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融資角度來說,改革開放是我們國家的一次融資,而決定我們最終結果的不是改革開放帶來了什么,是歷史、文化、人民和民族積淀。
更大更遠了講是我們中華民族和人民的勤勞智慧,這是根本;直接原因是建國后三十年的計劃經濟、人民公社、高積累低消費政策以及各個方面的工業化基礎條件;同時教育事業的發展,脫盲和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這才是融資基礎。
在這里更不要忽略一個客觀條件,中國歷史上但凡開朝后都注重休養生息,繁衍人口、以逸待勞才能國祚長久、決勝未來。建國到改革開放前的人口大爆炸也不例外,人口是基礎,是這一次融資的基礎的基礎。
鄉村振興,不能從單一方面的振興角度去解決問題,說產業振興并不是只去發展產業,而不能兼顧人才,組織,生態,文化,實際上都重要。
有什么樣的產業,發展什么樣的產業,升級融合什么樣的產業,最終的驅動要素是人。離開主體的人去談振興就是空中樓閣。
一、人的中心化。
做任何事情,任何事業要想走的長遠,必須要有組織。人的中心化才是人才振興的第一步。
1、首先是人越多越好。
“我始終惦記著困難群眾。在四川涼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兩家人。在山東濟南三澗溪村,我和趙順利一家圍坐一起拉家常。在遼寧撫順東華園社區,我到陳玉芳家里了解避險搬遷安置情況。在廣東清遠連樟村,我和貧困戶陸奕和交談脫貧之計。他們真誠樸實的面容至今浮現在我的腦海。新年之際,祝鄉親們的生活蒸蒸日上,越過越紅火”。
除了關心困難群眾扶貧脫貧,還有一個很大的隱喻就是鼓勵生育,像彝族村民吉好也求這么差的條件,就生養了四個孩子,女子女子,好好。
很多人都上了少生優生的當。祖輩,父輩,條件那么差生七八個孩子,有兄弟姊妹,只要活下來的都很優秀,現在條件這么好,為什么一個也養不起,而且不孝順,不懂規矩,到底是真的少生優生?真的是進步了么?
實際上恰恰相反,現在的人用文明做包裝,偽裝的跟變色龍一樣,變得更加的粗鄙和野蠻而已。
房子是城市人的信仰。2018年全國新生兒數量跌破1500萬,人口年出生率直線下滑將近百分之二十,反而比沒有開放二胎前低得多,太戳心了。鼓勵生育反而不敢生了,尤其是城市人群,所謂的高知高干不敢生孩子,在大城市的現狀是住不起生不起養不起。城市里的競賽本質上回歸到家庭競賽,父母競賽,資本競賽,房子競賽。
2、全面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人口基數的關鍵在生育和遷入人口。
鄉村與城市不一樣,鄉村什么時候生存成本都相對低,只要不過分苛刻,所謂追求生活質量,就能撫養長大成人,生育是塑造創造藝術品,不是簡單的去復制自己,所以首先要人越多越好,開放生育。
其次是要招攬人才,要招攬人才就要通過塑造吸引人才的產業和發布鄉村發展的優惠政策與措施,通過招商政策既招商又招人。
要招商就要包裝策劃適宜當地發展的項目,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3、人口素質越高越好。
人口素質的關鍵在教育。
過去十年大部分農村的學校都消失了,村里的孩子要到鎮里上小學初中,鎮里的孩子要到縣里上初中高中,大部分村里連幼兒園也沒有了。鄉村空心化導致教育空心化。
有條件重新建立學校的一定要建立學校,現在鄉村辦教育很難,但是任何一個鄉村都應該在條件允許范圍內建立自己的幼兒園和小學,保留下來的原地振興的鄉村一定都要爭取實現。
有的鄉村可以就地振興,有的可以作為振興的中心做成特色小鎮或者田園綜合體的中心更要進行保留。
特色小鎮或者田園綜合體這些更具有集約化發展空間,在小鎮或者綜合體爭取建立初中部,高中部,在鄉村就可以直接實現高中教育。
只有好的教育才能保證人口素質。教育不只是針對學生,而更是全民。全民都要接受教育,除了學校教育,還要發展技能教育,培育未來的新農民成為產業技術工人。
二、教育的路徑。
教育是一個產業,但很難構成核心產業。就拿民國鄉建來說,他們出發點也是在于教育,教人識字,提升教育水平。這只是振興其中的一個方面,沒有教育不行,但是教育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具體教育要實現內外結合,才能真正的多維度的培養人才,才能人才振興。
1、在空間上的結合
(1)村內和村外結合,所謂村內村外相結合,是既要學會向本村內的人學習,又要向本村外的人學習。
