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對于城鎮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地區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研究的文章、書籍等很少,也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理論。只能通過文化產業的相關理論延伸到民族文化中。同時,從國內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中得到一些啟示。為了加強文化建設,國家出臺了諸多政策措施,如有關民族文化發展的政策規劃,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整理與保護的政策措施,有關歷史文化名城發展的規劃等。
事實上,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相當寬泛,將其梳理清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這就需要進一步的整理、分析、探索以及研究,力求做出更多實質性的突破;綜合運用多種手法對文化問題進行描述和研究,從一種新的角度對文化理論進行新的探討和挖掘。文化產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來說,都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對于經濟文化發展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來說更是如此。
走民族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我國文化產業新的發展階段,少數民族地區應該響應國家政策,創新發展思路,推進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模式,開拓市場,走民族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有助于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掘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積淀,發展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提升全國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和整體實力。
二、有助于理論研究的深入。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核心問題,其影響因素不斷地發生變化,原有的推進城鎮化進程的理論,難以完全涵蓋當代新型城鎮化的問題。同時,中國新型城鎮化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對當代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中所涉及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詳盡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民族文化資源的傳承與保護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產業發展建議。
三、有助于實踐的發展。從實踐層面看,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在當今處于一個特殊的尷尬位置,即大部分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已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的同時,又受到了全球范圍內的高度注視。這些具有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是人類認識自身與反省社會發展的一面重要的“鏡子”。與此同時,我們的前人也在不斷努力探索民族傳統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走科學的“產業聯動”開發之路也被證實是有效而可行的。
少數民族地區是由多個民族組成的地區,民族文化資源和旅游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這是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優勢的重要表現。由于受限于自身經濟基礎薄弱和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以及人才的缺乏等原因,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為了進一步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要不斷創新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的思路和實踐。
新的分析路徑和發展模式
從交叉學科的視角出發,以全球一體化和全球城市化為背景,將“城鎮化”作為邏輯論述的起點,力求對中國城市社會來臨背景下,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建構,提出系統性的思考,并嘗試對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新型文化業態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從文化的視角提出新的分析路徑和發展模式。
一、豐富多樣的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是城鎮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地區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的基礎。從文化分層角度,將文化分為四個層次:文化特質、文化叢、文化區域、文化模式。文化特質是組成文化的最小單位。一個社會的文化內容就是各種文化特質的總和。文化特質可以表現為物質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現為非物質文化的形式。從傳統文化方面來看,所謂文化資源,并不僅指有形的古老建筑,還有廣泛的內容。1.有形文化財產,如建筑、繪畫、雕塑等。2.無形文化財產,如戲劇、音樂、工藝技術等。3.民俗文化財產,如衣食住行與宗教信仰等風俗習慣。4.紀念物,如各種古代庭園、陵墓、名勝與自然景觀等。5.傳統建筑群,如故宮等。從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業、傳統體育、藝術品、民俗等方面,敘述少數民族豐富的文化資源,各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文化資源是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少數民族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絢爛多彩的文化,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
二、保持地方特色應成為城鎮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地區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的落腳點。只有發展具有獨特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優勢,增強地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的傳統和特點發展自己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制定出符合自身文化發展的規劃,走出自己的道路,避免盲目追求發展速度。
三、城鎮化進程中的產業聯動是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創意開發的重要方式。城鎮化要有產業支撐,將文化的內涵價值與服務功能提取出來,即是產業聯動的重要素材,又是促成產業聯動的導向目標。而產業聯動作為傳統文化資源繼承與開發的重要方式,是為社會、當地群眾和政府部門、相關專家學者所接受的方式。品牌要打響。新興文化業態的產業鏈條源頭在于創意。在強大的資本后盾支持下,策劃團隊或原創素材,或不斷搜尋符合市場口味的作品,并實現文化資源的共享轉換,通常由文本為源頭,逐步向影視、網游、動漫乃至實體產品發展。
四、加強城鎮化進程中文化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是突破口。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整合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等各類特色文化資源和各方面力量,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業創意園區,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使特色文化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性產業。
五、尋求城鎮化進程中文化資源開發的產業創意轉化模式是重點。投資要多元。新興文化業態的前期開發成本昂貴。因此,必須保證投資規模,宜于多元化投融資。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1.項目開發轉化模式。項目開發轉化模式是指通過對城市文化資源的遴選、整合與重組,在科學規劃基礎上,推出城市文化品牌項目或經典特色項目進行市場化運作經營,實現特色文化資源的產業轉化和價值增值。2.文化資源的單體開發轉化模式。顧名思義,這種開發轉化模式是指對典型性個體特色文化資源進行直接的開發和產業轉化。這種開發轉化模式簡單易行,特別適合于城市人文旅游景區點、歷史街區、古建遺址、文化傳說、宗教禮儀、飲食習俗等個性特征突出、相對獨立性較強的文化資源系統。3.文化節慶開發轉化模式。節慶開發轉化模式是指以地方節慶為載體,通過對民俗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合,并賦予新的地方文化資源內涵來實現對地域城市文化資源的資本轉化。4.城市運營商開發轉化模式。所謂城市運營商模式,是指城市文化資源的資本轉化通過委托或承包方式,由運營城市或區域的發展商來進行城市文化資源開發的產業轉化模式。
構建基于文化傳承的產業聯動機制是難點。根據充分的理論基礎梳理,從產業經濟學、經濟地理學、文化社會學等綜合學科視角出發,構建一個基于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產業聯動機制,分別從產業聯動的導向機制、動力機制、路徑機制和保障機制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這就要求既要注重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的結合,又要建立傳統文化的知識產權制度,還要培育傳統文化旅游景區和產業基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民族報2016年3月1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