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肖玉明:正確處理鄉村振興的十個關系

[ 作者:肖玉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5-05 錄入:王惠敏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深刻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而作出的重大決策。要遵循規律,正確把握和處理以下十個關系。

  一是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關系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千差萬別,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這就要求充分認識鄉村振興的重要性、緊迫性,深刻把握其艱巨性、復雜性,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加強頂層設計,既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又允許和鼓勵基層因地制宜大膽創新。一方面,國家加強宏觀指導,省級負責組織協調,市級統籌謀劃,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綜合考慮域內人口、產業、土地、交通、生態、公共服務、村莊格局等發展需要,科學編制鄉村振興規劃體系,并與城鎮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相銜接,實現多規合一,確保形成整體頂層合力。另一方面,頂層設計應體現方向性、原則性,區分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發展基礎、產業特點、文化傳統等特點,加強分類指導,為基層探索實踐預留出空間,有利于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無論是鄉村振興規劃設計、時序安排,還是主導產業、發展模式選擇,都要符合客觀實際,避免搞整齊劃一“一刀切”、千村一面“一模式”。

  二是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為此,既要制定長遠規劃和戰略目標,又要設置階段性任務和短期目標,以長遠規劃統領階段性任務,以戰術目標的實現支撐戰略目標的達成。從長期看,要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從短期看,要緊密結合實際,按“三步走”的要求,確定階段性目標,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前,最急迫的是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硬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滯后等“三農”發展短板。要堅持因地制宜,對實現既定目標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做到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注重質量、有序推進。要樹立正確政績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防止急于求成提脫離實際的目標,防止急功近利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更不能一哄而上刮風搞運動、層層加碼盲目求進度。

  三是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

  推動鄉村振興,既是解決當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正確把握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既打好攻堅戰,又打好持久戰,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一方面,要科學統籌和增強各方面措施的關聯度、耦合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防止畸重畸輕、顧此失彼。另一方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首先尋求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突破,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補短板、強弱項、打基礎,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發展。比如,立足資源稟賦,在發展產業上尋求突破,大力發展特色支柱產業,首先解決好脫貧問題;又如,在美麗鄉村建設上選擇切入點,實施“廁所革命”行動,打好整治人居環境第一仗,等等。要吸取大干快上搞建設的歷史教訓,避免大拆大建,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珍惜鄉村的地域特色、民族差異、文化個性,保護好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等,注重體現鄉土風情,保留原生態,護好鄉村之“魂”,讓人們有鄉味可思、有鄉愁可品。

  四是“五個振興”之間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這“五個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框架內容,也是具體路徑。其中,產業振興是基礎,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調優產業結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使農村產業興旺、農民增收有路;人才振興是關鍵,要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通過政策扶持、事業平臺和情感紐帶培養、用好、留住、聚集人才,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文化振興是動力,要大力加強農村思想文化建設,把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當代鄉村教育、家風民風、村規民約建設之中,重構農民精神家園,讓鄉村振興永葆動力源泉;生態振興是支撐,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護農村自然生態資源,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向生態化、綠色化轉變,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組織振興是保障,要堅持以農村基層黨建為引領,選優配強村組織班子,把基層黨組織建成為堅強“紅色堡壘”,凝聚群眾力量打造善治鄉村,推進共建共享。“五個振興”互促互進、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缺一不可,是一個內在聯系緊密的有機整體。“五個振興”不能搞單打獨斗、單兵突進,而必須科學統籌、協同推進,共奏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華美樂章。

  五是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

  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點和展現點,二者是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相互間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于綠色發展之中。這就要求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以生態保護支撐綠色發展,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一方面,要遵循經濟規律,科學開發土地、礦產、山水、林木、自然景觀等自然資源、生態資源,探索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夯實鄉村振興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要遵循生態規律,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走種養循環化、投入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的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之路,實現農產品全產業鏈生態化、無害化和綠色化,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要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做法,堅決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老路。

