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我們要加深對這一重大戰略的理解,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明確思路,深化認識,切實把工作做好,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貴州在推進“三農”工作中,創新性地興辦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創造性地運用于實際工作,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代表團討論時指出:“新時代的農民講習所是一個創新。”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平臺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通過對廣大農民群眾的政策宣講、技術培訓和文明教育,在構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國家大政方針的了解和理解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必備素質。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將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地方黨委政府的政策,根據“地方特色”進行二次傳播,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能理解、會運用的語言講給農民聽、教會農民用。比如,通過“講習所”的講習,貴州部分地區的農民在了解國家政策后,積極申請“特惠貸”,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推動了脫貧攻堅和農村產業化的發展。
在實施鄉村振興產業興旺進程中,農民迫切需要農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知識。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大力推動農業技術、生產經營知識下鄉,通過大量技術講習員向廣大農民推廣農業生產技術、田間管理技術和市場經營知識,以經常性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和經營能力,助推農村發展,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也讓農民正在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職業。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關鍵在提升農民業務素質和文明素養。因此,講習所“誰來講、講什么”往往直接決定講習的效果。在實踐中,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不僅在組織上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制度、有標識、有資料”的“六有”標準成立了自上而下的完整講習機構,并且有針對性地選取市、縣、鄉、村各級書記,第一書記、駐村干部、農民講師、鄉土人才、技術專家、致富能手、道德模范等農民群眾身邊人作為講習人員,讓農民熟悉的身邊人來講習,既增加了農民的親切感,又提高了培訓內容的可信度,從而提高了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是推動農村全面進步的重要載體
以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載體,通過講習不僅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素質,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來推動產業變革;還通過講習場地建設,農村公共空間得到再造,促進農村變革和全面進步。
拓展公共空間。為了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學習效果,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因地制宜,除了集中專用場地的“課堂式講習”外,還大量開展田坎會、院壩會、群眾會等“便民化”流動講習和上門講習等不同講習方式,把“講習所”的培訓場地搬到群眾家門口,在農村生產生活場所的第一線把群眾組織和動員起來。這不僅方便了群眾的學習、提高了群眾的參與度,更重要的是這種“講習”場所的豐富,改變了傳統農村公共空間的單一性質,將田坎、院壩等生產生活空間變成了農民再組織、再教育,甚至是集體大事商議的公共空間,這極大地拓展了農村公共空間,為農村變革提供了條件。
推廣文明生活方式。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農民文明素養,推廣農村文明生活方式。推廣健康生活理念,在農村推廣定期體檢,建立農民個人健康檔案,進一步普及優生優育的健康觀念,進行傳染病防治方面的宣傳,防止農村傳染病的傳播;推廣文明生活理念與方式,通過開展“好公婆”“好媳婦”“好兒女”等文明實踐活動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以宣傳積極健康生活方式代替奢靡消極娛樂方式,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廣農村綠色人居環境理念,引導農民實施垃圾分類,推動“廁所革命”,改善村容村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通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農民文明素養逐漸提升,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綠色健康的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在農村推廣開來。
夯實有效治理基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講習過程中,市、縣、鄉的黨員干部到鄉村開展講習。通過對群眾的“講”,提高了對村民自治相關政策法規的認知,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對村莊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關心參與程度,加強了村民的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能力,進而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奠定了基礎。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是促進農業轉型發展的助推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通過政策宣講、技術培訓和文明教育,大力培養農民技術人才,發展新型農業產業,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轉型發展。
創造農業轉型發展條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因此,提高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領導干部、農技專家等“講習員”在講解黨和國家“三農”政策、農業生產和經營技術等知識過程中與廣大農民群眾更多面對面溝通交流,不但能夠幫助廣大農民群眾尋找合適的農業產業項目、提供技術、開辟市場,還能夠及時化解廣大農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沖突,同時大力推進農村地區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的產業興旺創造良好和穩定的發展環境。
促進農戶融入現代農業。以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載體和紐帶,積極組織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電商平臺等專業生產合作社和銷售組織,積極加強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不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間的聯系,開展不同合作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開發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等多種業態,推動農業產業化、機械化、規模化和科技化發展,因地制宜的發展種養殖業,提高農業附加值,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效,推動農村生產方式變革,推動農業全面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將黨的聲音傳遞到廣大農民群眾,搭建起了干部與群眾的連心橋,成為決戰脫貧攻堅的加油站、決勝全面小康的助推器,加強思想建設的直通車。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通過干部、專家的“講”,帶動農民群眾的“習”,闖出一條“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帶富群眾”的發展新路,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改造農村的內生動力,有效地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作者系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13日06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