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自身規律,需要保證人口和用地相匹配、城鎮規模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人口和用地、城鎮規模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等問題,一些城市發展出現了低密度擴張的趨勢。
有的地方城鎮規劃脫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當地實際,很難做到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的協調統一。如果盲目追求城鎮規模,“攤大餅”式擴張,就會加劇土地粗放利用和“城市病”等問題。同時,如果城鎮發展沒有產業支撐,又容易出現人口流失現象,阻礙城鎮進一步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應當堅持集約、高效、生態發展模式,走產城融合發展道路,防止“攤大餅”式擴張,避免出現城鎮“空心化”等問題。
產業是城鎮發展的經濟前提,城鎮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城鎮擴大了,產業發展要跟上。在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過程中,抓好產業發展是實現居民就業、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新型城鎮化應堅持產城融合,建設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態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業的新型城區,促進城鎮土地集約利用,加速產業空間集聚,最終形成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局面。
當前,促進產業和小城鎮融合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方向。小城鎮往往是鄉村地區的經濟中心,產業發展具有一定條件和基礎。以產業和小城鎮融合為著力點,有利于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增強小城鎮的吸引力,提高就近城鎮化水平,降低人口跨省、跨市遷移帶來的成本,促進戶籍人口城鎮化。同時,也有利于城鎮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向農村地區流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推動產城融合,應堅持產業立城、產業建城、產業興城,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從各地實際出發,發展具有稟賦優勢的產業,做精做強當地特色產業。
推動產城融合,可以在兩個維度上重點突破。一是都市圈的空間維度。著力推進中心城市與小城鎮一體化的都市圈建設,促進資源在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之間優化配置,加快推動中心城市產業升級和功能升級,通過產業鏈分工和技術溢出把一般性的發展空間讓渡給周邊城鎮,彌補小城鎮產業發展的不足。按照功能、產業、交通、公共服務、生態五位一體的框架促進都市圈協調發展,推動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基礎設施比較均衡和生態環境優美的良好局面。二是現有產業園區的空間維度。當前,產業園區普遍存在重產輕城問題,功能結構比較單一。在產業園區建設中,應注重城鎮功能改造,通過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等改革創新,實現生產、住宅、辦公、商業、休閑等功能區相互交織,提高產業園區生產生活活力,促進產業園區外來就業人口就地城鎮化,推動生產型園區從產業孤島轉型為產城融合的城鎮綜合功能區。
作者系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