  六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是硬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既要優先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又要全面解決全體農民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二者方向一致、內容交織,本質上都屬于發展。為此,要做好脫貧攻堅與振興發展結合文章,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穩定脫貧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二者良性互動。一方面,要做好規劃銜接和政策措施銜接,統籌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發展,特別是要抓住產業發展“把手”,謀劃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帶動力強、有市場前景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和項目,有效助推貧困人口脫貧。另一方面,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形成政策疊加效應,既幫助實現穩定脫貧,又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實現由扶貧脫貧向防貧致富的轉變。要警惕“大水漫灌”式做法,避免貧困人口與非貧困人口之間發展差距繼續擴大。要堅持底線思維,抓緊研究解決貧困邊緣群眾缺乏政策支持的問題,防止因政策差異導致貧困邊緣人口淪為新的相對貧困群體,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

  七是農村改革與“三農”發展的關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是第一要務,改革是根本動力。當前,“三農”發展正處在新的起點上,要正確處理農民與土地的關系,以土地制度改革牽引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現代化內生動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重點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農業經營效率,促進農民增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土地承包期再延長政策,真正讓農民吃下“定心丸”,擴大確權成果效用;深化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改革,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機制,激活農村資源;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擴大集體產權流轉交易改革試點,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深化農村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將部分財政支農資金轉設為“三農”基金,大力發展“三農”普惠金融,為鄉村振興提供資金支持。統籌兼顧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的關系,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推動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保障農民的基本土地收入,增加農民的資產性財產性收益。把牢改革底線和風險,防止犯顛覆性錯誤,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耕地改少了、糧食產能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八是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城市和農村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城市發揮集聚人口、技術、效率和財富等作用,農村具有提供基本農產品、生態屏障、傳承民族歷史文化等功能,二者內在滲透、共生共長。中國是發展中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寄望于外國來養活十幾億人,必須既發展好城市,又建設好農村。當前,要聚焦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突出矛盾,著力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徹底消除阻礙城鄉要素合理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性缺陷,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和發展體系,在戰略上實現向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發展的轉變,推動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互動融合、均衡發展。重點是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增加“三農”投入,同時通過改革創新,降低城市要素資源“上山下鄉”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導其更多地流向農村,推動實現城鄉空間布局合理化、要素流動自由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要避免把城鄉建設割裂開來,防止走就城鎮建城鎮、就鄉村建鄉村的老路,或簡單復制城市建設模式來建設農村,從而讓城鎮有城鎮的氣質、鄉村有鄉村的風情,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九是工商資本與農業農民的關系

  鄉村振興既蘊藏著巨大商機,又需要有巨大資本投入,由于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矛盾突出,工商資本進入“三農”領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趨勢。客觀地看,工商資本參與鄉村建設,具有雙重效應,既可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三農”發展,又可能為謀取高額回報,出現違規違法圈地、侵害農村集體產權、侵犯農民權益等問題。為此,必須正確處理工商資本進入鄉村與保護農業農民利益的關系,既要支持工商資本“上山下鄉”,發揮其對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又要設立必要的“防火墻”,保護農業農民的利益。一方面,堅定實施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方針,優化農村創新創業環境,破除工商資本進入的制度障礙,暢通渠道,調動工商資本到農村投資興業的積極性,推動鄉村發展。另一方面,加強法律規章制度建設,堵塞法律和政策漏洞,保護工商資本合法利益,穩定預期,同時引導工商資本兼顧社會效益,與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建立聯結緊密的利益分配機制,有效保障農業農民利益。要加強監管,防止工商資本搞“跑馬圈地”,防止其侵害農村集體和農民群眾利益。

  十是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關系

  推動鄉村振興,政府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起主導作用;農民群眾是直接受益者,是主體力量。要把更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與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結合起來,一方面,政府要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將規劃設計、政策支持、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職能落實到位,做好統籌協調、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等工作。同時,引導市場主體參與鄉村振興,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提高鄉村振興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要尊重農民意愿,讓群眾自主選擇振興什么、怎么振興,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政策激勵、教育引導和農民技能技術培訓,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引導支持村集體和農民自主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充分激發群眾的內在動力,依靠自己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政府既要做到盡力而為,投入優先保障農業農村發展,讓億萬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能超越發展階段和現實可能亂開空頭支票,把群眾胃口吊得過高;既要防止政府缺位,又要防止政府越位,代替農民包辦一切,避免出現“政府急、農民閑”“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

  作者單位: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北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欧美日韩免费福利视频 | 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 亚洲精选AⅤ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