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菊林:改革開放40年,我眼中的農村十大變

[ 作者:陳菊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1-04 錄入:王惠敏 ]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繼而又連續提出一系列支持發展農村經濟的意見。黨和國家十分關心和支持農村工作,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農村發展形勢一年比一年好,并且愈來愈好。四十年來,平湖歷屆市(縣)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關于發展農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市各級黨組織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干,艱苦奮斗,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筆者出生在農村,又不時下鄉,耳聞目睹,感受深切。

  一是經營體制的變化。改革開放前,農村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實行集體經營,農民沒有自主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實際上是分田到戶,單家獨戶經營,農民手腳放開了,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勞動力也大大剩余,農民紛紛開商店、辦企業、做買賣、外出打工,只要依法依規,想干啥就干啥,自主經營,自由自在。

  二是經濟收入的變化。過去“一年做到頭,兩個空拳頭”、“一天十分得,分紅四角八”,這是一些貧困生產隊對當年收入低微的口頭禪。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政策放寬了,農民掙錢渠道多了,只要身體好,肯動腦又勤奮,處處有錢掙,農民收入快速增加。筆者查詢到的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平湖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31470元,大多數農戶手頭有錢花,銀行有存款。一些民營企業主、個體專業戶、物流經貿大戶的收入更為可觀,年收入數百萬、數千萬元不在少數,上億元的也并非鮮見。

  三是穿著上的變化。過去,我們這一帶的農民穿的衣服大都是由自己種的棉花經紡紗、織布,再由縫紉師傅上門制作而成,腳上穿的布鞋也是婦女自己粘門布、剪鞋樣、納鞋底等手工制作。兄弟姐妹多的農戶,所做的衣服往往是阿大穿了,阿二、阿三接著穿,最后補丁連補丁,家境特別艱難的直至是衣不蔽體。“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就是舊社會對貧苦農民穿著的真實寫照。新中國建立后,農民的穿著逐步有好轉,而改革開放至今,農民的穿著更是大大改善,穿土布衣服的早已成為歷史,現在也只有在村民俗風情館才能看到。眼下,農民所有穿著基本都是從外購買,剪布定做的已很稀少,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在穿著上尤顯多姿多彩,靚麗時尚。

  四是飲食質量的變化。舊社會,“朱門酒肉臭”,窮人食不果腹。有的窮苦農民,沒有“小菜”,只能以“醬油湯”、“沸熟鹽”將就。碰到災荒,田無收成,有的農民只好外出乞討求生。新中國建立后,農民的生活逐步有所改善,特別是一些原來自己沒有田、專門做長工的雇農,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根本改變。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較長時期平湖農民的生活仍然比較貧困,尤其是糧食一直比較緊張。所以,那時是“只求吃飽,不求吃好”。現在可是今非昔比,大部分農戶一日三餐幾乎是“無葷不吃飯”,不滿足于自家種的養的,還要到集鎮市場選購,有葷有素,合理搭配,講究綠色,講究野生,講究衛生,講究營養,尤其是現在農民辦喜酒,氣派很大,菜肴豐盛,品種齊全,水陸俱陳,與城里人在大酒店辦喜宴并無遜色。

  五是居住條件的變化。建國前,本地農民居住的不少是草棚、平房,既破舊又擁擠,尤其是當時的白馬、鐘埭一帶,多數農戶住的是草棚(也叫湖南棚)。一些貧困農戶因住房破舊簡陋,又長年失修,導致“晴天屋里曬日頭,雨天屋里張缽頭”。過去農戶家庭成員多,住房緊張,多數農戶一個房間中要搭好幾張鋪,老的小的幾代人同居一室,十分擁擠不便。建國后,農民住房逐步有所改善,也有少數將草棚改造成瓦房。改革開放后,農民收入增加,手頭有錢,改善居住條件的力度更大更快,廣大農民興奮地說:“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民住房變四變。”哪四變?一變由草棚改成瓦房,二變由平房建成樓房,三變由二層樓改成三層樓,四變由分散居住到集聚點或城鎮居住。還有不少農戶為工作方便和孩子受到更好教育,還到平湖、嘉興乃至杭州、上海的城區購房居住。據筆者調查得知,截至目前,新埭鎮姚浜村有農戶462戶,住三港新城和新埭鎮集聚點420戶,占總戶數的91%,其中285戶還在平湖、嘉興買了商品房,占總戶數的68%,而且室內家電、洗浴、衛生設施一應俱全。農民不僅住房寬敞、明亮,居住環境也大為改善。黨的十八大后,平湖重視美麗鄉村建設,綠化步伐明顯加快。在“村莊整治”、“五水共治”中,河道得到有效治理,還用塊石和木樁搞好護岸,建好河邊綠道,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村綠道116公里,農村綠化12.5萬畝,已建農民集聚點130個,美麗鄉村精品村15個,重點村18個。全市目前已有32990戶農戶在集聚點和美麗鄉村居住,不僅環境優美,還享受著各項完好的配套設施。

