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改革創新實踐
一、多方位發力決戰脫貧攻堅向全面小康邁進(點擊進入)
二、多模式創新實現“老少邊窮”縣高質量脫貧(點擊進入)
三、多途徑探索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
為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江永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取得了諸多可推廣借鑒的成功經驗。
(一)由特色產業扶貧向優勢產業振興推進
江永縣在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建設進程中,以產業為主要抓手,推進特色產業扶貧向優勢產業振興,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為產業興旺奠定了基礎。
1.種植業由粗放化向精細化現代化邁進。近幾年,為破解農村農民種植零散化、小規模、粗放化經營困境,縣里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通過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做大一批龍頭企社,創建一批農業品牌,大力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溯源化、品牌化、市場化建設。在抓好供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基地、萬畝香柚、萬畝香芋重點基地同時,重點在每個鄉村建立了一批500-1000畝的產業示范基地,實現“村村有特色種植基地”,通過基地帶動鄉村特色產業聚集發展。創新實施“互聯網+農業”行動,香型農產品“統一品牌、統一品質、統一包裝”行動,對農戶種植的農產品以村為單位,打造村級品牌。目前,開發村級產品40余個。實施“滿天星”農產品防偽溯源建設,10余家企業、家庭農場建成了與互聯網相聯接的“網上農場”,實現了信息化、可視化,產品質量可溯源,24小時實時在線監測。
2.養殖業由無害化向生態化資源化邁進。作為養殖業大縣,江永縣在脫貧攻堅中率先實現生態化和資源化轉型,不斷提高養殖業的檔次,引導養殖產業扶貧向產業興旺發展。一是以生態化養殖提高質量。江永縣按照“無害化”的原則,全面推進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全縣禁養區、城中村養殖專業戶全部退養。2018年至今共關閉養豬場79家,減少糞污排放2萬余噸。共完成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配套291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6.54%。二是以資源化利用提高效益。2019年,成功申報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啟動畜禽糞污項目,對縣內300余戶規模養殖場環保設施進行提質改造,新建一個年產有機肥6萬噸兼顧沼氣發電的生產企業。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徹底解決50萬頭生豬養殖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可將禽畜糞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料??蔀槿h20余萬畝優質香型水果產業提供質優價廉的有機肥。三是以鏈條化提高產能。實施生豬全產業鏈一體化工程,先后建立了飼料生產線、良種繁育生產線、養殖生產線、生豬銷售線。2019年6月,江永縣與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江永溫氏食品加工項目投資協議,投資建設年產值20億元的屠宰和加工項目,完善產業鏈發展。目前,生豬養殖形成集種苗、飼料、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條,生豬養殖業向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3.鄉村旅游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邁進。江永縣以入選湖南省第三批精品旅游線路重點縣為契機,圍繞“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目標,著力打造“全縣是景區、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的全域旅游縣。目前,全縣旅游景區景點達到90余處,分布在9個建制鄉鎮,實現了行政區域內全覆蓋。一是高起點做好旅游頂層設計。做到“產業圍繞旅游轉、產品圍繞旅游造、結構圍繞旅游調、功能圍繞旅游配、民生圍繞旅游興、形象圍繞旅游塑”。積極推進“旅游+”,推動農旅互動、工旅互通、文旅互融、商旅互贏,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使旅游產業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重點打造以“女書文化、瑤香文化、古村落文化、知青文化”為主的“四化”旅游產業,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高品位開發旅游系列產品。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優的要求,做好“景區、鄉村、節會”三篇文章。已打造出“瑤家古風”“一園一寨女書探源研學、勾藍瑤寨明星體驗”、“江永五香美麗鄉村”、“生態休閑旅游探險”、“辟谷養生+瑤醫藥膳”5條旅游精品線路。致力開發文化旅游產品,先后開發以女書文化、瑤族文化為主的產品20余個,女書工藝品、手工女書旗袍等特色產品備受市場喜愛。開發“趕鳥節”“斗牛節”“花山廟會”“洗泥節”等民俗文化活動30余個,實現每個鄉鎮和農村各有各的風情特色。2019年,勾藍瑤寨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入列全市唯一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是高質量夯實旅游基礎配套。緊扣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實施旅游酒店、知青主題文化旅游項目、永明河國家濕地公園、智慧旅游項目、千家峒康養中心、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公路、鄉村停車場、旅游廁所等旅游項目建設40余個。