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離不開一個熟悉的身影——農民工。他們戶籍雖在農村,但卻進入城市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業勞動,他們早已成為我國社會結構中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并越來越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們是新時代的創造者,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沒有他們城市的發展、鄉村的振興都將成為“鏡花水月”。
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卻在社會發展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尤其是在外務工的農民工黨員,“就像離開娘的孩子,長期脫離于組織活動之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農民工黨建,全面加強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成為當前基層黨建亟待解決的問題。記得,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是做好農民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8年四川省委組織部印發《關于全省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作實施方案》,綿陽市委組織部制定印發《關于全市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作實施方案》,三臺縣委組織部為貫徹落實省委、市委組織部關于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作有關要求,細化出臺查找聯系、健全組織、回引創業、培養鍛煉、及時選用等一系列措施,強化農民工服務保障,為做好新時期的農民工工作,抓好新時代農民工黨建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農民工的黨建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提升和統一廣大農民工的思想自覺,帶領廣大農民工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把行動統一到黨的中心任務上來,統一到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的大局上來。”筆者十分贊同這一觀點。為此,我們各級黨組織要迅速行動起來,統籌安排鄉村干部對農民工家庭進行逐一登門走訪,建立建好《農民工黨員信息臺賬》和《優秀農民工信息臺賬》,通過微信矩陣與他們保持經常聯系,確保流向清楚、從業情況清楚、政治面貌清楚、返鄉成業意向清楚、入黨意愿清楚、擔任村干部意愿清楚,切實做到“有的放矢”。并在此基礎上,督促落實四川省政府辦公廳《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措施》,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尤其是返鄉農民工黨員發展特色產業、領辦創辦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重點培養選用一批在發展產業、鄉村建設、帶領群眾致富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返鄉農民工,不斷壯大基層黨組織的干部隊伍,讓黨建引領農民工為鄉村振興出謀,為家鄉發展出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金鼓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