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巴翆<摇?、“田秀才”等鄉土人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也選擇扎根在農村,他們的實踐經驗接地氣、易推廣,更容易獲得群眾信賴和支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隊伍。
但長期以來,鄉土人才由于學歷低、無職稱等原因社會地位普遍不高,甚至不被認同為“人才”,很多地區一邊在大力引進高精尖人才之時,埋沒甚至流失了部分鄉土人才。面對這些困境,如何才能使鄉土人才“破土”而出呢?
要有“三顧茅廬”的求才之心。各地要樹立“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的人才觀念,摒棄簡單唯學歷、唯職稱的思維定式,大力發掘鄉土人才。要圍繞本地區特色農業、手工業、文化產業發展,分行業領域開展鄉土人才摸底,掌握鄉土人才數量、分布、特長等狀況,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要制定“一對一”聯系服務模式,組織各鄉鎮、各部門黨員干部與鄉土人才結成幫扶對子,定期聯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鄉土人才有被認同感。同時,可組織開展各類鄉土人才技能展示、評比活動,大力宣傳鄉土人才先進事跡,營造重視鄉土人才、尊重鄉土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激發鄉土人才的干事創業激情。
要有“因人施教”的育才之方。想要真正培養出一批文化素質高、有一技之長、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鄉土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培養形式單一、盲目培訓等問題還需要下大力氣去解決。針對這些問題,要以鄉土人才實際需求為導向,因人施教,要圍繞提升鄉土人才技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分層次分類別制定各類鄉土人才培育工程,定期開展專題培訓,通過現場講座、專家答疑等形式,不斷更新鄉土人才思想觀念,促使技能提升。同時,要以縣校合作、科技特派員下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活動為載體,利用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和實踐基地組織鄉土人才參加專業課程學習實踐,有針對性地對各類鄉土人才進行專業指導。
要有“千金買骨”的惠才之道。發掘人才,培育人才,最重要的還是要善用人才。鄉土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用人機制不活、人才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給鄉土人才長久發展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各地應著力為鄉土人才干事創業搭建平臺,創造機會,要下得起“本錢”。一方面要有政策扶持,重點在創業資金、崗位供給、技術指導、農民職稱評定、學歷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幫助鄉土人才自身發展壯大。同時,要有政治激勵,積極推薦優秀鄉土人才參選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將有技術的鄉土人才優先列為黨員發展對象和村級后備干部培養人選,真正發揮鄉土人才“領頭雁”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更多的群眾致富增收。
人氣旺,鄉村才有希望;人才興,鄉村才能振興。各地人才工作者唯有厚植鄉土人才發展沃土,從引領指導、扶持培養、優化環境上出實招,幫助鄉土人才“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使廣大鄉村成為希望的田野。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委組織部人才科干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