大力實施沿河風光帶和S325線旅游通道美化綠化工程,啟動特色鎮村提質工程,完成村莊規劃55個,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30個,在每個鄉鎮打造了一條鄉村振興示范片。目前,90%以上村莊生活垃圾、70%以上的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處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0%以上。四是高水平開展旅游宣傳推介。利用文博會、世博會、聯合國中文日等“節、會、展、演”的契機,使旅游產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與湖南華和國旅、寶中國旅、長沙國旅等16家旅行社簽訂合作協議。先后舉辦女書文化節、香柚節、盤王節“五香特色美食節”等大型節會活動。2018年7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籌劃的大型扶貧紀錄片《承諾》攝制組走進勾藍瑤寨開機拍攝。近幾年,邀請國際知名音樂家譚盾編制了女書交響樂和微電影,其作品先后在30多個國家進行巡演,掀起國內外新一輪女書熱;江永女書三次與聯合國結緣,先后被國家領導人當作國禮贈送給聯合國官員,正式入列國際標準字符集,“女書”福利彩票全國首發。2019年,啟動女書國際文化節,“女書全球行”活動,在長沙銅官窯舉辦女書文化傳承與創新高峰論壇,譚盾大型交響樂《女書》在深圳音樂節隆重上演,女書(北京)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女書亮相北京“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2018年以來,全縣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一大批村民吃上了“鄉村旅游飯”,邁上了“幸福小康路”。
(二)由特色人才幫扶向鄉土人才振興推進
人才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江永縣在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進程中,始終圍繞最接地氣的鄉土人才這個最關鍵、最能動的要素,因地制宜實現了由特色扶貧人才培養向鄉土人才振興轉變,為鄉村人才振興奠定了重要基礎。
1.基礎教育推動解決代際貧困與夯實鄉土人才振興基礎相銜接。江永縣實施學位三年攻堅計劃,教育學位工程穩步推進,新增城區學位5750個,學位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改造準化食堂10所,為14所學校建設塑膠跑道、籃球場,為8所學校建設教學樓、食堂綜合樓,配置課桌椅25200套,配置圖書44.5萬冊,配置教學儀器設備、計算機8萬余件。推進教育信息化2.0建設,打造人人可學、處處能學的教育信息化環境。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實施,惠及學生2萬多人。制定出臺《江永縣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近就讀工作實施方案》,開辟隨遷子女上學“綠色窗口”,每年有近500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入學、編班、學習等各方面與城區孩子同待遇同政策。大力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國培計劃”等途徑,補充教師381名,進一步解決高素質教師短缺問題。在縣職業中專開設本土專業,定期開展農民科技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系列培訓,近五年,培養800余名鄉土人才。將民辦教育作為現行教育的重要補充,出臺有利于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引進金海明禮學校,在招商引資、用地、教師流動上給予扶持,進一步促進了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2.常態化培訓推動基層人才隊伍建設與鄉土帶頭人培育相銜接。江永縣利用村支兩委換屆契機培優配強全縣基層黨組織班子。持續加強農村黨組織帶頭人培養,對村級黨員、村級致富能人、返鄉創業人員進行常態化培訓實現全覆蓋,努力在每個村建好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打造一支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縣里整合培訓資源,創新推進“一戶一名產業工人”“雙培”工程,實施“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等,培育了大量基層人才。
3.創新創業行動計劃推動就業扶貧與鄉土人才創業能力提升相銜接。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創業行動計劃”,通過發展經濟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引導城鄉適齡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緩解本地企業用工難題,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重點針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等群體,在創業創新、返鄉就業上給予更多政策傾斜,提供更優就業服務,開辟更寬就業渠道,今年來新增各類就業6052人。持續改善就業狀況,千方百計讓群眾由“有業就”向“就好業”轉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緊圍繞江永產業鏈布局,深入推廣“院(校)縣合作”新模式,大力培育和引進教育、醫療、物業等行業,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把江永打造成科研技術產業化基地。建立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機制,引進一批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企業勞動者培養機制,實現企業用工與群眾就業有效對接,保障各類企業用工需求。2019年,新增創業主體1374戶,其中私營企業260戶、個體商戶1048戶、農村專業合作社66戶,帶動就業2069人。
(三)由特色文化扶貧向民族文化振興推進
