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注定不平凡,始發于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經發生一月有余,疫情對于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的影響仍在持續。疫情防控戰不允許我們有絲毫的懈怠,而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事業也不允許我們有任何的疏忽。
從客觀情況上看,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脫貧攻堅工作,受疫情影響,可能會出現新生貧困戶或是已經脫貧的農戶返貧,一些剩余未脫貧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更加艱巨。從筆者了解到的實際情況看,疫情防控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集中在兩個方面:
其一,因疫情防控,封閉村莊、企業停工和城市企業與服務業暫停情況較為普遍,本該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無法及時復工,而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因為無法招募到足夠的工人而難以開工且企業復產審批程序較為復雜,在應對疫情防控方面,企業擔負的風險和成本較重。有數據顯示,絕大多數脫貧農戶家庭,其務工等工資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基本都超過60%,而若是農民工尤其是貧困家庭的農民工無法及時外出務工,其家庭收入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貧困家庭的脫貧進程也將受到影響。
其二,疫情防控對于脫貧產業影響較為顯著。脫貧產業,主要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業當中以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為重點,養殖業主要是雞鴨牛羊等。受疫情防控的影響,各個省市都相繼關閉了較大型的農貿市場。在終端消費市場不斷收縮的同時,因居民日常生活采購較為困難,家庭消費受到抑制,大量農產品滯銷。盡管淘寶、京東等各大網絡平臺都已經啟動了愛心助農活動,但其對農產品的消化能力有限且物流效率不高。隨著氣溫升高,瓜果蔬菜等生鮮產品的快遞難度和成本將進一步提升,而物流效率的降低也會進一步挫傷消費欲望。疫情防控對于養殖業的主要影響在于,除遭遇類似種植業問題外,同時還面臨著飼料供應不足、產品輸出困難和疫情防控風險加大等問題。
為了強化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的協同作戰,特提出如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要切實做好農民工尤其是貧困家庭農民工復工的幫扶與保障工作,在合乎疫情防控要求的條件下,各地應及時主動為農民工提供健康證明和隔離檔案,同時繼續為復工農民工提供務工補貼,務工輸入地地方政府要為復工企業提供必要的基本疫情防控物資并解決其在行政審批、金融信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第二,各級地方政府要在滿足疫情防控條件的基礎上放寬物流快遞業的通行權限并減少行政審批,提升物流和快遞行業的效率。
第三,基層政府要對轄區內的養殖業經營主體的生產困難,尤其是飼料運輸和產品輸出等進行摸底,開辟綠色通道,以解決其實際困難。
第四,針對滯銷的農副產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組織協作扶貧單位、定點扶貧單位、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與貧困地區扶貧辦進行溝通,重點采購面臨產業發展與產品銷售風險的產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20年2月2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