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賀雪峰《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
2020年對“三農”工作而言,是一個特殊而關鍵的年份,脫貧攻堅將迎來最后的決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按計劃也要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脫貧攻堅將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鄉村進入全面振興時代。中國是一個地域差異明顯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同樣是鄉村振興,南北差異、東西差距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現實問題。所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層面,有許多具體問題要探討,而且可能隨著實踐的深入,需要探討的問題還會越來越多,這樣才可能更貼近不同鄉村的實際,真正實現讓農民有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鄉村振興。
由此,《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就來得比較及時,讀后很有收獲,特別是一些通過調查而來的觀點值得重視。比如說脫貧攻堅的問題,各地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要求,分類施策,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特別是各地普遍對產業扶貧傾注了大量心血,但作者通過調查和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重視產業扶貧是對的,但更要重視就業扶貧,走出去就業更容易脫貧,特別是老少邊窮等資源匱乏地區。作者分析了各地的農民收入構成,最富的東南沿海地帶,農民的收入主要來自非農部分,像收入排名全國第一的浙江農民,工資性收入占絕對大頭(2018年占比62%),其比重已經接近浙江城鎮居民,超過全國城鎮居民;而珠三角一帶的農民,因為“三來一補”的出口產業聚集,土地財富效應明顯,財產性收入占比很高,整個廣東的農民工資性收入比重也超過六成。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19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人均工資性收入4082元,占比不足四成,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嚴重低于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作者認為,貧困的重要原因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勞動力較難融入全國勞動力市場,無法從全國獲得平均工資收入,從而造成了農戶的普遍貧困。所以,要脫貧致富還得在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上下功夫,普及教育,培訓農民技能,讓他們成為全國勞動力市場上的合格勞動力。
再像鄉村文化振興,作者指出了一個值得憂慮的現象,就是中國的農民在歷史上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量閑暇時間,但卻沒有給農民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反而造成了他們的無所適從甚至無意義感,以感官刺激為基礎的各種低俗文化泛濫。作者舉例說,古代的地主階級尚且知道耕讀傳家,既要參加農業勞動,又要讀書考取功名。而今天這個傳統在農村就快丟失了,農民的孩子也不會種地了,又不好好讀書,未來怎么辦?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毛主席的語錄——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有統計表明,城市人經常運用的手機APP有20多種,涉及工作生活學習多個方面;而農村人經常運用的則不足10種,且高度集中于社交與娛樂方面,這不得不讓人擔心,已經數字化的城市人借助網絡進一步提升自己能力與生活水平的同時,農村人卻在網絡娛樂中繼續落后。這兩年,火爆的抖音、快手是靠大量小鎮青年支撐的,淘寶用戶的增長、拼多多的崛起也是依靠小鎮青年實現的,當城市的青少年用著移動設備拼命在線學習的時候,而農村孩子們卻早早地在手機的娛樂中浪費了青春,不得不讓人擔心城鄉數字鴻溝會不會因此而擴大。
對鄉村治理體系的建設,作者堅持不能套用城市模式,而是要從農村實際出發,走低成本的有效治理道路,要特別重視鄉村治理的內生資源,最為重要的節點性力量有兩個:一個是“中堅農民”(留在農村從事適度規模經營的青壯年職業農民),是中西部地區最佳村組干部的人選,他們在農村收入較高,有維護生產生活秩序的內在要求和動力;另一個是“負擔不重的低齡老人”,他們勞動不重,溫飽有余,閑暇很多,自由自在,身體健康,仍然精力旺盛,有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可以有效組織起來。對于當前出現的村干部行政化問題,作者通過調查說明這一現象演化的成因,分析其利弊,提出一個設問,為什么以前國家大量從農村提取資源時,村干部有更大的主體性和主動權;而在國家大量向農村轉移資源的過程中,村干部卻被越來越多的自上而下的規范要求捆住了手腳,失去了主體性和主動權。作者通過調查指出,建設服務型村級組織的初衷是好的,但現實中村干部卻不得不以大量的精力應對上級布置的各種任務和檢查考核,真正的為民服務卻缺少能力和積極性了。一些地方要求村干部也像城里的干部一樣每天8小時坐班,而農村工作卻有明顯的季節性,作者因此提出應體現村莊工作時間的靈活性,何況還有大量糾紛矛盾需要在農民家中完成,而不是坐在村部的辦公室。
作者還借鑒國有農場體制,對改進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再造村社集體進行了思考。具體建議是,對不進行自種的農戶,其土地經營權只能退回村集體,再由村集體通過招標等方式,集中連片流轉給規模經營主體,村集體給予流轉農民適當的租金補償。這樣,有利于培植以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堅農民”,同時可以留出一定集體收入,也有利于村集體開展生產服務,改善基本農業設施。但這一改進牽涉到將土地由農民的財產權利變成生產資料,在法律和實踐層面均需要探討,特別是農民的土地權利如何有效保護問題。或許,當留在農村的農民數量進一步減少,農民收入中來自土地的部分進一步下降,土地從分散經營再到集中經營的“二次飛躍”就更容易實現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