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移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為國家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我縣列入移民后期扶持的中型水庫共有4座,分別是盤江水庫、泮頭水庫、千家洞水庫、觀音山水庫,核定后期扶持移民人口近8000人。很多貧困移民是因為生活環境改變和土地資源減少而導致的次生貧困,成為一些地方扶貧開發難啃的硬骨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為扎實推進水庫移民精準脫貧,確保貧困移民與全國人民同步小康,必須加大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力度。
一、以長效機制保障水庫移民穩定脫貧
(一)政府引領脫貧機制。在移民村,政府要發揮引領作用,著力打造農業、畜牧業、林業等示范村,定期召開水庫移民經濟發展交流會,通過參觀學習,取長補短,推動全面發展。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當前,移民管理機構要主動會同扶貧部門加強與行業部門的溝通銜接,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鼓勵、支持移民群眾投工投勞,重點解決路、水、電、信息化和山洪地質災害等問題,夯實貧困移民加快發展的基礎。二要大力推動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經濟產業化。圍繞移民村的功能定位,發揮各地優勢,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游則游,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三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成具有特色的美麗鄉村。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移民村產業發展,切實改善貧困移民村人居環境。要采取整村推進的方式,實施移民村環境連片整治和村莊綠化美化力度,保護庫區特有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保留鄉村特色,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移民村,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
(二)建構商品流通機制。要暢通商品流通體系,增加水庫貧困移民在農產品流通價值鏈條中的利益份額,實現穩定脫貧目標。一方面,利用農業專業合作社提升“小農戶”抵御“大市場”風險的能力,確保有商品可賣,價格讓農戶滿意。水庫移民居住地都較為分散,農產品“產、供、銷”的信息不暢通,農戶容易受到外來個人或組織的控制,往往成為市場風險轉嫁的直接受害者。如果通過專業合作社來組織農戶共同對抗市場風險,能夠節約農戶獲取信息的成本,增加農戶的收益。另一方面,重視專業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大力發展商貿流通,確保商品賣得好。充分利用國家對水庫移民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流通市場,發展特色優勢產品批發市場,培育批發市場群落,建設一批鄉鎮連鎖超市、村社放心商店,確保商品賣得好,帶動困難移民脫貧致富。
(三)完善利益共享機制。一方面,要堅持水庫移民安置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創新水能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鼓勵和規范水電企業參與移民脫貧攻堅工作的社會責任,幫扶移民村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立水庫移民貧困群體對庫區的養殖、旅游和消落區土地資源的優先分享機制。探索利用市場機制用好用活后期扶持資金帶動水庫移民安穩致富的有效措施,開展移民后扶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擴大受益面。另一方面,要建立授人以“漁”機制。水庫移民中的貧困戶要穩定脫貧,接收地政府要授人以“漁”,教會他們脫貧致富的方法,健全授人以“漁”機制,增強他們的“造血”能力。要從根本上提高水庫貧困移民的素質,使其具備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的能力,除了對移民人才進行文化培養外,還要建立實用技術、就業技能和自主創業培訓機制,扶持移民依靠智力和科學技術脫貧致富。
二、以農業發展帶動水庫移民穩定脫貧
(一)加大農業產業投入。一是政府加大扶持。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移民村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扶持農業產業發展。二是利用好社會資本。政府要鼓勵和推動社會資金投入到移民村的農業產業中,同時積極運用貼息、補助等經濟杠桿,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現代農業。三是整合中央和地方資。把移民資金與移民村的農業開發、水利建設、林業發展、扶貧解困和其他社會投入資金捆綁起來,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提高移民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發揮龍頭企業作用。一要大力引進、培育、發展龍頭企業。當地政府要制定龍頭企業發展規劃,在財政、土地等政策和機制上不斷扶持他們,培育出一批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經營機制活、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種植、加工和流通領域的龍頭企業,提高農業集約化、組織化和產業化水平。二要組織和引導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生產、儲運、保鮮、精深加工、包裝和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密切合作,提高龍頭企業的科技含量和新產品開發能力。三要引導龍頭企業參與移民村產業開發,并通過股份合作、訂單農業等形式,建立起與貧困移民戶、合作社之間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移民真正分享產業鏈延伸和產業功能拓展的效益。
(三)發展專業合作組織。首先,強化移民村專業合作社功能,以合作社帶農戶,促進農村市場的生產、加工與銷售,帶動一方貧困移民奔富,同時成為政府與企業、農戶聯系的紐帶和橋梁。其次,鼓勵貧困移民以合作社形式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鼓勵電子商務進入移民村,支持移民發展產地直銷,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業附加值。還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在大宗的、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地和集散地建設一批輻射范圍廣、交易量大、有地方特色和產品優勢的大中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最后,要在水庫移民村發展生態農業,注重品種的交換和技術的交流;要積極規劃,努力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要實現產業發展的信息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還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高科技服務能力。
三、以特色產業推動水庫移民穩定脫貧
(一)加快特色種養業發展。根據移民村地形地貌的特征和前期產業發展基礎,結合當前各產業的市場行情,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對特色種養業的發展進行初步規劃,完善體制機制,提供種養技術,著重扶持能讓貧困移民直接受益的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努力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業”,建成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引導移民逐步把產業做大做強。
(二)加快特色旅游業發展。一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充分發揮水庫景觀和農村田園風光、農耕文化、特色產業、森林景觀及慢生活節奏等優勢,在山水、生態、文化、鄉情上找看點,在布局、特色、農味、細節、內涵上下功夫,在賞花、采果、節慶、民俗、飲食上做文章,才能把庫區休閑旅游業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成為移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二是完善庫區景觀的軟硬件設施,打造和諧旅游,挖掘移民文化,并將其納入旅游規劃中,鼓勵和支持外地游客到移民村寨體驗生活。
(三)加快特色林業發展。林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水庫貧困移民的穩定脫貧作用大。可以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的機會,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在突出生態保護的同時,加大對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發展鄉鎮的木漿造紙、板材加工、家具制造等產業,還可以促進農牧業合作,發展林產經濟、林下經濟,以此帶動貧困移民穩定脫貧。
總之,加強水庫移民脫貧攻堅工作是提高貧困移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需要,更是共享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穩定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移民群眾逐步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并最終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作者系袁家鎮政協聯絡組組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