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探索
一、總目標引領,開創全域鄉村振興新局面(點擊進入)
二、多模式創新,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路徑(點擊進入)
三、全方位改革,走向城鄉融合發展新方位
按照十九大提出實現全面現代化的戰略規劃以及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要求,華容縣應進行全方位改革,促進支持政策系統化,加快農業大縣工業化,著力人口大縣城鎮化,突出農民地位主體化,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化,實現區域規劃一體化,走向城鄉融合發展新方位。
(一)加快農業大縣工業化,催生“以工帶農”新趨向
“無工不富”,工業是工業化階段縣域經濟的根本命脈,工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孵化器”,要加快推進農業大縣的工業化步伐,形成工農互補、以工帶農新趨向。
1.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注重農業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對具有資源稟賦優勢的傳統產業如棉紡、芥菜等,一方面要“做大”,注重產業集聚,降低生產成本,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做強”,注重技術創新,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品牌系列。通過開發新興產業產業鏈,瞄準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條件,不斷開發新興產業,如中藥材、小龍蝦等,力爭在短時間內形成產業鏈,做大做強。做好傳統產業與信息化相結合的文章。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生產方式,如糧食生產、牲口養殖等,不斷提升產業技術裝備水平,讓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追蹤糧食生產、牲口養殖等的過程和時間,提高傳統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贏利水平。
2.圍繞農業發展加工業,不斷提高農業品牌價值。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發展工業,是縣域工業的必然選擇。作為農業大縣則應圍繞農業大力發展加工工業?;诒镜剞r業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加工業,完善農技服務體系,因地制宜實現中藥材等農副產品規模化種養,通過對接沿海省份引進大項目、鼓勵本土及返鄉人士創業等途徑,做旺農產品加工企業群,提高農產品轉化率和附加值。通過開網店等現代營銷渠道,以及抖音、微信APP等現代互聯網廣告技術,借助“一帶一區”獨特區位優勢,打“生態牌”“特色牌”“文化牌”等,打造華容系列農副產品加工品牌,提高農副產品品牌價值。
3.立足工農互補,構建惠農強農長效機制。立足本地鄉村稟賦資源發展工業,不僅要根據本地農業產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工業,而且農業的現代化就成為農業大縣工業化的戰略方向,為農業大縣的工業化提供源頭活水。反過來,工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就必須服務于縣域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的需要,服務于縣域鄉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的需要,服務于縣域農業市場競爭力與綜合效益不斷提高的需要。因此,應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出發,既要及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發展戰略和目標,不斷優化區域的資源要素配置;又要從處理好工農城鄉關系出發,不斷改善農業農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
(二)著力人口大縣城鎮化,樹立城鄉融合發展新目標
“無城不強”,城鎮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性舉措。持續提升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完善城鎮資源對鄉村的輻射和帶動機制,能夠有效發揮城市對鄉村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促成城鄉融合發展的良好勢頭。
1.發揮城鄉融合發展對縣域的戰略引領作用。提升城鄉融合發展在縣域發展特別是縣域鄉村振興中的戰略地位,使城鄉融合發展成為縣域快速發展的新引擎,成為縣域鄉村振興的戰略抓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主要是在縣域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實現城鄉協同發展;在政策層面上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基本社會保障短板,破除城鄉要素流動的“腸梗阻”以強產業發展弱項,為鄉村振興提供內在動力,激活發展活力。
2.著力縣城與村鎮銜接的城鄉融合作用。城鄉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是發揮城鄉融合作用的基礎。增強農業大縣城鄉融合性,就必須暢通城鄉交通網絡,推進區域內主要交通干道建設和升級改造,結合縣域發展規劃布局鄉村道路網絡,特別是以縣城為中心規劃整個區域的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實施縣城城鎮化與特色小鎮建設雙輪驅動的城鄉融合發展戰略,以特色小鎮作為縣城與鄉村的連接點,推動產業、人口、設施等在縣域與鄉村之間形成梯度有序布局,提升縣城與鄉村之間的融合水平。
3.突出城鄉資源要素流動的優化配置作用。要破除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城鄉資源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實現縣城與鄉村之間的平衡發展。一要讓中央深化農村改革精神真正落地,進一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改革,讓鄉村資源順利進入縣城市場和更廣闊的市場。二要加快建立縣城和城市科技、人才、資本等要素下鄉的激勵機制,促進各類城鎮資源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三要實質性地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為城鄉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創造便利條件和提供基本保障。
(三)促進支持政策系統化,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新方針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要走城鄉融合式發展,加大農業政策的支持力度,促進支持政策系統化。
