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專家”“田秀才”等鄉土人才既是鄉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筆者認為,在政府宏觀調控下,用市場化手段配置鄉土人才,是破解鄉村人才總量不足、供需不平衡等難題的“金鑰匙”。
推動兩個主體到位。推進鄉土人才市場化配置,自然離不開鄉土人才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首先要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和扶持機制,加強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的規模化、高效化和專業化經營水平,吸納更多的鄉土人才就業。其次要以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拓展為鄉土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廣闊的舞臺。最后要準確把握個性化消費的趨勢,放飛鄉土人才“自己當老板”的夢想。增加鄉土人才供給的核心是使鄉土人才成為“社會化人才”。要建立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新體制,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教育培訓提升綜合素質,營造不看學歷看實績的用人環境,切實消除限制鄉土人才流動和使用的“體制枷鎖”和思想束縛。
職稱評定提升地位。凝聚在鄉土人才身上的民間傳統技法、現代實用技術等,是鄉土人才相對于一般勞動力的核心競爭力。完善的職稱評定體系為用人單位科學評估鄉土人才技能技藝提供參考依據。要注重建立以技能鑒定制度為載體的職稱評定制度,立足當地發展定位,制定科學評定標準,組建由用人單位參與的考評員隊伍,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職稱評定工作。
市場中介牽線搭橋。公益性鄉土人才市場中介組織應嚴格按照市場規律運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引導成立各類行業協會,對內提供信息交流、法律咨詢、人員培訓等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對外代表群體發聲,維護鄉土人才切身利益。
政府找準角色定位。在推動鄉土人才市場化配置進程中,政府應將主要精力用于宏觀調控上,多做一些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把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人才發展總體規劃,設立鄉土人才專項發展基金,激發鄉土人才干事創業熱情;引導中小企業在鄉土人才聚集區設廠,優先招錄鄉土人才;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鄉土人才市場規范運行。
作者單位:青海省委組織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共產黨員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