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論述的體會
【摘要】本文認真學習研究習近平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將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歸納為戰略地位、戰略思想、戰略方針、戰略要求、戰略原則、戰略步驟、戰略路徑、戰略重點、戰略保障和戰略目標等十個方面。對豐富內涵的歸納探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從理論上看,有助于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內在邏輯及科學體系;從實踐上看,有助于增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要場合,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念,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學習習近平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深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是要全面準確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
一、戰略地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這是對“三農”戰略地位的新認識、新概括、新提法,也是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依據。過去我們黨對“三農”工作的戰略地位曾有過“‘三農’問題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問題或重大問題”“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問題或根本性問題”等表述。“關系國計民生”,體現了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的要求;“根本性問題”比過去提的“基本問題”“重大問題”“全局性問題”,更能體現“三農”工作的基礎地位。
二、戰略思想——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的戰略思想,是對我們黨2003年11月提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繼承體現在重申“重中之重”,發展體現在新增“始終”二字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落實戰略思想的理論歸宿和實踐選擇。“重中之重”思想,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總結中,而是要真正落實在思想上、行動上、措施上,就是要在工作部署、深化改革、財力安排、生產要素配置、改善民生、組織領導、政績考核上,都要把鄉村振興作為重中之重。“始終”思想,就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三、戰略方針——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2018年9月21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過去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曾經提出過“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多予少取放活”“工業反哺農村城市支持農村”等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更加體現了“三農”戰略地位和重中之重的要求,把過去提的“首位”“基礎地位”具體化了,把“多予少取放活”“工業反哺農村城市支持農村”直觀化了,更具有可操作性,將徹底扭轉“先城市、后鄉村,先工業、后農業,先市民、后農民”的傳統思路和習慣作法。
四、戰略要求——“五句話二十個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話二十字的總要求。這是實施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也是“三農”工作的戰略要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曾提出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兩者比較,提法上,除“鄉風文明”未變以外,其他四句話均有改變,由“生產發展”變為“產業興旺”,由“生活寬裕”變為“生活富裕”,由“村容整治”變為“生態宜居”,由“管理民主”變為“治理有效”;順序上,也發生了變化,闡明了五句話的內在關系,即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深刻闡述,“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導向上,由過去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導向、過程導向,轉變為鄉村振興的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鄉村振興的內涵更豐富、要求更高。這些變化,契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時代要求,順應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現實需要,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政治品格。
五、戰略原則——“七個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28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七條基本原則。這七條原則,就是鄉村振興的遵循和初心,任何時間都不能偏離原則、忘記初心。一是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三是堅持農民主體地位。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堅持鄉村全面振興。統籌謀劃六大建設,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五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六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七是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典型引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久久為功,扎實推進。
六、戰略步驟——“三步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28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七、戰略路徑——“七條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28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提出了“七條之路”的實施路徑。“七條之路”,體現了增強道路自信的要求,既不走過去城鄉分治的老路,也不照抄照搬別國的道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要走出符合新時代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振興道路。一是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二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壯大集體經濟,確保農民受益。三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四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五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移風易俗行動,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六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七是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八、戰略重點——“五個振興”。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重點是五個振興。一是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二是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三是文化振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四是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扎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五是組織振興。打造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培養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九、戰略保障——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28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在2018年9月21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一是制度供給。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視。二是人才支撐。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科研人才支撐作用,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農村振興,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建設。三是投入保障。開拓投融資渠道,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四是黨管農村。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三農”工作干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強化鄉村振興規劃引領,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強化鄉村振興法治保障,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營造鄉村振興良好氛圍。
十、戰略目標——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2018年9月21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起設計、一并推進,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提出,即由過去的產業角度現代化,轉向新時代鄉村經濟社會現代化,更加體現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更加契合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更加符合現代化強國的要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最終目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以上十個方面豐富內涵,具有嚴密的內在理論邏輯,體現了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和法治思維,構成了習近平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論述的理論框架和科學體系,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終要達到什么目標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學習研究習近平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有助于全面準確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有助于提高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有助于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不斷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