  六是出行交通的變化。四十年前,平湖只有沿海一帶的滬杭線和老07省道經過,其他地方沒有公路,都是泥岸小路,農民出行,基本都是步行,到縣城坐手搖棧船或輪船(班次少),速度慢,既費時,又不便。如家有危急病人,只好求助人民醫院小汽艇或叫抽水機船沖水行駛。那時,如天下雨,鄉下泥岸小道,要穿高幫套鞋,步履艱難,如不慎摔倒,定是滿身泥漿。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若要富,先筑路”的理念主導下,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時至今日,平湖農村的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鄉級公路筑到村部,村級道路筑到村民小組,不少村已筑到農戶家門口。出門不用步行,全可由車代步,平湖的公交車大都已通到村和社區,如出遠門,還有高速公路、動車高鐵、飛機。有了公路,農民手頭又有錢,所以現在大部分農戶家大都有汽車。最近,新埭鎮魚圻塘村由村民組長逐戶統計,全村2329戶,購買汽車1648輛,占農戶總數的70.8%,多的戶有兩三輛。摩托車、電瓶車更是家家戶戶都有,農民出行,交通極為便捷。

  七是通訊條件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向外聯系既不方便,又很麻煩。與外地的親朋好友或在部隊服役的子女聯系,基本還是用原始的方法——寫信。當時的農民大都沒有文化,寫信看信還要央求農村中極少數那些能識文斷字的人。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筆者在新埭中學讀初中,在村里那些農民看來,已算是個識字的人,曾數十次為本地軍屬給在部隊服役兒子代寫家信。農民如碰到急事,只好到集鎮郵電所拍電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有大哥大、BB機,經濟條件好的的農戶開始安裝住宅電話,對外聯絡方便多了。進入21世紀以后,手機廣泛運用,后來的智能手機不僅在通訊上是一個大跨越,可以打電話,還可發短信、微信,甚至視頻通話,利用智能手機還可以購物、預約醫院專家看病、買高鐵票飛機票等等。手機上還有計算機、氣象、時鐘、導航、照明等。只要通過手機百度一下,什么全知曉。在今天的農村,手機已成為農民的一種新型農具,幾乎就是心想事成。

  八是文化生活的變化。以前,農村只是少數大隊建有“文宣隊”(也叫俱樂部),或與平湖圖書館掛鉤的大隊流動圖書站,一年也難得放幾場露天電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為適應農民物質生活豐富后對文化生活的需求,黨和國家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當今,平湖農村文化生活可謂豐富多彩。多數村和社區,建有文化禮堂、民俗風情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健身廣場、圖書室(閱覽室)、棋牌室,有的村還有電腦房、黨員遠程教育室、文藝宣傳隊、老年大學分校、黨建公園等,村民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愛好,選擇項目參加活動,既增長知識,又鍛煉身體,身心愉悅,再加上廣播、電視的普及,尤其是互聯網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農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

  九是老人養老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平湖農村普遍還較貧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自然無從談起。國家缺醫少藥,醫療技術落后,遇到大病,農村老人的治愈率相對偏低,因病致貧,相當普遍。如今,農村老人的生活已有了極大改變。首先,生活有保障。子女有錢了,有能力給老人零用錢。身體還硬朗又有勞動能力的去本地企業或專業戶那里打工,每天也有五六十元的收入。村里給不同年齡段的老人都發養老錢,土地全流轉的村發的就更多。而給老人買了養老金的,也就月月領“工資”。有的老年人非常感慨地說:“過去肚皮空、嘴巴饞,想吃,手頭沒有錢,現在錢有了,肚皮不餓、嘴不饞,倒不想買了。”其次,病有所醫。不僅富裕后的子女舍得花錢給父母看病,國家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老人生病也能報銷一大筆。各村(社區)都有衛生室,小病可以不出村。如此也足可想見,老年人健康長壽者愈來愈多。第三,老年人休閑有了好去處。有文化的到村(社區)閱覽室看書、閱報、玩電腦,沒文化的到茶室喝茶聊天、打牌、搓麻將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正在發展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有護理人員和志愿者熱情服務。各地的敬老院也愈辦愈好。第四,出行方便。公交車大都通到村部,60歲以上買半票,70歲以上免全票。而且農戶大都有小轎車,家庭用車也很方便。

  十是精神面貌的變化。四十多年前,農民整天泡在田里與泥巴打交道,“面朝黃土背朝天”,業余生活非常貧乏。改革開放后,農村經營體制變了,農民自由了,特別是土地流轉后,更加輕松了。有統計數據顯示,到2018年3月底,平湖全市已有21.89萬畝、占總面積71%的土地得到了流轉,其中新埭鎮土地流轉率達到95%以上。農民離田上岸,擺脫了往日田間勞作的負擔和壓力,有時間到村(社區)享受文化生活、到集鎮和美麗鄉村看看、到河邊綠道及城鄉公園散步休閑,既觀賞美麗環境,又強身健體。據旅游部門反映,現在農民外出旅游已成為他們的主要客源,國內著名景點游、出國游的農民每年大幅度增長。新埭鎮泖河村農民沈余根自豪地對筆者說:“過去沒錢,只好新埭鎮上跑跑,平湖也難得去,現在有錢了,不僅上海、杭州、北京去過,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勝地我也都去過了。”廣大農民通過旅游,擴大視野,增長見識,振奮精神,愉悅心情,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甜甜蜜蜜。

  細細觀察、體會,其實平湖農村這四十年來的變化還有許多,舉不勝舉。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定,又給發展農村下達了好多有效舉措和優惠政策。筆者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平湖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聯系平湖實際,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全市上下,和衷共濟,開拓創新,艱苦奮斗,深入實施四大工程,全面推進金平湖新崛起,平湖農村未來的發展,一定會更好更快,不需多久,一個富裕美麗、和諧幸福的現代化金平湖必將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嘉興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美女少妇免费观看 |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メイド | 中文AV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动漫第一页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