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曉歡:加快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 作者:張曉歡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2-05 錄入:王惠敏 ]

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下稱“三產融合”),可以有效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但是,由于產業效益、產業要素、市場波動、地理位置、發展觀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國三產融合還面臨著效益低、路徑亂、要素缺、聯結散等多方面難題。

未來,為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有必要準確把握三產融合的本質要義,找準當地三產融合突破口,創新產業要素供給,培育多元化融合主體,營造適宜的微發展環境,促進三產融合健康快速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助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三產融合的緊迫性

推進三產融合具有較強的戰略緊迫性和現實緊迫性,不僅是實施國家鄉村戰略和推進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需要,也是從實際出發如期完成鄉村精準脫貧的現實需要。

推進三產融合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夯實產業基礎。三產融合是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也是城鄉融合的關鍵動力來源,還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快三產融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在上述五個基本要求中,產業興旺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性支撐,對其他要求的實現具有基礎性作用。

鑒于農業效益較低的基本特征,農業興旺必然要求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帶動,盤活農業資源,提升農村全要素生產率,從而確保鄉村產業的旺盛活力。

其次,推進新時代農業現代化必須加快三產融合。

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重要要求。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調整農業結構,農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是促進三產融合。

如果沒有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對農業的帶動,尤其是如果沒有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業電商等服務型業態的發展,單純靠農業規模化、機械化和精細化難以有效推進農業現代化,還容易回到低效益、低質量、高補貼的老路上。

最后,如期完成鄉村精準脫貧必須加快三產融合。

三產融合促進鄉村精準脫貧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具根本性和可持續性的手段。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至2016年之間我國農村低收入人群的人均收入增長率為-0.2%,說明單純的農業收入不足以支撐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從鄉村產業精準脫貧實施路徑來看,三產融合項目有利于加快建立人才、資本、技術、觀念等優質發展要素下沉的市場通道,促進產業高端方向或高端產業的價值鏈上引導各種資源在鄉村重新配置,從而將鄉村產業精準脫貧更好地落到實處。

三產融合挑戰

三產融合發展已成為當前熱點問題,也已在不同地區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囿于農業產業和農村地區特性,三產融合面臨著投資吸引力較弱、融合路徑混亂、產業要素不足和利益聯結相對松散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農業自身效益低,不利于三產融合資金籌措。

由于產業需求彈性低、產業季節性強、生產周期長和自然條件要求高等原因使得農業效益相對較低,再加上自然災害、瘟疫等原因,農業生產的風險較大。

從農業、工業、服務業發展階段來看,農業地區被一些學者定義為處于農業時代的地區,使得整個地區在某種程度上被定義為落后地區,也就是被時代所淘汰的地區,從而難以吸引大額投資。

二是產業融合限制多,三產融合路徑選擇比較混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張曉歡:加快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一些地區的三產融合項目僅僅是農業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簡單相加或捆綁;一些地區的三產融合項目僅僅是地域空間上的拼湊,屬于農業種植與工廠毗鄰而作;一些地區的三產融合項目僅僅是農業文化旅游概念的炒作,收入主要還是靠種植業;還有一些地區談起三產融合僅想到了農產品深加工這一條路徑,收窄了融合的路徑,也擴大了潛在的開發區式債務風險。

三是農村地區產業要素不足,不利于三產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產融合發展需要產業要素的支撐,尤其是人才、資金和公共設施服務成為重點、難點。

在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中,優秀的人才和青年勞力往往以沖出農業地區投入發達地區懷抱為理想,農業集聚地成為人口流失的重災區。大量的三產融合項目遇到的首要難題,是實實在在的人才問題。

另外,農村地區公共設施和服務的短板,以及農村地區對經濟先進地區的生態貢獻被大大忽略了。這需要政府牽頭主導進行改進,也需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制度來解決。

四是共享發展的體制機制不健全,相關利益聯結松散。

一些三產融合項目的利益聯結機制設計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所謂的設計主要是為了編寫相關政策申請材料;一些三產融合項目的利益聯結契約往往停留在簡單的收購關系上,容易由于市場波動或單方面違約而難以持續推進;一些三產融合項目還存在傳統開發區思維,有些地區甚至搞起了農業地產,做著“圈錢圈地、坐當包租婆”的美夢。

找準發力點

為適應新形勢達到三產融合的總體要求,必須找準三產融合發力點,充分發揮高端市場和龍頭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優質農業產業要素下沉,構建綜合性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城鎮公共服務在鄉村地區全覆蓋。

首先的切入點是選準融合發展模式,培育三產融合新動能。

目前,國家主要支持農業內部融合型、產業鏈延伸型、功能拓展型、新技術滲透型、產城融合型和多業態復合型等6種類型的三產融合項目。

6種類型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農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與形態,建議充分結合當地資源優勢確定發展主線,即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出具有明晰發展主線和緊密產業價值鏈的類型。

地理位置是重要的客觀性因素,務必引起重視。首先,對于農業,如果所在區域沒有適宜農作物增長的自然條件,僅僅通過所謂的現代大棚技術解決的話要慎重,對自然環境要有敬畏之心。其次,對于圍繞農業發展文化旅游業,如果地理位置十分偏遠,周邊沒有相對充足的周末游消費人口,期待遠距離跋涉的游人來享受所謂的農業風光和農家樂,很容易失敗,并造成巨大的浪費。