1.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原則優化縣域產業布局。要以全面鞏固小康社會建設成果為導向,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原則,對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硬任務優化縣域產業布局。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是優化縣域產業布局的底線,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前提條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優化農業大縣產業布局的主線,為確保糧食安全提供保障,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關鍵是要以品質、品牌為導向優化品種結構,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2.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原則整合縣級農財資金。把脫貧攻堅中縣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政策予以常態化,全面優化農業地區的縣級各項傾斜支持政策,以確?!稗r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農業地區的縣級財政資源本來有限,一方面對縣級農財資金的使用要有通盤考慮,強化縣級農財資金使用的頂層設計,使縣級農財資金主要用于完成農業農村最迫切、最現實需要的項目,向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農村人居環境優化、鄉村公共服務提升、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等弱項與短板傾斜,以優化投入結構與投入效率;另一方面要杜絕縣級農財資金“九龍治水”分配使用的碎片化,導致線廣面長而出現跑冒滴漏局面。
3.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原則重構惠農政策體系。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緊迫任務,首先是補齊短板。農業、扶貧、交通、水利、電子、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類涉農項目資金要向鄉村建設傾斜,推進農村基礎提質,如道路交通、水利設施、電力供應、公益事業等方面問題要“清零”式解決,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供基本條件保障,從根本上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基本社會保障的最迫切需要,實現城鄉平等發展,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其次是激活內生動力。全力支持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干事創業,以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的效果確定政策支持檔次和力度;推動鄉村資源要素有序進入縣域市場和更廣闊的市場,建立農民可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
(四)突出農民地位主體化,激發鄉村振興內生新動能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承載者,也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還是鄉村振興效果的衡量者。習近平指出,要尊重廣大農民意愿,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按照黨中央要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的原則,就必然要求以農民主體地位的立場、站在屬于農民的鄉村,去聆聽農民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生活、需要什么樣的鄉村,給鄉村社會以充分的話語權、自主權,以激發農民的主體作用,創造真正屬于農民自己的生活,成為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
1.公共服務要滿足農民最迫切的需要。如何破解當下干部很累而農民卻無感的鄉村治理難題,必須以農民是否滿意作為根本標準,從農民的現實需要與最迫切需要這個前提出發。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比如就業、養老、就醫、培訓以及市場服務與公共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基本社會保障,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最突出的短板與弱項,造成公共服務的缺位問題明顯,農民多數需要沒有得到基本滿足。因此,縣域公共服務首先要滿足農民自我生存的需要,理順體制機制,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h域公共服務要滿足農民自我發展的需要,開展實用技術、就業技能、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等,實施農民創新創業行動、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支持返鄉農民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全方位培養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縣域公共服務要滿足農民自我選擇的需要,因為每一個村的農民公共服務需求是不一樣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提供差異化而非一刀切的公共服務,才能實現公共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相匹配。
2.公共決策要滿足農民最廣泛的參與。保障和支持農民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鄉村自治機制在鄉村社會當家作主,廣大農民群眾才能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的真正主體,才能激發農民的主體積極性成為鄉村的內生動力,去創造真正屬于農民自己的生活。一是要暢通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防止村民自治淪為了村委會自治或鄉政府委派,特別是要建立健全的農民對鄉村公共事務的參與機制和表達渠道。二是不斷提高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要是讓農民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鄉村治理的主體地位,走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誤區,形成以面對面的最直接權力制衡與權力監督,避免一個人或少數人獨占鄉村公共決策權的情況出現。
3.公共權力要滿足農民最根本的尊重。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確保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供給服從農民需要、交由農民決定,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的最直接體現。一是要尊重農民意愿。最根本的就是以為農民所接受、為農民所歡迎為目標,充分相信農民、依靠農民,全面放開農民的手腳以更多的自主權,調動農民大膽實踐、大膽創新的積極性,找到適合各地情況的有效辦法,形成農村改革與發展的原動力?;仡櫄v史,凡是不尊重農民行政強力推進的治理,不僅沒有成功的,而且嚴重影響鄉村社會的發展。二是要保障農民權利。農民是鄉村社會公共決策的主體,如果農民的主體地位缺失,鄉村社會公共決策的目標就必然偏離。把公共權力落實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來,就必然要求對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必須具有應有的敬畏與尊重。三是要維護農民利益。嚴格執行執行政策規定,不侵害農民的合法收益。主要的是農村集體土地收益、經營收益、財產收益、工資性收益以及政策補貼與社會保障利益。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城鎮化進程中留給農民的“最后一根稻草”。必須以保護農民利益為核心,確保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交易收益主要用于所在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社會保障和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得作為縣級政府的財政收入,在制度上強化農村集體土地的農民利益保護機制。