(2)室內和室外結合,教室既指固定的教室,又指大自然,鄉村重要的是農耕教育、耕讀教育、田園教育。
(3)國內和國外結合,既要從國內的先進鄉村振興案例進行學習,多考察多參觀多學習,又要多從國外發達國家的鄉村振興案例進行學習。只有多走多看開闊眼界并運用到實際,鄉村才有未來。
2、線上線下的結合
要利用互聯網構建線上的學習,線上既可以作為一個虛擬的學校,又可以與線下相結合。互相補充,互相合作。
3、少長結合
在鄉村振興內部年齡大的人和退休的教師本身就是一些教育資源,走出去的大學生或者退休工人都可以作為教師來實現教育目的。
三、統籌兼顧。
1、鄉村內部,以家庭為單位要實現三世同堂,力爭四世同堂。
(1)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用
贍養鰥寡孤獨這是自古以來的國策,今天也不能例外。鄉村振興對老人就是要做到,能夠在鄉村養老,四世同堂,享受醫療保險,更要挖掘老年人潛力使其老有所用,讓他們直接或間接的參與教育產業就是其中的一個路徑。目前國家在城市里推行社區養老,例如南京截止2018年底就已經有2500張床位,不出戶養老,農村也可以實現社區養老,農村還更具備環境優勢,人倫優勢。
(2)壯有所業、壯有所成、壯有所育
鄉村勞壯力資源外流主要是由于沒有核心產業,一產產業收入低不掙錢,被城市的花花綠綠吸引導致的。有了產業能夠提升勞壯力的收入使勞壯力有所也有所成。鼓勵勞壯力在鄉村就業,提供好的工作崗位,創業土壤,鄉村有業,何必遠方。
只有業繁茂,才能心安定;只有心安定,才能慮深遠,只有慮深遠,才敢有所育。生孩子是最長遠的投資。
(3)幼有所學、幼有所藝、幼有所志
在鄉村可以接受好的教育這是所有人都期望,沒有人愿意祖孫三代分離才能受教育,父母在城里打工,孩子在鎮里上學,老人在村里留守,這樣的分離早就背離了人倫社會。
所以大力鼓勵鄉村幼兒園和小學有條件的地方一定要設立,百年樹人,教育為本。要讓孩子們有所學,有學藝,有所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鄉村之振興而讀書。
2、鄉村外部,制定長期可持續的人才鼓勵、吸引、落戶計劃。
(1)通過投資興業、鼓勵吸引外部人才包村包組包項目等方式下鄉參與鄉村振興。未來有九種人可以參與到鄉村振興,黨政干部、企業家、專家學者、資深醫生、教師、建筑師、規劃師、技術人才、律師等。
(2)人才引進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才更是關鍵。
要針對性的發展更多留住鄉村人才的策劃和措施。例如老舊房屋改造新民宿,用來獎勵人才居住;教育貼補;根據駐村振興的時間長短制定不同程度的鼓勵吸引落戶政策等。更多的留住人才。
(3)吸引人才既要做到從外向內的吸引,也要爭取從上向下的配置。在外部人才上不要過分擔心如何吸引人才的問題,目前以省為執行層面,政府鼓勵推薦從省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文化和旅游局等各部們抽調選送,都在向鄉村輸送指導性人才,指導鄉村振興。
(4)鄉村自身外流人才的回流。過去四十年農村走向城市最好的路徑就是當兵和上學。如今鄉村里流失了大量的大學生和大兵,實際上如何鼓勵大學生和大兵回到家鄉做貢獻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發展鄉村創客,鼓勵大學生和大兵自主創業。借鄉村振興,實現人才聚集。
我在2016年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的本質是回家》,實際上要想實現美麗鄉村、鄉村振興,本質上就是以人才驅動鄉村振興的戰略,以人為載體驅動社會關系,驅動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雙向流通。
鄉村需要有新的注入,首先就是講求人的城鄉雙向流動,簡單通俗的講就是由“單向車道”變為“雙向車道”,“雙向兩車道”、“雙向四車道”、“雙向八車道”。
鄉村振興從人的再注入做起,促使各種要素激活、流動、暢通、發達。
作者簡介:曹洪仁,八界創始人兼CEO,原中科院旅游中心副項目總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八界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