電子商務和龍頭企業是重要的能動性因素。對于三產融合,電子商務是個很重要的工具,可以通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來快速匹配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源。三產融合需要市場化運作,市場化運作的關鍵是龍頭企業和相關企業的聯合發力,如果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三產融合往往是一盤散沙。

返鄉創業和能人帶動是最具持久力的驅動因素。與西方相對較慢的城鎮化相比,快速的城鎮化造成人口流失并在短期內難以回流,尤其是青壯年和相對有為的青年基本都從農村走出來了,他們還沒有到“功成名就告老還鄉”的年齡,加上農村地區落后的基礎設施服務及較少的就業創業機會,農村地區成了“回不去的家鄉”。

因此,三產融合的實現需要大量有志青年返鄉創業,需要“能人經濟”和“能力治理”來支撐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龍頭帶動、補齊短板

三產融合應注意充分發揮高端市場和大型企業主體帶動作用,增強三產融合的城鄉連接性。

產業融合路徑一般遵循上游帶動下游,高端帶動低端的規律。比如,三產融合路徑可以是第二產業驅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也可以第三產業驅動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但第一產業驅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比較困難。

因此,因誤解“供給創造需求”本意而盲目擴大一產產出的路徑設計要慎重。

三產融合路徑在城鄉空間上的表現往往是城市地區對農村地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帶動農村地區發展的興旺。如果不顧城市地區對當地的市場需求,在政府補貼下單純地增加農村地區的產品和服務,結果往往是更多資源的浪費。

因此,必須充分發揮高端市場和先進地區的市場拉動作用來促進三產融合,而不是相反,更不能打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旗號盲目增加農村地區的產品和服務供給。

同時,農村地區的微發展環境也十分重要,但有高端市場和先進地區的市場缺口出現的時候,需要及時培育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三產融合實施主體。這就需要強化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的基礎作用,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新型農業服務經濟體的壯大,增加農業社會化服務,鼓勵社會資本與金融機構參與到三產融合中來,打造新農業經濟微循環體系。

除了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還應注意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為三產融合補齊產業要素短板。

補齊農村地區三產融合的產業要素短板,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第一,推進人才供給側改革,集聚各類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對農村地區投資創業人員,尤其是對有專業技術職稱、特殊技能人才和突出貢獻人員,在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給予靈活優厚的政策。在企業免稅、征稅、返稅等方面給予創新性優惠。

第二,制定明確的土地管理制度,減少土地征收、補償方面的摩擦成本。制定明確的可操作的土地征收和入市制度條例,依法保障農民土地財產權益,合理提高被征地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比例。有序加快農村“三塊地”的政策改革,創新土地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機制,最大限度地釋放農村土地的經濟和社會活力。

第三,創新村鎮治理體系,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逐步將部分縣級經濟管理服務向中心鎮延伸,構建農村社區化管理機制,構建城鄉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導推動教育、醫藥衛生、社會保障等資源向農村流動,形成統一有效、覆蓋城鄉的服務供給體系。

完善機制與基礎設施

加快推進三產融合需要從產業到非產業領域,構建綜合性利益聯結機制。

構建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是三產融合的核心,不僅要關注產業領域的利益聯結,還應關注非產業領域的利益聯結,從而構建綜合性全方位的利益聯結機制。

第一,圍繞農民切身利益構建龍頭企業和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在生產上,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形成穩定購銷關系。在土地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與龍頭企業形成合法、明晰的股權關系。在就業上,鼓勵龍頭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

第二,圍繞臨近城市生產生活需求,構建城市和農村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平等協商建立對口合作機制,對相對穩定的城市生產生活需求提供相對穩定的供應基地,從而降低農業生產的市場風險。并且通過對口合作的方式,還可以增加城鄉地區文化觀念的交流,促進農村地區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跟隨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

第三,充分認識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建立城鄉資源環境產權交易機制。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擴大生態補償范圍、增加補償內容、提高補償標準,促進城鄉融合的綠色發展。尤為重要的是,要形成并強化落后地區對 “綠水青山”做出貢獻有權利得到一定補償的共識。

除此之外,還應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爭取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完善三產業融合的重中之重。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物流條件,合理布局休閑農業公共服務設施,支持示范園區搭建農村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

第一,改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繼續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和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中低產田。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逐步健全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做到物流下鄉、電商下鄉。

第二,完善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對適合大力發展鄉村綠色的地區,要進一步完善鄉村旅游道路、供電設備、供水設備、停車場、觀景臺、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并依據常住人口和未來人口流動趨勢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旅游、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

第三,搭建農村綜合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業物聯網、市場營銷等系統性服務。優化農村創新創業平臺,鼓勵各種類型的人才返鄉創業,為返鄉創業人士提供創意、技術、市場、融資等公共性或定制化服務。建設農業物聯網數據中心和服務平臺,建立完善的智慧農業和食品安全管理數據支撐體系。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經國家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亚洲视频日本有码中文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 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新 | 五月天婷婷丁香 | 亚洲精品国男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