落戶,同時由原戶籍所在地負責收回并注銷戶籍和原有的宅基地,將原有的宅基地恢復為可耕種農田,使國家的土地紅線保持不變。在準備撤銷的鄉村和非住宅規劃區內,禁止農民建設和更新住房,防止農民因為在將來規劃的連片農田區內建房,而造成社會財富的浪費,并妨礙國家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在原戶籍所在地,農民如果需要建造改善性住房,可以向所在地政府部門提出建房申請,由政府部門在當地城鎮或村鎮規劃的住宅區內劃撥相應的宅基地供農民建房使用,并負責收回原有的宅基地,將宅基地復耕為農田,同時提供相應住宅圖紙,由農民按圖紙外形要求自行建設住房,滿足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如果農民考慮生活的方便,放棄原有住宅,自愿搬遷到所在地城市居住的,可以將原有宅基地交給地方政府的同時,由地方政府安排在所在地城市的安置房住宅區內,購買相應面積的安置性住宅。地方政府可以按照原有宅基地和住宅的情況給予農民相應的補貼。購買安置性住房的房價,必須由政府根據各城市的具體情況給予指導性定價,價格中包含建房成本、公用設施成本、城鎮化基金三部分,其中城鎮化基金由政府統一管理。安置房的價格必須考慮農民的實際情況,否則將阻礙城鎮化工作的推進。
第三,對于子女在外地工作,老人不愿離開家鄉的,可以考慮推行安置房購買權證(房票)的方式,一塊宅基地可以提供所在地和外地兩張安置房購買權證,每張購買權證可以購買一套相應住宅面積安置性住宅,子女可以憑購買權證在工作所在地購買一套安置性住宅,老人憑購買權證,由子女出資在戶籍所在地的城鎮為老人購買一套老齡公寓式安置性住宅。
第四,在城鎮周邊農民相對集中的區域,規劃農民生活管理區(農村社區)。對于置換宅基地的一部分品質較好住宅,地方政府對置換農民給予補貼后,將這一部分住宅由政府予以保留,用于新遷入農民的安置使用。對于一部分生活在非城鎮規劃區的邊遠村莊,無能力在城鎮置換宅基地建房,也無能力購買城鎮安置房的農民,根據農民的愿望,可以由地方政府結合實際情況,通過房屋和宅基地共同置換的方式,將這部分農民置換進入農民生活管理區安置,并享受農民生活管理區的相對便利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對于接受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城市和城鎮,可以由政府根據購買權證的數量,給予所在地相應的土地用地指標,支持城鎮化推廣區的實體經濟發展,并給予相對應的優惠政策。政府則利用安置性住房的定價權,根據不同城市和城鎮的情況給予不同的安置房定價,籌集城鎮化基金,并限制中心城市人口的過量遷入,優先將人口引導進入中小城市和城鎮居住,并推動我國城鎮化優先發展區的城鎮化建設。同時利用城鎮化基金的使用,用于支持邊遠和落后地區對搬遷農民的補償,推動湖南城鎮化建設的持續進行。
三、產業科創篇
湖南省有211高校4所,科研院所和各類科技類院校眾多,科技創新能力在全國屬中游水平。對于湖南的現狀,可以考慮由省政府引導,由中南大學牽頭,在長沙設立一個科技創新中心,結合中南大學的科創設施,并對科創中心進行大規模投資,由湖南的科研院所和各主要高校在科技創新中心開設研究生院,將科技創新中心建成各高校培養研究生的基地。將湖南的科技類在校研究生集中于長沙科創中心,通過研究生院的設立,將各類科技精英匯聚于長沙。各高校在學習中共同交流,通過各院所自身的優勢匯集,共同提升長沙科創中心的綜合實力。通過長沙科創中心的整體優勢,帶動整個湖南的科技實力的提升,一方面為現有的產業體系服務,另一方面使之成為新型科創企業發展搖籃,用科技帶動湖南的科研能力的提高,為湖南的科技創新和產業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科技創新中心成立產業扶植中心。省政府可以考慮通過在長沙設立創投基金的模式,由政府成立一家創投基金,對科技創新中心培育產生的一些有市場發展潛力的科技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場地支持,孵化新型科技項目。同時吸導民間資本參與,共同引導新型科技項目的發展,將高科技項目扶植做大,利用供給側改革中,去產能企業的閑置廠房安置高科技項目,用新型科技產業替代淘汰的落后產業,振興湖南經濟。由政府在長沙設立新型企業融資平臺,讓新型企業通過發放企業股份的方式為企業募集資金,該平臺的股份發放與回收價格由企業主導,禁止機構利用平臺對企業的股票進行炒作,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政府則通過銀行和稅務的監管平臺對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進行監管,民眾通過平臺對新型企業進行投資,并取得投資的合理收益。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做大湖南的產業體系。
如今城市的發展已經逐漸步入尾聲,縣域經濟改革,特別是城鎮化改革將成為我國房地產大潮后又一次發展的機遇。農村的建設,農村設施建設,農民改善生活建房,農村土地的集中化耕種,家庭農場建設,農民返鄉創業,等等,都將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機遇,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利用國家給與農村振興的優惠政策,將成為湖南縣域改革的一次機遇,抓住機遇,湖南的縣域經濟將迎來更好的明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聲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