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第二批援青干部182人從全國各地相聚青海湖畔、昆侖山下。他們克服了重重的工作和生活困難,給當地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和變化,他們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令人感動。(新華網1月20日)
古語有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里不是指遇到兩種選擇時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取舍。上海援青干部劉衛東和他的同事,為了改變青海的面貌,讓青海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讓平凡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援青干部舍棄的是作為父親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舍棄的是優越的生活條件,還有陪伴年邁父母的時間,他們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離開家庭以及更好的生活環境,奔赴更需要他們的地方,這份責任和擔當是所有官員都應該具備的。有的官員手握重權,本應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卻舍不掉自己的貪欲、私情,在違法違紀的紅線上游離,最終失足墜網,給本該有價值的人生抹上污點。
就像貓喜歡吃魚,可貓不會游泳;魚喜歡吃蚯蚓,但魚又不能上岸,社會給了我們很多誘惑,但又不讓我們輕易得到。作為官員,在權力和金錢的天平上,更易向金錢傾斜,但值得人民尊敬的人,不會是聲名顯赫的高級官員,而是懂得取舍,能為國家大局放棄個人利益的平凡人。
國家大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動態的過程,需要官員時刻關注時事、關注與國家有關的重要時機、重大事件和關鍵問題,用自己的經驗分析,尋找解決辦法;國家大局也不是抽象的,不是抱著舊時的知識,喊兩句口號,它要具體到某件事情本身,例如援青、援藏…特別是官員,不能一味關注自己的身份位置,而要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需要的地方,助推一方發展,實現全民族、全中國的繁榮。這些都需要官員們懂得取舍,顧權大局,才會在選擇的十字路口上排除多余的誘惑,才會撇開個人偏見,真正看清時局,做出真正對的決定。
無論官員還是人民,能夠體現自身價值的是自己做出的抉擇。一個懂得取舍的人能夠懂得堅持自己的初衷,更容易看清時事大局,做出正確的判斷。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