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保持連年增長,但是出現了糧食產量、糧食進口量和糧食庫存量“三量齊增”的現象,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在近日舉辦的“2015清華農村研究博士生論壇”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談了自己的看法。
陳錫文說,今年我國夏糧產量比去年增加1%左右,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今年糧食總產量將保持平穩甚至略有增加。在進口方面,2014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首次突破1億噸,其中七成是大豆,但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和總需求量的缺口不到500億斤。而且糧食庫存也在持續增加。
對于“三量齊增”的現象,陳錫文認為,價格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目前,我國生產的糧食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很多農產品(14.56,0.28,1.96%)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不解決價格偏高的問題,我國農業就難以健康發展。
對于我國糧食進口量增長和農業缺乏競爭力的問題,業內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既然國外糧食便宜,就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市場進口糧食。另一種認為我國農業缺乏競爭力的原因在于農業生產規模太小,應盡快轉移農民,發展大規模生產。
對此,陳錫文認為,雖然我國的外匯儲備充足,但糧食供給不能依賴進口,進口糧食也不能影響到農民就業。總體上我國農業經營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城鎮短期接納人口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時,發展規模農業需要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目前土地流轉速度不盡如人意,去年承包地流轉率是30.4%,很多進城農民心里不踏實,不愿意將土地流轉出去,即使流轉了的土地很多也只是短期流轉。
陳錫文說,要解決農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不要將目光只集中到土地流轉上。例如,“不流轉搞規模經營”的方式發展起來不過兩三年時間,已經占到山東總承包地面積的25%。所謂“不流轉搞規模經營”即采用托管模式,小農戶將土地托管給山東供銷社系統、郵政系統以及農業部門的技術推廣體系等構成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集中耕種。此外,在全國很多地方,農民通過經營權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也發展得非常好。
陳錫文認為,小規模農戶將在相當長時間存在,但如果通過托管、入股等方式與大規模社會化服務體系相結合,小規模農戶生產效率也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2015年7月1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