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尹怡誠:十八洞村 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實踐樣本

[ 作者:尹怡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12-07 錄入:王惠敏 ]

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是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腹地的深度貧困村,有4個苗寨、225戶、939人。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1668元,2017年脫貧摘帽,2019年人均收入增至14468元,實現從偏僻邊遠山村到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全國文明村的華麗轉身。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揮戰貧的24個貧困村之一和精準扶貧方略的首倡地,十八洞村扎實踐行“六個精準”的要求,為新時代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走上小康提供了成功樣本。

因人制宜,精準識別對象,摸清“家底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扶貧,關鍵的關鍵是要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把家底盤清。”為此,十八洞村對扶貧對象把好精準精細的識別關。摸清識別對象情況。以農村低保與精準扶貧兩項制度為基礎,分組開會、逐戶摸底,找出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和因病、因殘、因學致貧等根源。出臺識別辦法標準。制定精準扶貧貧困戶識別工作辦法,提出“九不評”標準,即有樓房或商品房的家庭不評、2000年以來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家庭不評、嗜賭成性及勞教不改的家庭不評、不務正業及懶惰成性的家庭不評、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家庭不評、刁蠻阻擾公益事業和當地經濟的家庭不評、全家外出務工通知不回的家庭不評、國家公職人員家庭不評、擁有大中型農業機械和各類車輛及加工廠的家庭不評。嚴格識別程序要求。采用“七步工作法”,即戶主申請或者群眾推薦,村民小組大會投票,由村民代表、村支兩委成員、鄉黨委政府代表及縣扶貧工作隊集體研究,公告公示,鄉級審核,縣級審核,建檔立卡,確保“貧困戶一個不漏,非貧困戶一個不進”。全村共核定貧困戶136戶533人,占總人口的56.8%。建檔立卡結果獲得了村民一致認同。

因地制宜,精準安排項目,增強“造血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為此,十八洞村注重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把產業扶貧作為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作為精準扶貧強有力的支撐,實現興產業、增就業、置家業“三業”齊進。規劃先行,統籌謀劃。引入駐村規劃師,編制十八洞村村莊規劃,著眼“戶有當家產業,村有主打產業”,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建設等方面確定了一系列發展項目,同時加強規劃執行,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確保“規劃到村、項目到戶、責任到人”。村莊規劃入選自然資源部全國村莊規劃優秀案例,“多規合一”的做法在全國村莊規劃交流會上獲得推廣。產業支撐,做強經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清楚”的重要指示,逐步形成了特色種養、山泉水加工、鄉村旅游、手工藝等產業。依托自然稟賦,發展特色種養業。結合當地的土壤、氣候條件,發展獼猴桃、黃桃、茶葉、油茶、藥材、蜜蜂等種養業。村民入股的十八洞村苗漢子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利用“飛地經濟”模式,異地流轉土地1000畝,建設精品獼猴桃出口示范基地,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產品暢銷內地和港澳。2017年至2019年,全村獼猴桃產業分紅達74.05萬元、88.5萬元和118萬元。依托青山綠水,發展綠色加工業。2018年以來,利用十八洞村的天然優質水源,引進步步高集團合作開發生產山泉水,村集體每年保底分紅50萬元,每銷售一瓶水再拿1分錢注入村扶貧基金,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又帶動了村民就業。2019年,十八洞村陸續建立茶葉、油茶、藥材等農產品加工基地,開發茶油、洗護系列產品,大力發展臘肉、苗魚、果酒等土特產,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依托文旅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業。借助“小張家界”式的生態資源和傳統村落資源優勢,發展苗鄉特色旅游,開展紅色教育培訓、青少年研學、農耕文化節、趕秋節、過苗年等文化活動。組建旅游管理公司,對全村13家農家樂實行統一管理,年游客量超60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3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138個。與中車株機、七繡坊等公司簽訂協議,開展訂單式生產,使村里53名婦女重拾繡花針,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留住鄉愁,彰顯特色。注重保護苗族特色、保存苗寨風情、保持苗居風貌,不大拆大建,不貪大求洋。在修舊如舊中,對傳統民居延續苗寨風貌,保留文化記憶;在改善人居環境中,推進“五改”(改廚、改廁、改圈、改池、改浴)和“六到戶”(水、電、路、房、通信、環境治理)工程,使進村路變成了景觀路,游步道成為了風景線,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全村覆蓋了WiFi信號,讓民族特色與現代文明有機融合,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因事制宜,精準使用資金,管好“錢袋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為此,十八洞村注重整合財政、信貸、定點扶貧、對口幫扶、社會捐贈資金,做到“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花錢花在裉節上”。外部輸血與自身造血相結合。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部門、大型企業、金融機構、社會組織和公益人士的支持,解決資金需求量較大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的資金缺口,為村容村貌提質改造、地質災害防治、新村部和廣場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整合利用貧困戶的資產股金、政府扶貧資金、金融部門的信貸扶貧資金等,實行“直補到戶、合作自愿、入股分紅、退股還本”,創辦9個產業合作社,帶動90.67%的農戶增收增效。陽光操作與結果導向相結合。全面推行扶貧資金、扶貧項目公告公示,發揮村務監督組織和農民群眾對扶貧資金的監管作用,和群眾一起算好“產業發展賬、項目建設賬、資金使用賬”,實行績效考核和跟蹤問責,確保扶貧資金投入不打水漂。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相結合。圍繞解決“融資難”問題,引入人民銀行湘西中心支行在十八洞村設置全省首家村級銀行網點,申請湘西長行村鎮銀行為十八洞村提供“糧食貸”“茶葉貸”“農家貸”等特色信貸產品,爭取華融湘江銀行湘西分行為獼猴桃種植基地發放六年期貸款1000萬元;建立村級“互助金”,實行財政扶貧資金、農戶入社資金、社會幫扶資金、占用費轉入本金“四位一體”的聚資方法,解決貧困農戶產業發展資金問題。圍繞解決“讀書難”問題,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及低保戶子女給予每年1500—3000元的生活補助,對考取本科、專科的大學新生給予3000—5000元一次性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100%。圍繞解決“看病難”問題,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建立標準衛生室,新農合、新農保全部由村里統一“買單”,村民每年直接受益達20余萬元。圍繞解決“保障難”問題,推進低保線和貧困線“雙線合一”,做好低保戶、貧困戶救濟救助工作,六年共為全村33戶低保戶發放低保金80.97萬元。

