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今天《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3)》發布會,也非常榮幸跟大家交流。在各位領導和專家的關心下,郴州市、宜章縣、汝城縣三篇研究報告被收錄于藍皮書。借此機會,代表郴州市鄉村振興局向長期以來支持郴州鄉村振興工作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郴州市是湖南的“南大門”、中部地區對接粵港澳的“橋頭堡”。轄2區、1市、8縣,總面積1.9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30萬人。近年來,郴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大力實施“三個三”工作舉措,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取得了較好成效。西河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經驗做法獲得2022年度省政府大督查通報表揚,同時在2023年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并被省委辦公廳《工作情況交流》(2023年第7期)、國家鄉村振興局《鄉村振興簡報》(2023年第186期)刊文推介。郴州市在全省2022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中被評為“好”等次,同時獲得了2022年度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等次。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郴州市鄉村振興工作主要做法向大家作個匯報。
一、堅決守住“三條底線”,筑牢鄉村振興底盤。一是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市、縣兩級黨委簽訂糧食安全、耕地保護責任狀,出臺備春耕穩定糧食生產十條強化措施,2022年全市播種糧食面積473.31萬畝、糧食總產量188.05萬噸,均完成省定任務。2023年截至10月底,全市糧食播種面積475.44萬畝,全國農機裝備補短板暨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會議在郴州召開。二是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全面建立市縣鄉村組五級“田長”體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加大耕地拋荒治理,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2022年提前完成4.65萬畝耕地拋荒治理任務;完成去冬今春32.5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計劃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10.42萬畝、提質改造14.78萬畝。安仁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融資創新模式在全國農田建設工作現場會上推介;宜章縣“田長制”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三是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出臺十八條措施,開展“聯村聯戶促增收促振興”活動,全面建立“干部、黨員、能人”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三幫一”的動態監測幫扶長效機制,消除風險6857戶16672人,未消除風險的全部落實三條以上幫扶措施,無一人返貧致貧。2022年度全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5538元,增幅14.8%,實現“兩個高于”目標。
二、扎實辦好“三件要事”,夯實鄉村振興根基。一是大力推動鄉村發展。制定人才新政52條和支持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若干措施,召開新聞發布會,積極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蔬菜、柑橘、茶葉、生豬“四大百億產業”和糧食、烤煙兩大傳統產業,累計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認定基地219個,居全國地級市第2。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66.4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排名全省第1。2023年成功承辦中國柑橘學術年會、全國煙葉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二是扎實推進鄉村建設。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制定規范村民建房管理八條措施,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規范農村村民建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特別是以承辦第二屆湖南旅發大會為契機,大力實施鄉村風貌提質工程,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累計創建省、市、縣三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分別達90個、297個、820個。三是不斷改進鄉村治理。健全“黨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制定加強基層治理“26條”措施,實施“一網治理”工程,全面推行黨群連心“五個到戶”,8萬余名鄉村黨員聯系服務群眾71萬余戶,廣大鄉村實現和諧穩定。桂東縣“村務員”、嘉禾縣“巷長制”治理模式列入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2022年全市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3.74億元,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面清零,95.2%的村收入超10萬元。
三、聚力抓好“三個示范”,提升鄉村振興水平。一是做優“一桌郴州飯”。在全省率先啟動“做優一桌郴州飯”品牌強農行動,成功舉辦“郴品郴味”品牌發布暨預制菜推介活動,已授牌“郴品郴味”基地、實體餐飲酒店和電商銷售平臺等共30家,實施關聯產業項目199個、總投資142.6億元。永興冰糖橙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二是打造西河鄉村振興示范帶。出臺三年行動方案,推行多規合一,對沿線52個行政村,按照“一村一策”確定特色發展主題,“魚粉香瓦灶”“醉美吳山”“和諧共享”等特色村莊“串珠成鏈”。大力培優“全義餃粑”“棲鳳渡魚粉”“永興冰糖橙”等特色農產品,沿線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20家,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6家;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和諧村星空露營、塔水枝青藝術村、茅坪村“喚醒老屋”、瓦灶村魚粉研學基地、朝陽村“夜宿梨山”黨性教育基地、招旅村鄉村籃球園地等一大批農文旅融合項目落地見效,建成4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成功舉辦首屆西河鄉村旅游文化節、承辦2023年度全省農民豐收節。因地制宜推進村莊潔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序化,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覆蓋率100%,生態廊道(補)種樹10萬余株,成功創建34個美麗屋場,21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西河鄉村振興示范帶成為我市鄉村振興工作一張閃亮“名片”。三是建設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圍繞紅色文化傳承、產業協同發展等七大重點任務,強化組織、高效推進、深入合作。2022年,我市與贛州、吉安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市、縣兩級與江西相關市縣簽訂各類協議47個。2023年,市縣對口部門開展互訪考察交流25次,簽訂各類協議20個。兩年內完成投資153.99億元,“湘贛紅”授權企業達30家。
下一步,郴州市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學習兄弟市州好經驗好做法,努力把鄉村振興工作做得更扎實。最后,真誠歡迎各位蒞臨郴州調研指導,衷心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順意!
(作者系郴州市鄉村振興局局長,本文是作者在“中國鄉村治理論壇——中國農村發展學會鄉村治理專委會首屆年會”暨《湖南鄉村振興藍皮書(2023)》發布會上的發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