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作社是以農戶家庭生產經營為基礎,以農業產業化為目標,以村集體經濟組織、工商企業、農業國有企業等經營主體為核心,保證政府和市場對構建環境的提供,構建的新型生產經營組織架構與運作模式。伴隨著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農業經營方式轉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迫切需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模式的創新,而農村土地權屬關系得到進一步明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得到進一步銜接,則為新型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新型合作社的創新實踐
自2016年以來,各地新型合作社組織立足當地實際,建立了以激活政府、農戶、村“兩委”、工商資本、國有農業開發公司等五大農業發展主體利益聯結為核心的新型合作社,成效顯著。
創新資本聯投模式。由政府整合涉農資金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減輕工商企業的負擔,讓工商企業放下包袱參與生產經營。多方投資增強活力。即以村“兩委”和農戶為固定主體,“工商資本”和“國有農業公司”分別組合參與投資,激活多方資本活力,有效分擔投資壓力。與此同時,創新農戶入社方式。將土地、勞力作為投資要素,既能有效降低工商資本投入成本,又能充分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真正提升農業資源要素利用率。
創新生產聯營模式。一是產業選擇多樣化。政府負責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村“兩委”與工商資本共同協商選擇具體產業,有效規避產業同質化問題。二是管理組織動態化。根據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地塊調整,由村“兩委”將入社土地集中后重新進行責任田劃分,以“記工分”考勤等方式負責對農戶生產效率進行動態管理,并作為收益調配依據,確保公平公正。三是生產方式標準化。工商資本按照產地環境標準、產業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產品食品衛生標準制定生產操作規范,向農戶發放種苗等基礎生產資料,以合同形式規范農戶生產活動。既確保產量質量,又促進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轉變,切實提高勞動生產率。
創新經營聯動模式。一是發揮工商資本市場優勢。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需求導向,實現由個體經銷向統購統銷轉變。二是發揮村“兩委”監管優勢。村“兩委”針對工商資本企業整體情況進行動態監督,保障村集體、農戶利益不受損。三是發揮政府資源整合優勢。在新型合作社運作過程中,政府既可以產業基金作為投入主體,更重要的是發揮政府在產業規劃、品牌打造、資金整合等方面的優勢,有效調動多方積極性。
創新風險聯控模式。一是生產風險對賭機制。工商資本、國有農業開發公司與農戶簽訂期權協議,農戶交納一定的生產保證金由村“兩委”代管,對比具體產業的標準產量與實際產量,在收益分配過程中進行多獎少扣,雙向激勵農戶生產積極性,確保量質齊升。二是防范不可抗力的保障機制。由工商資本同國有農業開發公司共同設立產業發展保障基金,與農戶簽訂不可抗力保障協議,對農戶收入予以兜底。三是資金共管機制。新型合作社采取設立資金“共管賬戶”的方式,由參與主體共同組成產業發展資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對產業發展投入資金、生產保證金、風險保障資金等進行全程規范化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創新效益聯贏模式。在收益分配上,新型合作社必須明確,國有農業開發公司投入的產業發展基金是不參與分利的,只需要收回本金即可,工商資本則根據不同產業特點設定不超過40%的上限收益分配,剩余收益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協調分配,最大限度讓利于農戶和村集體。一是群眾增收渠道由窄變寬。農戶出地出工、全過程參與生產,依托新型合作社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二次分配等利益聯結機制,由過去依靠土地租賃單一財產性收入向獲得財產性、經營性、務工性多元收入轉變,實現收入大幅增長。二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由虛向實。村“兩委”通過投資、組織發動、監管三大職能的有效發揮,與農戶協商確定集體收益比例,既填補了集體經濟空白,積累了發展資本,又掌握了現代化農業產業運作方式,為下一階段真正激活村級集體經濟打牢基礎。三是工商企業盈利由薄變厚。工商資本依靠標準化生產得到穩定、優質的農產品來源,能夠建立相對穩定的市場銷售渠道、二次加工渠道,加快品牌化發展進程,通過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投入增值。同時,由于明確了政府產業資金只投入不分利的模式,既可直接降低工商企業的資金投入,又可擴大企業收益面,有效激發企業持續參與生產經營的激情,實現收益的長期可持續。
二、進一步扶持發展新型合作社的對策建議
加強政府對新型合作社的扶持力量。細化優先扶持新型合作社項目、提高項目建設效益的各項政策、制度,從細節著手,并落到實處,使新型合作社組織有詳實、可行的制度辦法,促進其步入爭取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扶持的規范化發展軌道。通過資金互助、工商登記、稅收優惠、人才培養等引導、鼓勵和扶植,以全新的新型合作社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
協作創新新型合作社的不同組織模式。其一,在新型合作社中,大力推廣“政府+村集體+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模式。培養所有參與者協同共生、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向優勢產業區積聚,讓各自優勢充分發揮,讓協作效應徹底釋放。與此同時,分享大數據帶來的紅利,最大限度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進行一體化運營,降低各經營環節成本。
練好新型合作社的內功。首先,要發揮好組織協調功能。以承載政府“三農”政策的經濟組織為依托,最大限度地將農民個體有效組織起來,壯大集體力量,降低成本并防范市場風險,提升規模化經營水平。其次,要增強帶動功能。充分發揮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引領帶動作用,引導產業上游,輻射產業下游,增強農戶市場意識,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再次,要培育吸納功能。農民精英、市場“能人”是不可多得的農村“領頭羊”,把他們吸納到經營組織內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增強自律意識。引導合作社的所有成員遵守行業規則,誠實守信、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共同維護合作社的信譽和聲譽,增強合作社的整體發展實力。
完善新型合作社運行機制。在管理方面,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制定議事章程,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健全理(董)事會、監事會等管理機構,明確權責,依法履職,民主管理,規范發展。在利益分配方面,建立透明的財務制度,做到公開透明,公正合理。對此,還要專門建立利益分配監督機構,以確保合作社團結協作,持續健康發展。
本文作者系云南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副主任、云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