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休耕,自古有之,多屬自發性休耕,國家政令性休耕,無文獻可考,當前正是土地休耕的最佳時期,機會難得,為此筆者談談本人掘見,與同仁共勉。
一、休耕的前提條件
土地休耕應該符合下列條件是:
1、確保糧食數量安全,休耕不能帶來人為的糧荒,當前國內糧庫全部爆滿,新糧收購只能靠露天儲存解決,國家糧食數量安全有保障。
2、要在適中的國際糧價條件下休耕,一旦休耕,糧食總產減少,需要補充部分糧食,從進口貿易中容易獲取,并不至于進口國外高價糧食,當前國產糧價高于國際糧價。
3、農民不能以種田為主要收入,當前我國農村經濟是打工經濟,耕種收入所占比例較小。
上述三個條件在我國的當前都具備,正是休耕之時。
二、土地休耕 造福子孫
自鴉片戰爭到新中國前夕,受國際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被饑荒鬧得刻骨銘心,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在黨的領導下,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基本解決了人民溫飽;八十年代以后,農業新技術的應用,廣泛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利用水稻、小麥、玉米的雜交優勢,畝產單產直逼噸糧,全國糧食總產十一連增。
表面看來是個可喜的形勢,實質是在土地上進行掠奪式經營,化肥過量使用,好比用激素使人發胖,是虛胖,農藥除草劑應用,使害蟲抗藥性逐年增強,不可耕土地逐年增加,有機磷殘毒被人食用,癌癥發病率上升,并向青少年位移。
土地休耕使土地休養生息,令土地生態環境得到休復,還田于生態,復耕時少用或不用化肥農藥照樣能產糧食,有利于糧食向有機方向發展,使我們的后代有食用田可耕,有健康食品食用。土地休耕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的偉業。
三、過多存糧 國不堪負
計劃經濟時代“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現如今:手里有糧心里發慌。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國家為保護農民利益,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這一政策使財政不堪重負,以2013年收購的中等中晚秈稻為例:50公斤中等中晚秈稻收購價138元,收購費用、三年保管費用、資金利息、銷售費用共需約90元,連本帶費用共約230元,今年拍賣不超過120元,國家凈虧110元。泰國那英政府就是存量過度而垮臺。
糧食庫存過多,糧庫不夠用,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新建糧庫,建庫速度跟不上,只能露天儲存糧食,儲糧安全無保障,林甸糧庫的大火毀掉幾萬噸玉米。
四、土地休耕 須有序進行
土地休耕應當采取:指令性休耕和指導性休耕相結合,第一輪休耕,為解決糧倉不足,在產糧區選擇性進行,對產糧商品率超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農田,實行指令性休耕,同時給予必要的休耕補貼,對于地下水位下降的地區進行科學評估后,進行指令性休耕,休耕期不低于一年。第二輪休耕:沙化土地、鹽堿土地、貧瘠土地納入第二輪休耕,休耕期不低于兩年。
對于一般性土地,農民用于自產自食,人均土地不超過一畝的,實行指導性休耕,以農民自愿為原則進行,政府加以指導。
休耕不等于棄耕,基本農田的紅線不能變,休耕是讓農田增強地力,休耕期間應進行如下工作:
1、進行土地平整,興修水利。
2、增加腐植肥料,如種植紅草籽等。
3、防止荒蕪,為復耕創造條件。
作者單位:湖北英山糧食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