特色文化扶貧是江永縣脫貧攻堅的重要資源和手段,在特色文化扶貧過程中,江永縣不斷提升文化層次,打造文化品牌,實現了特色文化扶貧向民族文化振興的轉變。
1.由單純文化扶貧向高規格文旅融合轉型。2017年開始,江永縣聘請國內一流的專業規劃機構為江永縣編制旅游規劃,邀請全省知名規劃專家和部門領導擔任評委,為全縣旅游規劃審核把關。按照總規規劃,江永未來確定了“一城一軸四區”空間布局,“中國著名的生活型文化生態全域旅游目的地”總體定位,以及“驚世女書、香約江永,穿越千年,詩意田園”的旅游形象定位。目前,正在努力打造中國知名的“生活型旅游目的地”“研學旅游目的地”“自駕旅游目的地”。
2.由單純文化旅游向地域民族文化品牌發展轉型。以“四點”打造文化旅游支撐點的立體化形象,即以女書島為核心的女書文化、以千家峒為核心的瑤文化、以上甘棠和勾藍瑤寨為核心的古村文化和以五香標準化產業園為核心的耕作文化。特別是對女書文化的形象打造,立足女書文化的唯一性,注重在城市建設中傳承文化基因、增添文化元素,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瑤族印記、女書標識的文化地標和景觀。加強對女書文化的保護和利用,保護性開發女書島、建設女書館、打造女書印象街,統籌保護、展示、旅游、休閑等功能推進女書文化保護與開發,樹立江永立體化的文化振興品牌。向光村、河淵村、浦尾村等16個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名錄。
(四)由特色生態保護向全域生態振興推進
特色生態保護是生態脫貧一批的重要手段,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江永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縣內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由生態扶貧向全域生態振興推進,實現了生態脫貧與鄉村全域生態振興的有機銜接。2020年爭創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
1.綠色治理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向重現“碧水藍天”推進。江永縣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著力加快生態環境修復步伐,取得了顯著成效。2019年,先后榮獲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慢生活體驗區等榮譽。一是強化水源地保護。劃定一、二級水源保護區域,加強9處飲用水水源地的劃定和保護工作。對大坪坳、源口、古宅等水源地設立隔離防護欄和15公里隔離防護網,對源口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網箱養魚進行整治,周邊居民單戶式和集中式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率達到100%,保護了飲用水源安全。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地表水水質達到Ⅲ類水標準以上,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開展農村污水處理建設,已完成污水治理80個村。突出“三區共建”,大力優化水生態。大力推進以源口自然保護區、永明河濕地園區、千家峒水利風景名勝區為重點的水生態功能區建設,著力促進人水和諧,扮靚“水生態”。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的模式,努力打造了一批“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樣板河段。全面落實河長制,全縣60條河流,83座水庫(山塘)納入河長制管理,均由副處級以上領導擔任河庫長,層層壓實縣、鄉、村三級河長責任,確?!肮堋⒅?、?!甭氊熉男械轿弧?strong>二是強化空氣污染防控。聚力開展整治行動。近兩年,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支持石漠化地區的林業植被恢復。完成人工造林5200畝、封山育林21838畝,縣域內68818畝的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全縣森林覆蓋率69.05%,林地保有率達100%。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大力削減燃煤污染,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風電、水電、光伏等其他清潔能源消費占比不斷提高。對全縣燃煤小鍋爐、建筑磚瓦、道路揚塵污染等進行專項整治。淘汰嚴重污染環境企業4家,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870輛,取締整改磚廠7家。聚力推進降塵行動。規范工地施工管理,加強渣土運輸車輛管理,出入車輛必須實行沖洗渣土,對違規運輸、違法傾倒、沿途遺撒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繼續開展“洗城行動”,著力抓好灑水降塵,重點路段每天灑水2次,污染天氣時每天灑水3次以上。三是聚力推行禁燃行動。明確煙花爆竹禁限放區域,有效防治燃放煙花爆竹等造成的空氣污染。強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燒行為。建立網格化的監管機制,加強對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焚燒監管。近三年,江永縣空氣質量優良率極高,長期排位永州市前三、全省前列。三是強化環保問題整改。堅持問題導向,立行立改,中央環保督察的信訪件、反饋意見和省環保督察交辦件、督辦件逐件落實,一批養殖污染、生態破壞、噪音污染等重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加大環境監管力度,構建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參與”的環境治理大格局。
