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任務艱巨又遭遇疫情影響,給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了困難。3月6日,中央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形勢逼人、任務催人,要求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堅持防疫扶貧兩不誤,既要充分把握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脫貧攻堅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又要積極謀劃后精準脫貧時期的貧困治理,構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關注疫情防控時期扶貧新變化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從發生至今已有一段時間,在前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下,使人們的生產生活不同以往,要完全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還需要時間和耐心,其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已成不爭事實。
基于2003年防控SARS疫情的經驗,短期內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尤其對交通運輸、餐飲、旅游、娛樂等相關服務行業具有明顯抑制作用。比如,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零售與餐飲業實現10050億元的銷售額,而2020年同期各類聚餐和婚宴等幾乎全部取消,大量餐飲停業,損失慘重。而這些行業又基本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致使疫情對就業的影響程度可能大于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尤其是為有效防控疫情采取了延長假期和推遲開工等嚴格措施,對生產制造、建筑等行業也會產生不小沖擊,承載就業主陣地的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更大,必然影響在這些行業和企業就業勞動者的就業穩定和收入維持,更不用說實現收入增長,需要給予特別關注,并相機給以特別扶持,確保脫貧攻堅戰如期按質完成。
疫情防控時期扶貧新變化主要有:
一是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的脆弱性,可能導致許多原來通過外出就業脫貧的家庭面臨短暫性失業而重返貧困,需要予以動態精準識別和扶持,才能確保這些家庭不會因此次疫情返貧,使實現脫貧攻堅變得更為繁重。
二是原有的產業扶貧項目和企業可能因疫情影響進展不順利,短期內期望這些項目帶動就業和脫貧效果大打折扣,需要千方百計保障扶貧項目正常運轉,甚至重新評估和謀劃,發展富民鄉村產業變得更為急迫。
三是疫情可能影響人們的心態,尤其是在“平安是福、健康為上”心理的作用下,有些扶貧對象更有可能“懶于脫貧”“疏于脫貧”,由此,要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做到智、志雙扶變得更為艱難。
四是疫情的發生可能使部分家庭致貧。比如,有的家庭可能因為主要勞動力失業或企業停業帶來收入不足而陷于貧困,有的家庭則可能因為感染病毒導致全家生活陷入困難,還有少數家庭甚至因為家庭經濟頂梁柱亡故而出現生活難以為繼的困境,深化精準扶貧變得更為急需。
維護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基礎
一要切實落實應對疫情扶持政策,援企穩崗保發展。疫情終將會過去,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背景下,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持經濟增長、確保就業穩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經濟基礎才是根本。各級政府已相繼出臺了應對疫情的財政、稅收、金融、就業以及社會保障等各類扶持和優惠政策,為此,要廣泛宣傳,把政策送到所有企業、勞動者及相關主體手中;加快落實相關政策,確保幫扶優惠到位;及時關注并順應情勢變化,調整扶持政策和措施,確保援企穩崗保發展有實效。同時,要繼續幫助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扶貧對象實現就業脫貧。
二要暢通農產品的流通與銷售,支持扶貧產業發展。“穩產保供安心”是當前防疫的重要舉措之一,人們更多的是關注城市的“保供”。但是,一方面,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條件下,有些農村已經無法實現蔬菜的自給自足,再加上疫情嚴控下本來要外出的勞動力全部留在村里,增加了蔬菜等食品的消耗,也或多或少存在“保供”難題了;另一方面,對部分專業種植養殖戶來說,確保“產得出、銷得好”也是當前的關切之一,特別是對于扶貧對象及扶貧產業項目來說,既要培育其脫貧能力實現長遠發展,更要最大限度幫助它們渡過疫情防控時期的難關,暢通農產品的流通與銷售,實現穩產保供平價,既為疫情防控作出應有的貢獻,又實現農戶收入的穩定,尤其是盡可能保證貧困戶的收入不下降。
三要關注鄉村旅游及休閑農業發展態勢,精準幫扶。近年來,為順應休閑旅游發展趨勢,也基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脫貧致富等多方面考慮,不少農村開啟了鄉村旅游、民宿、休閑農業乃至田園綜合體發展之路,為當地農民包括精準扶貧對象就近就業和收入增長或多或少作出了貢獻。但是,疫情突發,本期望利用春節假期招攬吸引游客的愿望落空,產業發展面臨新困境,依附于其脫貧的勞動者就可能再度陷入貧困,需要精準幫扶。
四要總結借鑒疫情防控的經驗,提升貧困治理水平。疫情防控,客觀上也使我國治理能力尤其是鄉村治理能力得到一次檢驗,可能推進我國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精神得到進一步凝聚,民族精神得到再一次展現,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聯防聯控、信息網絡覆蓋等優良作風和經驗,都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所需要的精神和作風,需要及時加以總結和弘揚,并融入貧困治理。
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省決策咨詢重點基地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執行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日報》理論周刊·新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