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深入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才能科學制定戰略規劃,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開講啦》特別策劃“預見2020”系列節目,本周邀請到的開講嘉賓是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先生。作為鄉村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開拓者,張孝德跟蹤研究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二十多年,他認為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解決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廣泛而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貌。那么對于年輕人來說,我們該如何讀懂鄉村?讀懂鄉村的意義所在?未來鄉村的發展又與中國夢存在著怎樣的關系?本期節目讓我們跟隨張教授一起走近中國鄉村,在讀懂鄉村的同時構筑自己美麗的中國夢!
走過中國絕大部分鄉村為何說自己并不懂鄉村?
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者,張孝德幾乎走過中國的所有地區的鄉村,但他卻不敢說自己真的認識中國鄉村,究其原因,張教授坦言:今天中國的鄉村高度多樣化,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和統一的景象來描述今天中國的鄉村。而當他越走近鄉村就越發現“建設鄉村必須先讀懂鄉村”。
談到鄉村,張教授說,在讀我們鄉村的時候,更多的要把我們的思維和視野拓寬去解讀。中國古代五千年的鄉村文明滲透在鄉村的每個空間中,當我們走進一個古老鄉村,我們會發現:最好的資源讓給學校、私塾;最肥沃的土地讓給種植耕地;而那些靠山的地方、不便于耕地的地方才是人們居住的地方。這樣的空間規劃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聯系,并從中讀懂鄉村。
鄉村的魅力從何而來?如何發現鄉村的價值?
說到鄉村,人們大多存在著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見,而張孝德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綠水青山就是鄉村最大的魅力和價值所在,鄉村也是最適于過一種綠色、低碳、幸福度最大化的生活的地方,學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鄉村,就會看到不同的東西,并從中發現鄉村獨特的價值。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張孝德在演講中也分享了幾個現代鄉村的發展事例:“牛大叔在郊區自制的‘桃花源’”、“國外設計師將豬圈改造成的農家樂”、“面臨被拆遷的偏遠山村最終演變成學生們的寫生基地”……這些鮮活的事例進一步展現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和價值,也體現了城市中正在涌動出一種新的消費。
未來鄉村發展最需要的是什么?“人來了,鄉村就活了”
談及鄉村未來的發展,張孝德說推動鄉村振興不是大資本要到鄉村去,鄉村最缺的還是人,他呼吁更多的人才能夠投身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人來了,鄉村就活了”。張教授認為,未來三到五年,不僅會有返鄉的農民工帶著自己在城市的經驗和收入回鄉二度創業,還會有更多的藝術人才和新青年回到鄉村進行藝術創作,讓鄉村文化更加豐富多彩。而鄉村未來的發展也會為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才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CCTV1開講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