因戶制宜,精準出臺措施,開對“藥方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精準扶貧,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為此,十八洞村堅持區別對待、靶向治療、分類施策,把扶志、扶智與扶制結合起來。針對“等靠要”思想開展扶志教育。宣講黨的惠農強農政策,開展思想道德星級評比,推介“最美十八洞人”,激發見賢思齊、比學趕超。針對“腦袋空”問題開展扶智培訓。通過集中辦班、實地傳授、大戶幫帶、基地示范多種方式開展苗繡、廚藝、網絡、鄉村旅游等技能培訓,幫助村民扶知識、學技術、長能力。針對“治理弱”現象開展扶制行動。探索形成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鄉風互助興文明、鄰里互助興和諧、綠色互助興家園“互助五興”基層治理模式,構建“村黨支部—互助小組—農戶”的三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體系。組建41個互助小組,各組長公開承諾互幫互助舉措,落實承諾事項260多件。

因村制宜,精準派人扶貧,奏好“交響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選派扶貧工作隊是加強基層扶貧工作的有效組織措施,要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為此,省州縣注重選優配強第一書記,選派精兵強將組建駐村工作隊。當好駐村幫扶的“指導員”。先后派駐3批共19名干部駐村工作,帶領村民提志氣、改面貌、興產業,實現三年脫貧摘帽,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當好牽線搭橋的“擺渡人”。駐村干部籌資金、建渠道、找市場,引入中建五局、中海外集團等大型企業對口援建,聯系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做好宣傳報道和公益廣告,助推十八洞村成為向國內外展示精準扶貧成效的重要窗口。當好雙強雙帶的“引路人”。駐村工作隊把懂政策、有文化、能干事、公道正派、群眾信任的人選進村班子,注重從務工返鄉創業人員、產業大戶、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等人員中培養選拔干部,把能人發展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能人,著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群眾對村支兩委滿意率由68%上升至98%。

因時制宜,精準鞏固成效,提升“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扶真貧、真扶貧。”為此,十八洞村注重責任壓實、措施務實、過程扎實、成效真實,不搞虛假脫貧、數字脫貧,努力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嚴把脫貧退出關。堅持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把退出政策講清楚、把后期權益說明白,讓村民群眾吃下“定心丸”。緊扣節點,保證進度,對136戶533人逐戶會診、逐個驗收、及時退出,做到時間一天不拖、質量一點不差。嚴把動態監測關。建立“戶脫貧”“村退出”動態監測臺賬,重點開展安全飲水和醫療、教育、住房保障監測。嚴把長效保障關。堅持脫貧摘帽后不脫責任、政策、幫扶和監管,緊緊圍繞基礎設施、產業項目、教育健康等扶貧工作重點領域,積極構建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為脫貧致富、振興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把扶貧工作“最后一公里”和鄉村振興“最先一公里”貫通起來。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十八洞村用短短幾年時間,成功解決了祖祖輩輩沒有解決的貧困問題,創造了湘西苗寨千年發展史上的奇跡,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深度貧困山區脫貧之路,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樹起了一面旗幟,為走向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啟示。

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課題組

課題主持人尹怡誠系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咨詢與規劃分院副院長

中國鄉村發現轉自:《新湘評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堂亚洲性爱在线播放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 亚洲图片另类在线日韩 | 亚洲最新国产91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