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衡水市冀州召開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冀州”動員大會,13名工作實績突出、作風素質過硬、干部群眾公認的農村黨支部書記納入該市財政供養序列,實行動態管理,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月薪1600元。截至目前,該市已有34名農村黨支部書記納入財政供養序列,吃上“皇糧”。(河北新聞網3月27日)
有人說,這是繼“大學生村官”、“農村第一書記”之后的一次大的嘗試,是對于農村基層行政事務工作的一次改革。
誠然,在農村地區,一名村干部手里面掌握著不小的權力,盡管這個官職和權力在很多人看起來“不算啥”,相對比公務員序列和官職隊伍來說,村干部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官職的末端。然而,面對全國數萬行政村集體,面對我國如此龐大的農村人口,如何把村干部這個群體真正有效的“管”起來,激發起來,能夠真正讓他們成為國家行政序列的有力“抓手”,讓他們能夠真正的踏實做事、踏實為民,讓基層群眾直接面對的公權力能夠公平、不偏不倚的行使,這方面還真是個好好需要研究的大課題。
如今,在衡水市冀州出現了34名“吃皇糧”的村干部,這在以前的農村事務改革當中是首次看到的,往往說起“三農”問題,往往說起農村的“村兩委”建設問題,說起基層扶貧的問題,人們或者媒體的注意力都是放在群眾的群體或者個人上,而往往會忽略掉農村干部。
干部需要怎樣的“認證”?需要怎樣的激勵?需要哪種辦法把他們同基層群眾的利益糾纏和爭奪當中脫離出來,其實,把村干部納入到“財政飯碗”里面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實施方向。很多地方的村干部選舉每年都進行地如火如荼,各種拉票,甚至于各種賄選,在一些家族勢力比較大的地方,村干部的權力之行使也往往會囿于地方勢力,從而達不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傊莵y像百出。
到底“激勵”來自于村里面,還是來自于國家財政?看上去一千多塊錢不算多,但是,對村干部們來說卻是很重要,最起碼是在薪資問題上沒有了被地方家族勢力掣肘的對象與理由,能夠更好的走出“被小團體”的影響。從“自治人”成為“國家財政人”,這即有現實意義,又有身份上的變化。從農村自治和“村兩委”建設的角度上來說,這不啻為一個好的思路和辦法。
(作者單位:綿陽市三臺縣靈興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