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離婚的中國農村女性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數量。多數情況下,她們婚姻破裂是在前往城市尋找工作之后,尋找工作的同時找到了愛情或者自我的力量。
郭菲菲(音)就是其中一員。
2010年,21歲的郭菲菲離開安徽農村老家,來到上海一家電子廠工作。最終她意識到她不再愿意繼續和老家鄰村的丈夫繼續維持婚姻關系。
兩年前她為她持續了五年的婚姻畫上了句號。
“一開始有離婚的念頭時我非常自責,我也一遍一遍地問自己為工作離開家到底是不是個好主意,”土生土長在安徽的郭說。“但最終我意識到,我已經被城市生活重新改造了,我發現我自己生活的世界和我前夫完全不同。”
湖北省松滋市人民法院提供的數據很具有代表性。2014年700多起離婚訴訟中,四分之三是由妻子提出。而其中超過90%涉及到妻子外出大城市打工——常常還是丈夫留在村里。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石人炳在一篇研究這種現象的報告中稱,在河南和四川的農村地區,也出現了類似模式。
社會學家認為農村女性前往城市,獲得了新的體驗和經濟上的獨立,很多人比以往更為關注自身的幸福和愿望。
“一般來說,農村女性從小就被剝奪了自己做出選擇或決定的權利。”上海一家心理咨詢機構創始人林紫(音)說。
“當她們來到大城市,進入到一個開放的環境,她們的自我意識和內在力量爆發,促使她們做出改變。”林說。
“這種現象似乎不僅僅是關于婚姻,實際上是關于她們選擇想成為怎樣的人。”
郭菲菲的情況是她有兩個弟弟,而弟弟更受父母偏愛。她說在家族中,不論是從經濟上還是感情上,常常是男孩得到大部分關注。
“小時候我跟我一個弟弟都有哮喘。夜里我忍不住咳嗽我媽就老掐我,但就不會掐我弟。”她說。
郭覺得在農村地區女性的地位很低,尤其是在經濟最落后的地區。她說這種想法仍是主流。
但當她來到上海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
她在上海做了兩年保姆后開始注意到一些令人震撼的差異。
“進入上海家庭之后,我發現大城市里的女性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在生活很多方面擁有平等機會,活得獨立又精彩。”她說,“這跟我們的遭遇完全不同——農村的女孩就是附屬物,被父母、丈夫和整個家庭忽視。”
在上海待的越久,她越不想回到以前的生活。現在,她已完全沒有離開上海的意向。
“我挺受雇主信任和喜歡的,如果我努力工作,我能和大學生掙得一樣多。我很滿意我在這里的生活。”她說。
郭的前夫過去老說他沒辦法外出打工掙大錢,因為沒有合適的工作。但郭認為如果他愿意承擔一些重活,像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或者做快遞員,都能在城市扎根生活。她覺得她比他更有進取心。學者也傾向認同這一觀點。
“童年時期缺少家庭關懷,常要自己爭取機會的女性在進入工作后會更為獨立,更為積極。”上海社會科學院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薛亞利說。
但林補充說,盡管態度上有所差別,但打工女性所找的工作類型的確使她們能更容易地融入城市生活。
“打工的男性多數在重工業,工作很辛苦,常覺得被孤立,所以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盡早回家。”她說,“但女性多數情況下是做家政服務,并不像男性那么勞累,而且也有機會看到當地家庭的現實生活,她們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同時郭的前夫認為,他們之間的問題在于他的妻子太有野心,太不安于現狀了。
“我們的生活水平在村里已經算是中上了,她還是不滿意。”他說,“我想找一個老婆照顧家里,而不是外出闖蕩。”
多重因素
分手往往是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事情不合的結果。婚姻破裂還會涉及到身體暴力、語言暴力和經濟控制,手拉手機構創始人陳艷迪說。手拉手是一家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的非政府組織,致力于保護女性職工的權利。
邱艷(音)來自江蘇省農村地區,2006年,22歲的邱艷與前夫結婚。婚后不久,她性格內向的老公迷上了賭博,邱說他賭輸了便會打她。
“不僅如此,我婆婆對我,就像她要把她從她婆婆那里積累的多年怨氣都發泄到我身上。那個家對我來說就像監獄。”邱說。
她也來到上海,在一家賓館工作。她丈夫在南京開黑出租。
在酒店工作的時候,她吸引了在同一家酒店工作的保安的注意。兩人很合得來,最終開始約會。
咨詢師林說,一旦有機會改變生活,很多女人會迫切地想從被虐待的關系中逃出,獲取獨立和自由。
“她們覺得不管新生活會是怎樣,都不會比舊的更糟了。”林說。
2012年邱和前夫離婚,開始和新男友同居。
“在農村我們一般沒法選擇自己的婚姻。所以離婚后,雙方關系更容易瓦解。”邱說。
輕松選擇
小月(化名)出生在重慶市的農村地區,她和當地一位同齡男性定有婚約。
她從沒想過自己會如此勇敢地終止婚約。2008年18歲的小月離開家來到廣東,在一家歌廳里做服務員。
她喜歡流光溢彩的城市生活,之后她母親因意外去世,她覺得沒有了離開這里的理由。
“村里面沒有剩下任何東西讓我想回去,”她說。反之,她遇到了一家理發店老板,開始在理發店工作。
“他比我大20歲,還離過婚。”小月說。
她說她覺得嫁給理發店老板是人生再難遇到的機會,是她改變命運,永遠不再回到鄉下的機會。
“大家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國家也在提倡農村地區城市化,我為什么不待在城市里?”小月說。她去年結了婚,成為理發店的老板娘。
對于很多沒有機會通過教育提升自己的女性來說,婚姻被視為保障她們在城市地位的快捷通道。社會學家說,中國傳統中女性也在尋求比自己社會地位略高的男性為伴侶,因此在城市找一位丈夫倒也契合此點。
但結婚或再婚遠不是握緊城市生活的完美途徑。
“在北京或上海這種大城市,至少要十年才能獲得永久居住證。這意味著這段時間里,女性沒辦法跟其他市民一樣獲得同樣的社會福利。”研究員薛說。“而同時,在這十年中婚姻也充斥著很多變數。”
她說留在農村的女性如果能全面地參與到家庭運作和子女撫養中,也會贏得她們家庭的尊重。
社會學專家指出,在根源問題——城鄉差距——解決之前,農村女性涌入大城市的現象和這種遷移對她們婚姻帶來的壓力都不會消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日報3月2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