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社民:關于河南省谷瑤村創新脫貧攻堅路徑的調查

[ 作者:王社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1-27 錄入:王惠敏 ]

創新發展 產村相融 多元帶動

——關于河南省伊川縣高山鎮谷瑤村創新脫貧攻堅路徑的調查

河南省伊川縣高山鎮谷瑤村是省定貧困村,距鎮政府所在地2 公里,耕地面積1100畝,全村478戶170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3戶372人(包含穩定脫貧不享受政策34戶151人)。2015年之前該村群眾收入主要以小麥、玉米等傳統農業種植為主,人均可支配收入僅2700元。審視該村貧困的主要成因,集中在“三個滯后”,即:基礎設施滯后、產業發展滯后、集體收入滯后。為破解這一難題,2015年黨中央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號令以來,村兩委提出了“建立一個基地,支持一群示范戶,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老百姓”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產村相融、多元帶動”的脫貧攻堅路徑,2016年實現了貧困村脫貧退出,為貧困村脫貧攻堅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

一、改善村容村貌,為脫貧攻堅提供基礎條件

2015年以來,高山鎮谷瑤村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充分調動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硬件上,采取“統一規劃、全面覆蓋、分布實施”的方式,通過多方籌資,2015年以來投入資金600余萬元,完善了村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先后建成了建筑面積352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改善提升了基層組織陣地,解決了村兩委“無處理事”的問題;

硬化村內道路5.2公里,實現了村組道路戶戶通全覆蓋,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建成了標準化衛生室,配備了2名從業資質醫生,解決了群眾的健康保障問題;改造提升村內小學一所,目前在校生 112 人,解決了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安裝太陽能路燈116盞,建成文化活動廣場兩處4000余平方米,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補齊了公共服務短板,實現了谷瑤“綠、亮、靜、美、暢”目標,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在軟件上,廣泛開展了致富能手、脫貧光榮戶、道德模范等評選活動,持續開展了清潔家園、“好媳婦、好公婆”等評選活動,倡樹文明風尚,凝聚了農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同時探索“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環境提振精神”的扶貧扶志扶智“三扶并舉”新模式,建設“愛心超市”項目,引導群眾樹立了自力更生、自主發展的信念,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人居環境全面改善,精神面貌全力提升,順應了谷瑤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愿望更加強烈。

二、突出產業帶動,為脫貧攻堅提供持續動能

高山鎮谷瑤村屬于伊川典型的交通不便、資源缺乏,農民收入一直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村經濟非常薄弱,是典型的空殼村,村民想脫貧卻苦于“無米之炊”。谷瑤村兩委經過反復商議后,認為產業扶貧可以極大地調動農戶參與產業經營的積極性,增強貧困群眾的集體行動能力,促進貧困戶增產增收。只有改變傳統觀念,大力發展產業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6年該縣城關鎮南府店社區黨委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強村帶弱村”決策部署,集體經濟發展強村城關鎮南府店社區與谷瑤村結成幫扶對子,共同投資建成谷瑤村脫貧攻堅產業園。產業園共投資260萬元,占地15畝,建筑面積2818平方米。其中蝸牛房共24間,2058平房米;鞋業加工5間,360平方米;倉庫5間,360平方米;院內硬化道路2610平方。產業園水、電、路設施齊全,為吸引企業入駐創造了條件。

谷瑤村兩委立足扶貧產業園優勢,探索出了社會幫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的產業扶貧路徑,采取托管代養、股份合作、能人經濟等模式,將全村所有貧困戶和15%的非貧困戶聚集到產業鏈條上,有效激活了農村土地、勞動力資源,實現了農村群眾多元帶動增收。一是社會幫扶帶動。該村扶貧產業園內規劃布局了蝸牛養殖、鞋業加工和光伏發電三個產業,合理利用空間、立體多樣發展、放大帶貧效應。地面上,2016年吸納6戶有經驗、懂技術的示范戶入駐產業園蝸牛養殖基地,有養殖房24間,帶動15戶貧困戶合作養殖,專門為養殖戶培育高質量的種蝸牛,每戶年均收入最低2萬元左右,最高達10萬元元以上;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馮小利在產業園發展鞋業加工,車間擁有縫紉機50余臺,帶動40余名婦女、其中12名貧困勞力實現家門口就業,月平均工資1000—3000元。空間上,利用扶貧產業園屋頂資源,投入220余萬元建設了300千瓦光伏發電站,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 其中,48戶貧困戶每年分紅1500元,村集體分紅7.8萬元。空間資源的高效利用,巧妙地解決了光伏電站占地問題,實現“一地多收”。二是龍頭企業帶動。堅持政經分離,剝離村級自治組織的經濟職能,該村由能人領辦,注冊成立了洛陽青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市場”運作模式,帶動其他鄉鎮發展養殖戶100余戶,為養殖戶提供冷藏、凍肉加工、銷售等“一條龍”服務,蝸牛產品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高端消費市場,把小蝸牛做成了大產業;同時,青創公司與該村13戶無技術、無場地的貧困戶簽訂托管代養協議,貧困戶將到戶增收項目資金交給公司,買一組種蝸牛,由公司代養,公司按每年純收入50%分給貧困戶,最低每年3500元,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一方面,2018年2月份,谷瑤村返鄉創業帶頭人谷紅偉等5人成立了田源祥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490多萬元(其中村集體注入引導資金50萬元),流轉土地11畝,建成4個養殖大棚,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養殖能繁母牛200頭,帶動貧困戶34戶,每戶貸款10萬元,購置安格斯母牛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對所有母牛實行統一購置、統一防疫、統一飼養、統一銷售,大大提高了抗風險能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每戶每年收入6000元以上,村集體每年收益4萬元。另一方面,成立伊川縣晨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流轉土地350畝,種植脫毒紅薯,主要有三個品種,平均畝產6000斤左右,公司實行四統一:統一供苗,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為種植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脫毒紅薯具有品相好、上市早、肉質細膩,營養價值高等特點,市場價比普通紅薯平均每斤高出0.1元以上,農業結構調整前畝均收入1500元左右,調整后畝均收入可達4000元以上。并且組建了專業電商團隊,通過線上線下,脫毒紅薯已進入上海、鄭州等大城市,帶動30戶群眾脫貧。現在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脫毒紅薯600畝,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帶動發展2000畝。