2.生產生活從粗放污染向資源循環利用推進。全縣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發展綠色農業、低碳工業、資源再生產業和循環產業。先后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冶煉企業5家,關停小造紙廠2家,實施減排項目37個。大力推廣使用沼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實現生產生活從“高碳”向“低碳”轉型。鞏固千家峒、都龐嶺生態建設的成果,促進城鄉生態保護同治,讓生態保護成果惠及廣大群眾。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以及獎懲機制。推出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制度,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法律依據。積極穩妥地執行以綠色GDP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核算和考評制度,努力建立地區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績效評價體系,建立并認真落實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節能減排的責任制。
3.生態環境由城鄉一體綠化向“全縣大公園”目標推進。2017年開始,江永以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為目標,深化“拆墻增綠”建設,實現道路綠化和庭院綠化有機結合,因地制宜改造成匠心獨具的小公園、小游園,讓綠化“私地”變成居民休閑的“公地”,實現“一公里一公園、全縣大公園”的目標。同時,加快綠化造林,實施封山育林,加大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主體功能區等項目建設。建立“智慧江永”城市管理服務云平臺,加快建設城市運轉更高效、應急處置更快捷、便民服務更優質的生態信息化管理體系。
(五)由特色社會協同向鄉村組織振興推進
社會協同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江永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以基層黨建為引領,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為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推進奠定了組織基礎。
1.“一體化服務平臺”提升基層組織公共服務能力。江永縣全面鋪開集便民服務、文體活動、農業服務、醫療服務、黨建服務于一體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保障廣大農村居民就近就便享受優質公共服務。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切實抓好城鎮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和農村五保、失地農民、城鎮“三無”對象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打造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達100%。
2.“四會一約”提升基層組織以德治村能力。持續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逐步在所有行政村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和村規民約的“四會一約”制度,農村移風易俗基本實現制度化、常態化。引導各村委會(社區)依法依規制定符合本村實際、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制作“言行清單”,對村民言行舉止進行全面規范,實現村村有規范化、特色化、科學化的村規民約。持續開展鄉村典型評比,開設村級“文化講堂”,評選表彰“星級文明戶”“杰出鄉賢”“美德少年”先進典型,示范效應得到凸顯。僅2019年,選出“十星級文明戶”1284戶,“道德文明先鋒”50人,推出中國好人1個,湖南好人3個,榜樣典型不斷發揮文明“正能量”。首創推行“合約食堂”建設。充分發揮紅白喜事理事會作用,分批次在農村開辦“合約食堂”,核減村內婚喪喜慶宴席的規模、成本和陋習,全面倡導節儉新風。該經驗模式被被新華社《高管信息》宣傳推介。
3.“平安江永”提升基層組織以法治村能力。加強“平安江永”建設,創新實施“城區快警”“農村輔警”、“一村一警一室,三員聯村共建”“4+X”社區巡邏防控模式,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聚焦鄉村,縱深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平安家庭”“平安校園”等平安創建活動,率先在全市開展“送法到家、教育幫扶”活動,“鄉霸”“村痞”全面杜絕,群眾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提升。2016年以來,綜治工作連續三年獲省先進,保持全省平安縣榮譽,民調工作、禁毒工作保持全省先進,信訪工作實現了省“三無”縣目標;公安工作連續多年保持全市先進。
課題組成員
陳文勝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央農辦鄉村振興專家委員、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組長
陳紅桂 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
劉建榮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博導
瞿理銅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教授、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成員
陸福興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
蔣俊毅 省社會科學院辦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彭秋歸 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李 旭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
朱會玲 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執筆:陳文勝、劉建榮、瞿理銅、陸福興、李旭、蔣俊毅、彭秋歸)
來源:《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19~2020)》,社科文獻出版社,2020年11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