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成為希望的田野,讓農業始終成為朝陽產業,讓農業這個職業能夠變成一個體面的職業。我們應該看到,中國農業最大的制約在哪里呢?人多地少,資源不夠。農民收入低,一個很大的制約就是他在種的地其實遠遠滿足不了他自身的需要。在現在的情況下,大家其實了解到,如果我們20億畝耕地,兩億三千萬個農民家庭承包著,一個農民家庭就是八畝地。一畝地其實按照現在的條件,有大量的農業機械的情況下,種水稻費一點工,種棉花費一點工,種小麥、玉米旱作,都不太需要多少工,一年一畝地的勞動投入,如果種糧食作物,最多三五個工就可以了。要有八畝地、十畝地,一年真正投入在地里的勞動,一個月。這還是上世紀90年代農民總結的話,農民說什么?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過年,兩個月種田,九個月掙錢,出去打工去。可見,如果他能在農地有更多一些,投入在上面的勞動能夠得到更充分一些的話,他在農業上的收入就能比較高。現在地太少了,所以我們推進新型城鎮化就非常重要。推進新型城鎮化,讓農民更多的轉為城鎮居民,留在農村的人能種的地就大了,土地經過流轉,就能擴大規模。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他的收入就會上升。
我們很多專家去做研究,大體上都能感到什么呢?如果一戶農民,兩口子種地,如果這個土地種糧食的話,種糧食收益是比較低,如果他們經營的土地能在一百畝到一百五十畝左右,兩口子的收入,根據種植的糧食品種不同,一年的純收入,現在叫可支配收入,大概可以在8到10萬塊錢。一畝地種一年,比如700塊錢的純收入,那種一百畝就是七萬塊錢,種150畝就是105000塊錢。一人平均收入就是四到五萬,這個收入和城鎮居民的收入就不低了。從這個角度去講,投入在農田上的勞動時間不用天天去吧,一年就是幾個月,更多的時間可以干別的。用農民的話講,搞農業是比較自由的職業。需要,我就去,不需要我就不去。我可以自由支配。不像工廠、寫字樓,天天得到點上班,到點下班,農民可以自主支配。同時,收入又不低。這個職業就值得人家羨慕了。人家羨慕你的職業,你就有了體面感了,你就有了滿足感。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的中國農業發展,一定是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隨著農業人口不斷減少,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通過城鎮化減少農民,到了一定程度,把農民的生產規模達到了一定水平的話,他的收入就有了基本保證,可以不低于城鎮居民,同時,農業更多的采取各種各樣的現代化的技術。尤其是大規模的機械化推廣,我們現在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入的主要環節,農業計劃水平已經超過56%了,勞動強度也在不斷地減輕,從這個角度去談,如果勞動強度不斷減輕,而且又可以在自然界中,天天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天天看著青山綠水,如果收入又不比城里人低,他就是體面職業了。這個應當說有一小部分農民已經開始實現。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成為更多農民可以實現的一個目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