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聯合下發《關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從2016年起,每個市選擇2%的村,阿壩、甘孜、涼山各選擇5個村至15個村,按全省每年1000個村的規模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通過試點努力將農村社區建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農村居民生活共同體。(5月3日《四川日報》)
如何科學有效的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近日,四川又有了新動作。出臺《關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從今年起,每個市選擇2%的村,按全省每年1000個村的規模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打造一種新的示范和樣本,也算是四川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一種大膽創新和有益探索。
根據決策者和規劃者的設想,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尤需設施和制度配套,確保農村社區建設實現設計者的預想。關鍵是堅持全方位發力,找準著力點。從基層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村級治理、社會組織、基層民主協商、社區文化和法治建設等10個方面立體發力,確保“硬件”和“軟件”配套完善。一是要適應城鄉人員流動和產業發展特點,創新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擴大黨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夯實基層治理組織力量;二是完善農村社區便民服務設施,實現“一條龍”式窗口服務;三是健全村級治理,以村黨組織為核心 ,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決策,村民委員會執行,村務監督委員監督,群團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社會組織為補充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治理體系。四是創新發展鄉賢文化,通過道德講堂、文化禮堂、村民課堂弘揚公序良俗,豐富和提升鄉賢文化內涵,深度挖掘和開發民間文化藝術,豐富農村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有力的開發以民俗節慶、特色建筑、民間工藝等為內容為支撐的鄉村文化旅游經濟,增加群眾收入。
試點農村社區建設詮釋幸福美麗新村。2013年四川出臺關于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的實施意見,這一戰略舉措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精準脫貧攻堅高度契合,是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改善農村治理現狀,構建農村科學而完善的治理體系的有力抓手。設計中的農村社區將是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農村居民生活共同體,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管理民主、環境整潔、公共服務福利完善、便民設施完備,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社會風清氣清,環境優美怡人,這是幸福美麗新村的真正內涵。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