三、堅持產村相融,為各方利益提供重要保障

高山鎮谷瑤村扶貧產業發展初期,兩委干部和貧困群眾普遍存在“兩怕”問題,即兩委干部怕產業選擇不準、怕群眾利益受損,貧困群眾怕市場風險大、怕投資化成泡影。該村一是用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扶貧產業項目選擇上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通過召開群眾代表大會、黨員干部大會,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經過市場考察、充分醞釀和專家論證,確定發展方向、謀劃布局產業,既確保了群眾對扶貧產業發展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又推動扶貧產業發展的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二是發揮兩委干部示范引領作用。谷瑤村小蝸牛“爬”出的道路并不平坦,村民從疑慮觀望到熱情投入,市場形勢從一路走高到遭遇寒流,期間傾注了谷瑤村兩委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為增強貧困戶發展信心,兩委干部親自養殖并動員村民學習養殖技術,還以個人名義為10多戶貧困戶擔保貸款20萬元,建設蝸牛房,購置打草機、飼料等,使蝸牛養殖在谷瑤村迅速發展起來。為解決原合作方一味壓低收購價格問題,兩委干部帶領養殖戶跑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海鮮市場推銷產品,最終為蝸牛養殖產業拉到了穩定的訂單。三是切實保障參與各方利益。首先村兩委和參與貧困戶共同商議,確定產業項目運行監事會,建立專門運營臺賬,對日常收入、支出情況進行全程監督,確保資金規范化安全運作。其次參與貧困戶、合作社、村集體簽訂“三方”協議,村兩委負責監督執行,保障貧困戶貸款收益和參與經營收益、合作社投資收益、村集體入股分紅收益。2017年,扶貧產業園和專業合作社共實現盈利2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7.2萬元,貧困戶獲得分紅收入和務工收入4.9萬元,戶均增收3500元。2018年隨著田源祥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投產和晨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壯大,將帶動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谷瑤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20萬元以上。

四、啟示經驗

一是找準了黨建與扶貧結合點。高山鎮谷瑤村始終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不斷完善“黨建+扶貧”工作機制,實現了黨建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雙促雙贏。該村支部書記馮北方同志,敢擔當、善作為、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成為了谷瑤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該村黨支部已成功創建全縣“五星黨支部”(農村黨建星、經濟發展星、鄉風文明星、社會治理星、生態文明星),成為了谷瑤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黨建+扶貧”凝聚了黨心民心,密切了干群關系。村兩委為扶貧產業發展全程引導,一路“護航”,形成了“支部找出路、黨員當大戶,群眾快致富”的喜人局面。

二是催生了經營制度“再創新”。“專合社+”模式,一方面避免了大資本進入農村流轉土地規模過大、蓄意圈地、隨意投資,產生市場不看好、拍屁股走人等風險,造成更大規模的土地荒置,給農民帶來流轉金等損失,給政府留下爛攤子處理;另一方面通過專合社打造示范基地,讓農戶認識到產業發展有利益可圖,再帶動他們以土地入股,讓農戶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和經營者,提高他們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該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推進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加快發展根植于農業農村、由當地農民主辦、彰顯地域特色和鄉村價值的產業體系,推動鄉村產業全面振興。

三是跑出了農業現代化的“加速度”。該村破解了家庭經營應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瓶頸,優化了農業資源配置,初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現代農業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是實現了三方共贏“拔窮根”。高山鎮谷瑤村立足扶貧產業園優勢,通過土地流轉推進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型,加快發展符合本村實際的種養加優勢特色產業,一方面龍頭企業節約了流轉土地和雇傭工人的高額費用,節省了運作成本;另一方面農戶獲得了入股分紅和務工收入,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條件;再一方面谷瑤村集體經濟每年有穩定的產業園房屋租賃收入、光伏發電收入、產業引導金分紅收入,為村里大學生發放補助金,維修公共服務設施、為老年人發放福利等,有效提升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該村兩委由“百呼而無一應”變為“一呼百應” ,擺脫了“窮家難當的困境”,實現了 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凝聚起各方意愿,實現了“三方”共贏,為“拔窮根”尋求最大“公約數”,劃出了最大“同心圓”。

五是推動了物質與精神“雙提升”。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脫貧攻堅不僅要讓貧困群眾的腰包“鼓起來”,更要讓貧困群眾的腦袋“富起來”,幫助他們換思想、立志氣,激發他們脫貧的斗志和潛能,搭上脫貧攻堅的發展快車盡快脫貧。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交通運輸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 | 在线现看午夜福利片 |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 | 亚洲合成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