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楊若鄰:多措并舉 強化鄉土人才開發培養

[ 作者:楊若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11-05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因此,要緊緊牽住人才開發培養這個“牛鼻子”,大力培養具有深厚鄉土情懷、熟悉當地風土人情,扎得下根、沉得住氣、彎得下腰、真正把心思用在家鄉建設上的鄉土人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鄉土人才熟知制約本地發展的瓶頸所在,在工作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并且懷著對家鄉的特殊情感干事創業、服務奉獻,在鄉村建設中具有明顯優勢。當前,我省鄉土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整體素質欠佳。鄉土人才普遍學歷不高,從事傳統種植、養殖業者居多,技術操作型、經營管理型人才少,高層次、復合型、外向型和農業技術綜合開發型人才稀缺;二是社會認知不明晰。受傳統思維影響,將鄉土人才等同于農村種養“專業戶”的看法仍廣泛存在;三是培養零散欠規范。開發培養鄉土人才屬于公益性事業,單靠某一個或幾個部門難以產生良好成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強化體系化培養;四是作用發揮不充分。多數鄉土人才還處于自生、自發、自為狀態,沒有形成推進鄉村建設的強大合力。

破解上述問題,須多措并舉——

加強領導,建立健全鄉土人才評鑒和晉級機制。市縣鄉三級黨委的人才領導機構應圍繞鄉村振興需要緊密聯動,完善鄉土人才評鑒、晉升、培訓機制,組織開展鄉土人才專項能力認定,把鄉土人才的識別融入民間人才評鑒、激勵、日常管理體系;將返鄉創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等群體納入鄉土人才開發培養對象,建立鄉土人才評價協調機構,制定符合鄉土人才特點的職稱標準和評審程序,制定鄉土人才職稱和職業資格銜接辦法,統籌開展鄉土人才鑒定;對鄉土人才實行分級分類管理,鄉級負責初級人才評價、縣級負責中級人才評價、市級負責高級人才評價,健全鄉土人才晉級晉升通道。

分類施策,精準制定鄉土人才培養和激勵措施。對經營效益好、產品質量優、帶動作用大的鄉土人才“示范標桿”,優先提供信息技術、融資支持、產品推介服務,在用地、用電、用水、金融保險、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扶持,通過加大培養力度擴大其示范效應;對具有“非遺傳承者”身份的民間藝人,支持其建設鄉村特色技能大師工作室、帶徒授藝,并給予專項資金獎勵,以推動非遺傳承活化、轉化、產業化;對擁有特色技藝的鄉土人才,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聘為科技特派員等方式激發其生產積極性;對返鄉創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退伍軍人,積極引導他們從事農產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商貿物流、養生養老等鄉村振興急需產業,通過補貼、融資、場地、保險、培訓等扶持政策,支持其將產業做大、做強、做興旺。

對接需求,多元開展鄉土人才知識和技能培訓。對新型職業農民的知識培訓,主要利用各級農民培訓學校分層次開展,重點扶持兼業農民成為專業農民、一般農戶成為種養大戶,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善經營、懂管理的現代農業帶頭人、青年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帶頭人,吸引更多年輕人務農進而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對需要提升學歷的農民,通過對接高職院校涉農學科、特色工藝班等,以委托培養、訂單實施、定向就業、專項獎學金等模式開展鄉土人才的學歷教育和專項技能培訓,提高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專門化、標準化水平;對“土專家”“農博士”“田秀才”等人才,積極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以實現特色工藝的傳承,培養一批鄉村工匠、文化賢者、科技能人,解決好當地實際問題。

營造氛圍,積極厚植鄉土人才衍生和成長沃土。一是加大電視、報刊、客戶端、宣傳欄等對鄉土人才典型的宣傳力度;二是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鄉土人才傳統技藝、職業技能、創新創業競賽以及優秀農民創客評選,選樹鄉土人才中的鄉村工匠、文化賢者、科技能人、創新創業典型,加快后備人才培養和鄉土人才梯隊建設;三是結合特色鄉鎮、“一村一品”創建工作,發揮鄉土人才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以協會聯動為紐帶,促進鄉土人才聚集融合、形成群體優勢,將傳統技藝技能與現代科技、工藝裝備相結合,推動鄉土人才創辦特色企業、引領特色產業、實現特色振興。

作者系懷化學院黨委委員、宣傳統戰部部長,副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20年11月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片 | 最新国产视频自拍2021 | 亚洲国产精品线路久久人妖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日本免费高清一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