(五)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化,提升鄉村區域發展競爭新力量
“憑什么選擇你這個地方給你投資而不選擇其他地方”等問題的啟示是,區域發展包括鄉村振興沒有文化的支撐是走不遠的,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中的至關重要維度,就是要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提升鄉村區域發展競爭力。
1.深入系統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就像挖礦,“富礦”“貧礦”都是一種資源,開發地域特色文化,在特色文化點有限的情況下,應分梯次地進行系統開發,根據資源稟賦進行科學開發。一方面,集中力量開發具有全省影響甚或國內外影響的特色文化。休閑旅游文化,可開發七女峰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墨山旅游度假區、勝峰和塔市國有林場建設森林康養基地、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類似項目;平原農耕文化可開發“我們的節日·中秋節——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顒郁呶乃囆氯舜螵勝悺?、2018年華容芥菜大會系列宣傳推介活動、東山鎮團洲鄉油菜花海節等類似項目;傳統文化可開發范蠡商文化、三國文化、劉大廈文化園、“車牯山遺址”、“七星墩遺址”等類似項目。另一方面,不輕易遺棄任何小特色文化點,采取大特色文化點套小特色文化點開發模式。小特色文化點中可開發王靈寺點、雷打巖點、高山與戰略兩座小二型水庫點、“華容花鼓戲”、“華容竹馬戲”、操軍鎮岳飛故事、黎淳狀元故事、中顧委張維楨紀念館、劉保將軍紀念館等類似項目。
2.精心培育地域文化品牌。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充分彰顯洞庭湖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一是進行精心文化品牌設計。文化品牌要將本地域最核心的文化氣質呈現出來,同時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夠與本地域非主流文化相容,相互照應和相互支撐。二是給予政策性支持。文化品牌創建是個“燒錢”的活,如果得不到足夠的支持,項目品牌就很難成長起來,為此本地域地方政府要給予系統性的政策支持。三是與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地域特色文化挖掘開發有形象宣傳的作用,但其核心目的是要讓當地群眾的生活更美好,要能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能夠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項目應作為地域特色文化的核心支柱項目。
3.加強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地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聯系而發展。一方面,加強洞庭湖區域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催生區域文化發展一體化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強化地域文化之間的聯動與合作。面對全省、全國甚至世界這么龐大的文化消費市場,地域文化之間的相似性不是競爭的理由,而是合作的理由,聯動與合作才是地域特色文化生命力的正確打開方式,在聯運與合作中特定文化內容才能成為消費時尚,才能形成可持續的文化生命力。
(六)實現區域規劃一體化,建立鄉村可持續發展新機制
鄉村振興戰略中一個很重要課題,就是明確哪些方面可以鼓勵、支持和獎勵的,那些方面是不予支持的,建立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要加快鄉村區域規劃,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1.鄉村區域規劃應與“一帶一區”定位相統一。國家區域規劃、省市規劃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影響,縣域鄉村區域規劃要在遵循上級規劃的基礎上擘畫藍圖,避免“折騰”“走回頭路”后果的出現。一方面,與國家“一帶一區”區域規劃相統一。華容是國家長江經濟帶上的華容,是國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中的華容,華容鄉村區域規劃就是要在結合縣情的基礎上落實好國家的區域規劃精神。另一方面,與地區規劃相統一。華容亦是湖南的華容,岳陽的華容,作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成員,要成為岳陽的副中心,鄉村區域規劃也要充分考慮這一點,將這一規劃精神作為發展主線。
2.鄉村區域規劃應原則性與差異性相統一。必須確定明確的原則性,哪些區域不在規劃范圍之內,如蓄洪安全區、蒙華鐵路、東洪公路等重大項目用地,哪些區域定位是規定動作必須包含的,如全縣水稻生產功能區和油菜籽、棉花生產保護區等功能區。在原則性的前提下突出差異性,圍繞各個地方的優勢形成各自特色,避免同質競爭。同時,鄉村區域規劃要進行扎實實的調研,要聽取當地群眾意見,如集中居民點選址、村場規劃等,因為每個鄉村的情況各不相同。
3.鄉村區域規劃應著力實現“多規合一”。必須突出區域發展戰略引領鄉村規劃,形成由點到面的戰略格局。一方面,按照不同鄉村類型,結合區域內自然形貌,以區域發展戰略為導向布局鄉村生態、生產、生活的鄉村空間規劃,形成“縣里大規劃、鎮里中規劃、村里小規劃”的總體格局;與此同時,政府各部門在其分管領域進行規劃時,亦要為其他部門所主持的規劃預留資源和政策空間。另一方面,加強村莊規劃與區域空間規劃的銜接,推進縣域鄉村振興規劃、鄉鎮總體規劃、美麗村莊規劃、富民產業發展規劃、鄉村旅游規劃,與縣域城鎮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保規劃等各類規劃,在鄉村層面相互銜接而形成“多規合一”的完整系統縣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體系,確保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建設、生態保護、環境美化等有序推進。
課題組成員
陳文勝 湖南師大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央農辦鄉村振興專家委員、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組長
楊 暢 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王文強 省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與改革發展研究所所長、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成員
瞿理銅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教授、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成員
陸福興 省社科院人力資源與改革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姚選民 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謝曉軍 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謝振華 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執筆:陳文勝 楊暢 姚選民 謝曉軍 謝振華)
來源:《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19~2020)》,社科文獻出版社,2020年11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